首页 理论教育 避免缺陷:审查铸件结构的重要考虑因素

避免缺陷:审查铸件结构的重要考虑因素

时间:2023-06-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铸件应有合适的壁厚为了避免浇不到、冷隔等缺陷,铸件不应太薄。(三)铸件内壁应薄于外壁铸件的内壁和肋等,散热条件较差,应薄于外壁,以使内壁、外壁能均匀地冷却,减轻内应力和防止裂纹。前两种铸件发生变形的主要原因是结构刚度差,铸件各面冷却条件的差别引起不大的内应力,但却使铸件显著翘曲变形。后者变形原因是壁厚相差悬殊,冷却过程中引起较大的内应力,造成铸件变形。

避免缺陷:审查铸件结构的重要考虑因素

(一)铸件应有合适的壁厚

为了避免浇不到、冷隔等缺陷,铸件不应太薄。在普通砂型铸造的条件下,铸件最小允许壁厚如表13-1所列。

表13-1 砂型铸造时铸件最小允许壁厚δ 单位:mm

续表

注 1.如特殊需要,在改善铸造条件的情况下,灰铸铁件的壁厚可小于3mm。其他合金最小壁厚亦可减小。2.在铸件结构复杂,合金流动性差的情况下,应取上限值。

铸件也不应设计得太厚。超过临界壁厚的铸件中心部分晶粒粗大,常出现缩孔、缩松等缺陷,导致力学性能降低。各种合金铸件的临界壁厚可按最小壁厚的3倍来考虑。铸件壁厚应随铸件尺寸增大而相应增大,在适宜壁厚的条件下,即方便铸造又能充分发挥材料的力学性能。设计受力铸件时,不可单纯用增厚的方法来增加铸件的强度(见图13-1)。

图13-1 采用加强肋减小铸件厚度

(a)不合理;(b)合理

(二)铸件结构不应造成严重的收缩阻碍,注意壁厚过渡和圆角

图13-2中示出两种铸钢件结构。图13-2(a)为两壁交接呈直角形构成热节,铸件收缩时阻力较大,故在此处经常出现热裂。图13-2(b)为改进后的结构,热裂消除。

图13-2 铸钢件结构的改进

(a)不合理;(b)合理

铸件薄、厚壁的相接、拐弯、等厚度的壁与壁的各种交接,都应采取逐渐过渡和转变的形式,并应使用较大的圆角相连接,避免因应力集中导致裂纹缺陷(见图13-3)。

(三)铸件内壁应薄于外壁

铸件的内壁和肋等,散热条件较差,应薄于外壁,以使内壁、外壁能均匀地冷却,减轻内应力和防止裂纹。内壁厚、外壁厚相差值见表13-2。

表13-2 砂型铸造铸件的内外壁厚相差值

(四)壁厚力求均匀,减少肥厚部分,防止形成热节

薄厚不均的铸件在冷却过程中会形成较大的内应力,在热节处易于造成缩孔、缩松和热裂纹。因此应取消那些不必要的厚大部分。肋和壁的布置应尽量减少交叉,防止形成热节(见图13-4)。(www.xing528.com)

(五)利于补缩和实现顺序凝固

对于铸钢等体收缩大的合金铸件,易于形成收缩缺陷,应仔细审查零件结构实现顺序凝固的可能性。图13 5为壳型铸造的合金钢壳体。图13-5(a)铸出的件,在A点以下部分,因超出冒口的补缩范围而有缩松,水压试验时出现渗漏;图13-5(b)中,只在底部76mm范围内壁厚相等,由此向上,壁厚以1°~3°角向上增厚,有利于顺序凝固和补缩,铸件品质良好。

(六)防止铸件翘曲变形

图13-3 壁与壁相交的几种形式

(a)不合理;(b)合理

生产经验表明:某些壁厚均匀的细长形铸件、较大的平板形铸件及壁厚不均的长形箱体件如机床床身等,会产生翘曲变形。前两种铸件发生变形的主要原因是结构刚度差,铸件各面冷却条件的差别引起不大的内应力,但却使铸件显著翘曲变形。后者变形原因是壁厚相差悬殊,冷却过程中引起较大的内应力,造成铸件变形。可通过改进铸件结构、铸件热处理时矫形、塑性铸件进行机械矫形和采用反变形模样等措施予以解决。图13-6为合理与不合理的铸件结构。

图13-4 壁厚力求均匀

(a)不合理;(b)合理

图13-5 合金钢壳体结构改进

(a)不合理;(b)合理

(七)避免浇注位置上有水平的大平面结构

在浇注时,如果型腔内有较大的水平面存在,当金属液上升到该位置时,由于断面突然扩大,金属液面上升速度变得非常小,灼热的金属液面较长时间地、近距离烘烤顶面型壁,极易造成夹砂、渣孔、砂孔或浇不到等缺陷。

应尽可能把水平壁改进为稍带倾斜的壁或曲面壁,如图13-7所示。

图13-6 防止变形的铸件结构

(a)不合理;(b)合理

图13-7 避免水平壁的铸件结构

(a)不合理;(b)合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