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切削加工简介

切削加工简介

时间:2023-06-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它作为切削加工的一部分,仍是不可缺少的,并占有特殊的地位。图3.13为常见机械加工方式的示意图。根据它们在切削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分为主运动和进给运动。进给运动是使金属层不断投入切削,从而加工出完整表面所得的运动,没有这一运动就不能连续切削。图3.14切削要素待加工表面:工件上即将被切除金属层的表面;加工表面:工件上正被刀具切削加工的表面;已加工表面:工件上已被切除多余金属后形成的新表面。

切削加工简介

金属切削加工是用刀具切去被加工零件上的多余金属层,从而获得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都符合要求的零件的加工过程。

切削加工分为钳工机械加工(简称机加工)两部分。

钳工一般是通过工人手持工具来进行切削加工。钳工的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但是,在某些场合,钳工有其独特的价值,比机加工更经济、更方便。目前在维修和装配工作中钳工仍经常应用。它作为切削加工的一部分,仍是不可缺少的,并占有特殊的地位。

机加工是通过工人操作机床进行切削加工,按所用的切削工具的类型又分为两类:一类是利用刀具进行加工的,如车削、钻削、镗削、铣削、刨削等;另一类是利用磨料进行加工的,如磨削、珩磨、研磨、超精加工等。图3.13为常见机械加工方式的示意图。

图3.13 机械加工方式的应用举例

(1)切削运动

各种零件的形状,初看差别很大,但仔细分析,都是由平面、圆柱面、圆锥面、特形面(如球面、螺旋面等)组成。在加工这些面时,刀具与工件之间必须有一定的相对运动,即切削运动。根据它们在切削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分为主运动和进给运动。

主运动是刀具直接切除工件上的切削层,以形成工件新表面的最基本运动。也就是说,没有这个运动,就无法切削。其特点是在切削过程中速度最高,消耗机床功率最多。例如,车削时,工件的旋转运动;钻削时,钻头的旋转运动;牛头刨床刨削时,刨刀的往复直线运动;龙门刨床刨削时,工件的直线往复运动;铣削时,铣刀的旋转运动;密削时,砂轮的旋转运动。

大多数加工方法中只有一个主运动。没有主运动就没有切削,它可以是旋转运动也可以是平移运动。

进给运动是使金属层不断投入切削,从而加工出完整表面所得的运动,没有这一运动就不能连续切削。例如,车削时,车刀的移动;钻削时,钻头的移动;牛头刨床刨削时,工件的间歇移动;铣削时,工件的移动;磨外圆时,工件的旋转运动和沿轴向移动。

进给运动在形式上不局限于旋转或直线运动、连续运动或间断运动,进给运动的数量也不局限于一个,例如,磨外圆时就得要多个进给运动。

(2)切削用量三要素

在切削运动作用下,工件被加工表面不断被切削,从而加工出所需的工件新表面的形成过程中,工件上存在着3个不断变化的表面,如图3.14所示。下面以车削加工为例。

图3.14 切削要素

待加工表面:工件上即将被切除金属层的表面;

加工表面:工件上正被刀具切削加工的表面;(www.xing528.com)

已加工表面:工件上已被切除多余金属后形成的新表面。

在切削过程中,反映主运动和进给运动的大小、刀具切入工件深浅的3个量值合称为切削用量,分别用切削速度进给量和背吃刀量来表示,被称为切削用量三要素。

1)切削速度

切削速度(v)是单位时间内,工件与刀具沿主运动方向相对移动过的距离,单位为m/s。当主运动为旋转运动(车、钻、铣、镗、磨)时,则

式中 D——工件待加工表面直径或刀具的最大直径,mm;

n——工件或刀具的转速,r/min。当主运动为往复直线运动时,则取其平均速度为切削速度。

式中 L——往复直线运动的形成长度,mm;

nr——主运动每分钟的往复次数,即形成数,str/min。

2)进给量

主运动一个循环内,或单位时间内,刀具与工件之间沿进给运动方向的相对位移量称为进给量(f)。

例如,车削时,工件每转一转,车刀沿进给运动方向移动的距离,牛头刨床刨削时,刀具每往复一次,工件沿进给运动方向移动的距离。

3)背吃刀量

背吃刀量(ap)是待加工表面与已加工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其单位为mm。车削外圆时,有

式中 D——待加工表面的直径,mm;

d——已加工表面的直径,m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