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街舞综艺:从小众到大众的完美转型

街舞综艺:从小众到大众的完美转型

时间:2023-06-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继2017年的《中国有嘻哈》之后,爱奇艺推出街舞类超级网综《热血街舞团》。《热血街舞团》是垂直文化题材网综从试水到成熟,并逐渐形成规模的典型案例,是标志性的作品。相较于前一年还处于试水状态的《中国有嘻哈》,从《热血街舞团》开始,这种以某一领域的文化为主题的综艺节目,全面形成了一个较为成熟的制作模式,节目在全社会的火爆也让原本小众的文化突破了原有的圈层,进入大众视野,成为一种普通大众能够接受的文化形式。

街舞综艺:从小众到大众的完美转型

——以《热血街舞团》为例

邓力 王萍萍

摘要:2018年被称为街舞元年,电视台、视频网站相继推出街舞综艺节目。继2017年的《中国有嘻哈》之后,爱奇艺推出街舞类超级网综《热血街舞团》。本文试图从文化因素、内容制作、社交运营和商业开发这四个维度分析《热血街舞团》的运作模式、背后的故事,以及节目制作方在开发垂直文化题材网综方面的运作经验。《热血街舞团》是垂直文化题材网综从试水到成熟,并逐渐形成规模的典型案例,是标志性的作品。本文认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年轻的潮、酷文化与嘻哈文化的契合,为节目成功提供了文化背景和社会基础,小众文化的受众群体不断扩张,垂直品类市场扩大;而“剧情+真人秀”的成功模式也逐渐成为垂直文化题材网综的经典模式;社交平台的运营也使节目更广泛地传播,成为“泛文化”IP,进而实现了商业价值的最大化,形成全产业链

关键词:《热血街舞团》;垂直文化;大众传播

《热血街舞团》是由爱奇艺出品、新浪微博联合出品的首档热血系街舞竞技剧情真人秀节目。该节目的制作团队是《中国有嘻哈》的原班人马,爱奇艺高级副总裁陈伟担任总监制,爱奇艺副总裁车澈担任总导演,音乐制作人刘洲出任节目音乐总监,著名舞美设计师唐焱担任视觉总监。除此之外,节目还邀请到了鹿晗和王嘉尔、陈伟霆和宋茜两组明星作为队长,他们以召集人的身份集结全国顶尖舞团;节目通过金字塔排位战、召集人限时选择、1V1对决、魔王踢馆等赛制,选拔出7名优秀舞者与偶像组成全新的超级舞团。比赛评委除了观众,还有媒体及外国顶级编舞师。

调研数据显示,《热血街舞团》于2018年3月17日在爱奇艺独家上线,节目上线40分钟播放量就已破亿,引爆全网讨论热潮,刷新网综最快破亿纪录;节目播出5期后,网络播放量超过9亿,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超过200亿;截至收官一周后,爱奇艺全网总播放量为18.3亿,微博话题总阅读量达330亿,主话题阅读量超190亿,创网综话题历史新高,登顶小时榜、综艺榜、网综实时榜三榜,近190次登上综艺榜前三位。同时,该节目受到了全球媒体的集体关注,北美、拉美、欧洲、非洲的共计232家媒体进行了报道,覆盖的海外人数达到8000万。马来西亚全佳台综艺收视率达到全国第三,海外用户打分高达9.1分;美洲地区Rakuten VIKI平台同时段总观看量位居全网综艺第三名,是美洲地区的首档中国超级网综。

20世纪60年代,街舞起源于美国黑人贫民城市;70年代,它作为一种新元素被嘻哈文化吸收。街头是每名成功舞者的梦想发源之地,为了让街舞找回初心,节目组倾力打造了一座约40000平方米的“热血之城”,城中设计了50个不同表演风格的舞美场景,前后有2000人参与搭建,节目所有录制工作都在这座“城市”展开,这也是选秀综艺首次把录制场所从棚内全部迁移到了户外,并且在真实的“街头”中进行录制。爱奇艺高级副总裁、《热血街舞团》总监制陈伟表示,这一场景的搭建也是为了加强对当下“青年文化”概念的视觉呈现。“青年文化除了对唱跳等节目类型有直接需求外,还有更多的对由此演化出的酷、潮、燃文化的表达需求。节目只有满足青年人的需求,才能赢得更广泛的大众基础,这也成为场景搭建时的重要依据。”

在节目播出期间,选手们的故事也引起了观众的广泛讨论。与之前《中国有嘻哈》制作节目模式相比,《热血街舞团》为了更加全方位地了解参赛选手、整理出核心故事线,取消了总编剧的职位,取而代之的是数量庞大的编剧团队,整个导演组和编剧组超过120人,编剧、导演、舞团比例为1∶1∶1。

在剪辑方面,《热血街舞团》延续了《中国有嘻哈》剧情式真人秀的剪辑方式,其核心是如何讲好故事、如何塑造人物。为了确保后期有足够的创作空间和充足的影像素材,节目将后期团队扩充到100人以上,使用了200多台摄像机,素材与成片比例达到2000—3000∶1。在剪辑过程中,剪辑团队通过选手在节目中的参与度、重要性反推其在整个节目故事中的比重;对于后期有冲突性的事件,在前期剪辑时也会埋下暗线,进行适当铺垫。例如在热血之城抢人战结束之后,整个比赛进入倒金字塔的排位环节,从棚外到棚内的转变需要更强烈的剧情式推进,这意味着在剪辑时需要一些强烈的对比,以加强选手的厮杀感,渲染更强烈的竞争感。另外,由于舞蹈的特殊性,在剪辑过程中,剪辑团队会尽量保留舞蹈的全景镜头和欣赏性较强的轨道镜头,避免特写镜头;剪辑完成后还会请专门的舞蹈老师进行审核,力图将舞蹈展现得更为专业、完整。

为了弥补舞蹈类节目在传播方面不及歌唱类节目的劣势,《热血街舞团》将节目定位为剧情真人秀。陈伟解释说:“当我们确定选用剧集式真人秀的方式进行创作时,用户就会把能不能看得懂、‘我是要跟着唱还是跟着跳’这件事情放到一边了,转而以看剧的心态看待这个节目。”

在《热血街舞团》之前不乏类似《舞动奇迹》《舞林大会》等舞蹈类综艺,但是其影响力和讨论量表现平平。《热血街舞团》的热播也让我们看到超级网综在网络传播、受众分析、话题制造、后期技术等方面的优势,这为垂直类领域内容的开拓和挖掘、垂直类综艺走向大众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爱奇艺首席执行官龚宇曾表示:“未来,爱奇艺将继续以年轻用户喜好为出发点,以正能量文化价值观为核心,建造以提升青年文化为主的大众娱乐王国。”[1]

2017年的《中国有嘻哈》使嘻哈文化进入大众视野,嘻哈文化迅速得到观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喜爱和追捧。作为嘻哈文化的另一分支,街舞因其表演性、参与性和竞争性,依旧对广大青少年有着较强的吸引力

相较于前一年还处于试水状态的《中国有嘻哈》,从《热血街舞团》开始,这种以某一领域的文化为主题的综艺节目,全面形成了一个较为成熟的制作模式,节目在全社会的火爆也让原本小众的文化突破了原有的圈层,进入大众视野,成为一种普通大众能够接受的文化形式。故而,小众文化类网综用更中性的垂直文化来表述更加适合。

《热血街舞团》在既往制作经验的基础上,深挖剧集式真人秀内核,以“super idol × super dance crew”为制作理念,凸显“年轻文化”概念,以此为宗旨建造场景、挖掘故事逻辑、强化后期剪辑并布局全产业链。下文将从文化背景、内容制作、运营以及社交传播、商业开发等多个维度,对《热血街舞团》进行分析,以求总结出此类垂直文化网综大众化表达的一些规律和特点。

街舞节目并非2018年才出现,2008年,央视也曾推出过《全国街舞电视大赛》,但反响平平。在以往的舞蹈节目中,街舞只是单独作为大众文化的一个品类。15年后,文化背景和社会基础的改变使得街舞节目更容易被大众接受。

在互联网时代,技术革命引发了社会变化,为我们营造了一个信息爆炸、个性飞扬的环境,为文化的多元、开放发展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互联网“去中心化”的特点也决定了在此间产生的内容文化已经具备了与主流文化对话的能力。街舞作为潮酷文化的代表之一,早已经成为年轻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而通过综艺真人秀的形式去表现,放大了它的娱乐属性,降低了专业舞蹈技术产生的欣赏门槛,也吸纳了最广泛的年轻群体。

爱奇艺节目播出数据显示,《热血街舞团》的受众人群中,1—17岁观众占比15%,18—30岁观众占比62%,90后、00后观众整体占比达到77%,且女性观众与男性观众数量比例为55∶45,由此来看,街舞文化真正穿透了整个年轻人群体。

贴标签是网络视频在分发的过程中惯用的一种方式,而这恰恰与垂直内容的分类形成了呼应。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技术上消除了街舞的“小众”标签,使这种基于兴趣的社交变得更为便捷,圈层文化也逐步蓬勃发展起来。从QQ兴趣部落、豆瓣小组、爱好者论坛,到如今几乎所有应用都会涉及的兴趣社交,网络打破了地域带来的空间隔断。街舞爱好者们不再被固定在空间意义上的某个区域,也不再只依靠现实世界中的赛事进行切磋,对街舞感兴趣的人都能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这带动了“泛街舞”文化的传播。

文化背景的成熟和网络技术的进步也为《中国有嘻哈》《热血街舞团》这样的节目提供了群众基础。这种需求,一方面来自逐渐成为主流受众的年轻网友,另一方面,对于依赖新兴元素的网生综艺来说,让边缘化的文化内容得到大众化的解读,也是吸引创作者生产的外在动力,而爱奇艺也试图让这一系列的垂直文化综艺,成为年轻文化在大众传播领域的出口。

《热血街舞团》用“团魂”概念串联起整季节目,并用“剧情+真人秀”的方式,对街舞团的比赛进行影视剧化的欣赏降维,用剧集的编排和真人秀的剪辑手法满足普通观众的欣赏需求。相较于《中国有嘻哈》,《热血街舞团》采用了更为成熟的制作和运营手段。

《热血街舞团》恰当地找到了街舞与大众的共鸣点,通过节目打造了一个亿万观众的集体记忆——团队的合作与热血的竞技。于是节目主打“团”的概念,以“团魂”的价值观串联起整档节目。《热血街舞团》总监制陈伟曾经在采访中提到,节目的名字里有“热血”和“舞团”,“热血”是这个节目的内在的表达,是节目呈现的特质,是希望网友通过节目感知到的内容,“团”是这个节目外在模式。在强调街舞个性张扬之外,团队合作、团队精神成了节目的核心价值观,贯穿节目始终,而这一点则是最能引发所有观众产生共鸣的地方。

节目树立价值观的方式便是通过节目场景、节目赛制的极致化设计,将这种价值观放大,影响到选手,进而感染观众。

在视觉呈现方面,《热血街舞团》整个节目的视觉包装充分体现出酷炫、潮流的风格特征。节目在包装设计上运用了专业电影舞美布景,使整个节目形态炫目耀眼,将潮流化的栏目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展现了节目强调的“热血气质”。

《热血街舞团》中,节目组在召集人海选时,搭建了一座占地40000平方米的“热血之城”作为录制场地,包括设计师、导演、舞美、制片在内的将近 2000 人参与其中,设计了50个适合不同表演风格的舞美场景,此外还有1万米的Truss架、10万米PVC电线[2]这样的投入在纯网综艺中堪称空前。

但如果仅把这样的布景看成是极致化的舞美,就弱化了“热血之城”对于节目的意义。街舞之所以被称为“街舞”,是因为街道是舞种特有的场景。搭建这样一个街道,是最大限度地还原街舞最本真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不是身临其境,而是真实还原。只有在真实的场景、真实的氛围中,才能激发选手乃至热血召集人沉浸于舞蹈的真实状态。

为了营造真实感,节目组甚至在上海零度以下的天气里,往街道上泼水,还原冬天街头跳舞的真实场景,将参与者拉回到十几年前在街头练习的时光,最终利用场景将舞者心中蕴含的情感激发出来。

《热血街舞团》总监制陈伟曾表示,“很多国内外知名舞团在名不见经传时,就是在街头巷尾练习,客观环境的简陋与严酷从未影响他们对于街舞的热爱,这正是舞者们的初心。为了让召集人和选手重新获得这种现场感,才有了打造‘热血之城’的决定”。

这种极致呈现与节目塑造“团魂”的价值观相辅相成,也符合真人秀的核心设定,成为贯穿整季12期节目的气质。

爱奇艺在打造《中国有嘻哈》时,就运用了用剧情和情感吸引留存用户的节目模式,这一方式也成为爱奇艺纯网综艺节目的一个常用模式。

约翰·费斯克在他的电视文本理论中提出了“生产者式文本”的概念,他认为,电视要在大众中流行,就必须具备作者式文本的开放性和读者式文本的易于理解性,这是双方能相互作用的前提。[3]

而对于《热血街舞团》来说,真人秀中人与人之间产生的冲突和碰撞,呈现出的影视剧化的戏剧冲突,成为这档节目的“生产者式文本”。

好的剧情和充沛的情感,其核心都是如何讲故事、如何塑造人物,落实到具体的节目中,就是通过赛事和环境的设计,激发人物的力量,呈现出节目主题所倡导的热血、激情、拼搏欲望,从而使普通观众产生共鸣。

《热血街舞团》总导演车澈曾在微博上表达他对于真人秀的理解:“真人秀是在一个极端规则的压迫下,让一个熟悉的人,展现了出我们也许不熟悉,但却无比真实的剖面。就像始终被认为强势,却在说出结果后无法抑制眼泪的伟霆。”习惯镜头的明星召集人尚且如此,那些舞者就更容易展现出真实的一面,而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就通过一个个场景和细节展现了出来。

相较《中国有嘻哈》,《热血街舞团》并未设立总编剧,而是拥有庞大的编剧团队。参与第一次录制的导演和编剧团队超过120人,其中40%是编剧,编剧、导演、舞团的比例为1∶1∶1,这样的人力投入能确保创作团队深入了解参赛者,并据此梳理出核心故事线。[4]《热血街舞团》除了确定节目赛制作为故事线核心外,其他内容都是记录现场参与者的真实反应。《热血街舞团》总导演车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介绍:“《热血街舞团》完全没有台本,编剧要做的事就是研究每一个召集人和选手,预测他们的行为反应和情绪表达,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整体赛制的设计,激发出个人的竞争欲望及团队的情感、热血与团魂。所有人的真实反应都源自赛制和场景的设定。”

值得一提的是,《热血街舞团》在正片播出的同时,还推出了会员专享的剧情升级版本,与其他网综番外版本增加时长、增加花絮不同,《热血街舞团剧情升级版》延长了人物对话和采访的时长,在叙事上更加突出人物情绪的转变,让喜欢看剧情、喜欢节目人物的观众看得更过瘾、更“解渴”。

互联网内容运营里有一种特有的运营手段叫“留槽”,是故意把能够引发观众吐槽的情节暴露出来,借此引发观众关注和讨论。

在《热血街舞团》中,参与节目的都是在街舞圈中积累了一定人气的选手,有的甚至是世界冠军、街舞界的前辈。这些街舞大神作为选手所引发的人与人、人与比赛环节的冲突,就成为节目中被讨论的“槽点”。

在第三期节目中,陈伟霆、宋茜战队的肖杰在自选排名的环节一登场就选择了挑战第一名的位置。而节目设定的规则是如果两个人选了同一个排名的话,后选的人可以选择call out(挑战他人以获得此挑战者的地位或头衔)前一个人。如果成功了,就可以坐上去;如果失败了,就只能在剩下的座位上选择了。在参赛选手中名气较大的世界冠军选手肖杰被申旭阔、NiNi、TaoTao三位选手接连叫板;精疲力竭之时,又迎来了另一个世界冠军BingBing的挑战。这样相对“不公平”的赛制编排,也引起了网友们的争议。此后,在48小时的齐舞极限赛中,舞者们不仅要进行长达19个小时的录制,更要打破自己的舞蹈习惯,放下包袱尝试不擅长的舞种,并且参加后面的对抗比赛。

此类残酷的赛制引起了广大网友对节目“阴谋论”“剧本论”的讨论和争议,但这却把舞者非凡的舞台魅力激发了出来。对肖杰而言,他在反复被叫板之下,能够连续作战,并且在同一支舞曲中跳出不同的舞步和风格,展现了他对于Locking舞种的精通,同时他不服输的性格和幽默诙谐的舞台风格也展现出他独特的舞者魅力,圈粉无数。在此期间,观众一方面了解到了不同舞种的知识和背景,比如Popping、Breaking是适合单打的舞种,而编舞舞者不擅长battle,Locking想要和Popping齐舞很难,同时也再次体现出“团魂”的价值观。这样的环节设计,在情感和内容逻辑上设置冲突,使得节目更加引人入胜。

这种内容运营的痕迹,在后期剪辑上也展现得淋漓尽致。在素材选择方面,剪辑时会以选手在比赛中的存留时间、重要程度为标准来反推其在节目中的比重。另外,如果选手在后续节目中有戏剧冲突点,剪辑还会为此在前期埋下伏笔和暗线,为之后的情节爆发做好铺垫。[5]

在细节上,因为《热血街舞团》最终是要选拔出一支超级舞团,所以前两期在节目内容方面主要呈现的是齐舞。因此在舞蹈剪辑过程中会尽量保留全景镜头和轨道镜头,尽量规避掉局部的特写镜头以避免整支舞蹈在视觉方面呈现不连贯。在热血街舞城的比赛结束之后,从第三期开始录制场地从棚外转向棚内,新赛制“金字塔”对抗环节开启,舞者开始表现个人能力和技巧。此时,为了渲染选手的厮杀感和竞争感,剪辑通过在选手对抗部分加入强烈对比元素来推进剧情发展。

《中国有嘻哈》中,吴亦凡的一句“你有free style吗?”成为2017年最火的社交语句。专业用词跨越语境和用户圈层,成为全民社交的通用语言。其原因不仅是节目的热播,还在于此类话语切中了社交传播的痛点。《热血街舞团》中虽然没有“free style”这样的热词,但是节目显然有意识地对某些词进行了强调,比如王嘉尔经常说的“饿”,比如“太炸了”,比如单挑时常说的“call out”……这些词在社交平台上的使用,脱离了原来的语境,在新的使用场景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受众在社交平台和媒体的自主传播也使得此类词语突破圈层,扩大了使用范围,增强了影响力。

此次《热血街舞团》的联合出品方之一是微博。作为国内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微博成为一处大众舆论场,是众多热门话题引爆的策源地。根据爱奇艺官方提供的数据,截至节目收官一周,《热血街舞团》微博话题总阅读量达到330亿,其中主话题“#热血街舞团#”阅读量超190亿,创网综话题历史新高。《热血街舞团》在微博全站讨论量达到2.4亿条,超过60%的微博用户在热议《热血街舞团》。#宋茜甩头发#、 #陈伟霆单手倒立#、#鹿晗开车舞#、#阿K小公主#等210个词在每周六节目更新后,都会成为微博热搜词,并以微博平台为相关舆论的策源地,在社交网络广泛传播。特别是“#鹿晗开车舞#”,登热搜TOP3,“#鹿晗开车舞#”话题阅读量超2.3亿,短视频平台自发酵超过3.6万人,“鹿晗开车舞”为年度五大最热舞蹈之一。即使在基于熟人社交的微信中,网友也能通过在微信朋友圈和兴趣群组中碎片化的评论和转发,促成一个个话题讨论和互动。所以《热血街舞团》的微信指数在2018年5月后实现快速增长,而到了第十一期播出时微信指数已达到304万。(www.xing528.com)

在百度指数年度综艺明星前十名中,《热血街舞团》四位热血召集人全部入围,陈伟霆热度最高,高居全网第一。[6]可见,节目在大众群体中有着很强的影响力。

用户在社交平台上,可以对节目内容随时随地进行讨论,这样的讨论本身就是跨圈层、跨文化的,也带有极强的引导性。如果说社交平台是一个巨大的流量池,里面有着不同的话语体系和话题领域,那么局部、多频次的讨论引发的热搜如同棍子击穿了圈层,将原本小众的内容展现在所有人面前,贯穿于整个大众传播的链条中,进而把网络中零散的去中心化受众聚拢成再中心化群体[7],《热血街舞团》因此成为“现象级”节目。

根据爱奇艺高级副总裁、《热血街舞团》总监制陈伟的观点,内容精炼的节目更容易体现价值观、找到同类调性的品牌客户,进而加强两者之间的契合度,并围绕IP产生更多的价值。

《热血街舞团》这个IP,在开播之初便展现了极强的商业价值,与vivo、百事可乐、海飞丝等11家品牌方达成合作,招商总金额高达6.5亿元,刷新了行业中赞助商数量、赞助金额、售卖速度等多项指标。节目合作的品牌覆盖范围广泛,涵盖了电商、社交、电子产品、互联网金融等多个领域的强势品牌,在影响力方面位居前列,实现了对全品类用户的全方位覆盖。

《热血街舞团》中植入的广告也令观众耳目一新,例如苏恋雅的中国风暗黑系舞蹈、草鱼的帅气 Popping舞蹈、杨凯温暖又励志的梦想故事、 Young G与万晴心作为游戏人物的自由起舞……与传统广告相比,新式广告颠覆了传统广告模式,将舞蹈、剧情、人物等元素进行融合和碰撞,找到选手和品牌的内在契合点,不仅让观众看到舞者的人物个性及其背后的故事,以产生深层次的情感共鸣,也让品牌价值和文化得以呈现和传播。这是艺术与品牌的创意结合,也是内生广告“广告即内容、内容即广告”的最好体现,也使广告成为节目话题吸引力之一。同时,《热血街舞团》也创造了选手商业价值最快变现的案例,节目播出仅三期,便有品牌方与选手建立了广告合作。

不仅如此,爱奇艺还不断探索IP的衍生开发,升级营销方式,打造更加完善的IP生态产业链。同一个IP,爱奇艺内部就有9种不同的货币化方式。针对《热血街舞团》,爱奇艺创建了“HBDC”潮牌,同时开展与此相关的IP衍生授权业务,凭借潮牌授权、周边衍生、艺人商务经纪等方式,将娱乐IP的生命力持续扩展到其他相匹配的品牌产品中。调研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月底,爱奇艺《热血街舞团》IP衍生授权已达到15个,包括美宝莲、周大福、New Era、Asics Tiger、Casio等知名品牌,同时覆盖了手机游戏、潮流穿搭、美妆护肤等众多年轻人热衷的品类。除此之外,线下活动也如火如荼,比如冯正到中国传媒大学与高校街舞团battle;苏恋雅、草鱼、阿K、秦煜空降上海全家&德克士主题店。[8]这种新潮的线下活动,已经摆脱了粉丝见面会等传统方式,既彰显了街舞本身特立独行的文化符号,又与大众消费文化完美结合,对街舞文化进行了良性消费。

总之,爱奇艺以内容为基础,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在平台、明星、选手间的能动性,最大限度地促进IP商业价值的提升,为节目流量和商业价值提供驱动力。[9]同时,强势的内容生产也为受众、品牌方与视频平台搭建起媒介渠道,实现了“内容即渠道”的转变,实现了广义上的“大众化表达”。

所有的剧情也好,真人秀也好,都是为了让大家看到更丰富的人物关系和人物形象,会让更多圈外的爱好者喜欢上这个题材。

采访对象:爱奇艺高级副总裁、《热血街舞团》总监制陈伟

采访时间:2018年11月27日

问:舞蹈类节目很早就有了,但到2018年才有了高关注度,您觉得《热血街舞团》这档节目获得关注的原因是什么?

答:一个是时代原因。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更简单,基于兴趣爱好而诞生的圈层社交变得越来越容易,圈层文化蓬勃发展起来,并带来很多对小众文化感兴趣的人。这部分细分的用户人群附着于各种交流平台,引发这种圈层文化的变化。

爱奇艺的用户人群越来越集中于30岁以下的年轻人群,我们创作的目标人群越来越精准,这就意味着我们很难像上一个时代一样做一个涵盖所有人需求的节目。所以就需要给相对固定的一群人他们喜闻乐见的东西,然后通过他们把这个内容的影响力放大到其他群体内,这就形成了所谓的由垂直题材引发的大众传播这样一个过程。

现在的时尚文化、潮流文化等所捆绑的底层文化源头,是在几十年前诞生于美国,后来发展到全世界的嘻哈文化,它所衍生出来的文化符号,正好契合现在年轻人的审美和喜好。

另一方面,从表现能力来讲,是生产工艺水平的提高。在当今这个时代,我们对于真人秀的创作经验和手法已经越来越成熟。传统的舞台表现艺术,只呈现了舞台的一个时间切面,在舞台之外的东西它展现不了。但现在的真人秀表现手法,可以更加全面并且生动地表达一件件事,以及在这件事情当中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的全貌。生产工艺水准的进步,让我们拥有了更高级的创作手法,能够表现出用户更加喜欢看到的“全面”。制作技术水平的进步,带来的是整个生产水准和传播方式的变化。前期、后期、动画、制作等技术的提高,让创作手法变得更加多样,让我们这些创作者有更多的方法把一个大家并不太熟悉的题材的多个方面展现出来,让用户可以遵循自己的喜好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问:您认为《热血街舞团》是小众节目吗?您如何定义这个节目?

答:我完全不认为它是小众节目,因为对我来说,这些所谓的标签——大众、小众、垂直或者主流文化,都是对所有人群而言的,而不是对指定人群而言的。

当一个文化在所有人群里面是小众的时候,并不能够正相关地推导出它在指定人群当中也是小众的,它不是等比缩小的。就像街舞文化,它在十几岁到三十岁之间的人群当中就是大众的。大家衣食住行可能都跟它有关系,你不会戴一个hip-hop的帽子吗?你不会穿一双椰子鞋吗?你不会做一下那样的动作吗?你看的文艺作品、影视作品里面没有这些题材吗?你的音乐播放器里没有这样的歌曲吗?肯定有。你被它包裹在其中,当这个题材所承载的文化已经是年轻人生活潮流和时尚喜好中的一部分的时候,它在这个人群中就已经完全不“小众”了,它只是在所谓大众传播的概念中,仍然处在小众这个分类中,我们不能因为这个分类而教条化。

我们创作者要做的事情是要关注年轻人的行为趋势,这样你才能去引领、不跟随,否则你就是去迎合,是媚俗的。

问:《热血街舞团》这样的剧情式真人秀,如何平衡真人秀和舞蹈比赛本身之间的关系?如何看待粉丝对于“剧情太多”的评论?

答:舞蹈本身不会得到削弱,因为所有的剧情式真人秀、剧集式真人秀本身,都是对人物和人物关系的补充。对于比赛内容,说唱也好,街舞也好,其他的也好,它本身就是最好看的东西,所以不会被削弱,要考虑的是一个比例问题。就好像大家越熟悉的比赛门类,越不需要加入剧情。举个例子,NBA和世界杯什么剧情都不用加,其本身就已经精彩万分了,是最好看的真人秀。但它绝对不是最丰富的真人秀,这些球星在赛场之外的东西,大家肯定都想知道。对一个好的比赛,进行再插花式、点缀式的补充,观众会觉得更生动。

大部分用户是不会评论的,只有忠实粉丝才会评论。忠实粉丝的评论就是“我想看比赛”,所以我们在社交媒体上经常看到的评论都是来自深度喜爱街舞的粉丝。这些粉丝不会管你是鹿晗还是陈伟霆,就只想看跳舞。但事实上,沉默的大多数往往是用户的主体,只是深度粉丝是KOL(关键意见领袖),KOL会影响媒体和其他用户的一些看法,但并不能代表主体用户喜欢还是不喜欢。

《热血街舞团》这样带有比赛性质的综艺节目中,真人秀部分的比例是否合适,关键在于核心比赛之外补充的量有多少。我觉得剧情和比赛不是说谁影响谁,它们不是对立的,是相互补充的,但是必须有个主次关系,越是大家熟悉的比赛门类,越不需要补充太多,越是大家不熟悉的比赛门类,越可以多补充一些。拿《热血街舞团》和《中国有嘻哈》相比,街舞就比说唱容易懂,因为毕竟当年电视台也办了很多的舞蹈比赛,里边都有街舞这个门类。但音乐比赛里面很少能看到说唱,所以《热血街舞团》中的剧情比例一定不能比《中国有嘻哈》高,这是由题材决定的,就像厨师加调味品一样,要为在不同题材的表现方式找到不同的比例。

所有的剧情也好,真人秀也好,都是为了让大家看到更丰富的人物关系和人物形象,让更多圈外的爱好者喜欢上这个题材。

问:如何评价车澈总导演在节目中的身份,是主持人吗?

答:我强烈否定他是主持人,他只是导演,是一个在节目当中出现的有角色的导演,他是串联起这个节目的NPC(非玩家角色)。用沉浸式游戏的方式理解更容易。

他作为总导演最清楚节目要什么、比赛的方向是什么、节奏是什么、想要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他有主动裁量权,他在现场可以不按照之前预设的方式进行临时处置,在某个节点上面可以临时修改,因为他是总导演,但换个主持人就不行,因为他不了解节目的诉求,也没有相应的职权。而且,车澈导演的形象也很符合这个节目(笑),比如说我,我就很了解节目,我表达能力也可以,但我就不能站在那儿,因为我一站观众就出戏了,会觉得跟这个文化有疏离感。

问:街舞也好,嘻哈也好,顶级选手的资源其实在国内是有限的,当这波顶级资源用完之后,后续的N代工作该如何进行,选手的成长速度如何跟上节目的推出速度?

答:人类开始种植粮食这件事情就是一个代表,就算你不种,粮食也是一圈圈长,野生的小麦、野生的水稻也有培养时间,所以园内开始种植,加速了培养时间,这一直是所有的选秀节目都会面对的一个问题,如果光我一个人吃,那肯定是跟得上。如果整个行业涸泽而渔的话,那一定是跟不上的。所以打鱼要有禁渔令,就是每年几月到几月不许出海打鱼,因为要保护鱼类生长,做节目也是如此。

对我们来说,不会去担心选手多了还是少了,我们担心的是这个节目好不好看,有没有对这个题材、文化以及这个产业起到整合性的推动作用。只要这个节目好,无论是新人还是老人,都能吸引观众。

问:这种以垂直文化为背景的网综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

答:以垂直文化为内容做网综,应该还是一个主要的大趋势。但从操作角度来讲,观众最熟悉的内容一定是需要真人秀最少,比如强竞技性的比赛,像足球、篮球,比赛本身就是最好看的真人秀。《机器人争霸》犯了一个错误。《机器人争霸》应该更着眼于比赛,因为它的比赛形式太简单了,就是打、打、打。所以当时团队在总结的时候,我说这个题材的使用方法错了,不应该加那么多的剧情,应该放大比赛,完全聚焦于机器人。

而一个垂直文化的内容是否能做成真人秀,总结一下,大概应具备这几点:首先,它是在上升期的小众文化,它本身已经要突破圈层了;其次,因为这种文化处于上升期,所以它跟时尚潮流已经做了深度结合;再次,这个小众文化要具有画面表现能力,必须可视化;最后,如果要把这种文化做成比赛的形式,比赛的逻辑不要那么清楚,简单来说就是需要有主观判断,不能丁是丁,卯是卯。对于游戏规则特别清楚的文化内容,想要通过一个节目去颠覆所有人的认知,是不可能的,与其如此,还不如创造一个新的游戏规则。

〔邓力,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博士研究生;王萍萍,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硕士研究生〕

[1] 任晓宁.爱奇艺抢占年轻人市场 高投入大制作升级内容“品相”[EB/OL].(2018-01-10)[2019-01-24].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8/0110/c40606-29756746.html.

[2] 兰之馨,陈伟.《热血街舞团》用“真”引发“团魂”[J].中国广播影视,2018(7):83-85.

[3] 许倩倩.纯网综艺的青年亚文化解读——以《中国有嘻哈》为例[D].南京:江苏师范大学,2017:9.

[4] 许艳艳.《热血街舞团》:“街舞文化”如何创意表达[EB/OL].(2018-04-15)[2019-01-20].https://mp.weixin.qq.com/s/BNHJOtbTkDDuDGooEIKzxQ.

[5] 孙琳.《热血街舞团》背后的热血后期——专访大千影业副总经理王萃[J].影视制作,2018,24(4):38.

[6] 鲸准研究院.2018年中国网综观察报告[R/OL].(2018-12-29)[2019-01-20].https://mp.weixin.qq.com/s?_biz=MzIwNzA5MzY1Nw%3D%3D&idx=1&mid=2649857025&sn=2cbea234265c7a0d89a3d03fc9ddd098.

[7] 谭天,张子俊.我国社交媒体的现状、发展与趋势[J].编辑之友,2017(1):22.

[8] 鲸准研究院.2018年中国网综观察报告[R/OL].(2018-12-29)[2019-01-20].https://mp.weixin.qq.com/s?_biz=MzIwNzA5MzY1Nw%3D%3D&idx=1&mid=2649857025&sn=2cbea234265c7a0d89a3d03fc9 ddd098.

[9] 《热血街舞团》收官 ,刷新网综商业纪录![EB/OL].(2018-06-12)[2019-01-20].https://mp.weixin.qq.com/s?_biz=MzAxNTI4Mzk4Mg%3D%3D&idx=1&mid=2658005740&sn=bc37d263ed1fae 7bdf91e5516b9e236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