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苏红工夫条茶的历史与产量回顾

苏红工夫条茶的历史与产量回顾

时间:2023-06-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时,制定了全省统一的苏红毛茶实物标准样,用于组织生产和收购。1962年起,苏红毛茶年产量超过300吨。从1968年开始,在苏联销售压力大大缓解的基础上,为满足省内常州、苏州、丹阳、宜兴等市场需求,开始进行苏红毛茶的精制加工,生产条状形的苏红工夫,又称苏红条茶。苏红工夫条茶从1970年开始,产量稳步增长,1991年产量超过1000吨,1993年 达1250吨,1997年 为1400吨,占全 省茶 叶总产量的12.8%;但此后年产量急剧下降,最小时年产量不足百吨。

苏红工夫条茶的历史与产量回顾

20世纪50年代,红茶是国家偿还苏联贷款的主要物资,国家鼓励生产红茶,江苏被列为“新开辟的红茶区”,产品要求为条形的红毛茶,统一定名为苏红毛茶,这也是“苏红”名称的由来。当时,制定了全省统一的苏红毛茶实物标准样,用于组织生产和收购。1953—1957年,分为级 内5级13等、级外5等;1958—1961年,级内设6级18等,另有梗、朴、片茶;1962年后,在1961年分级基础上稍作调整;1968—1973年,级内外共设11级,不分等;1974—1978年,设 超 级、7级14等 和 级 外2等;1979年,苏 红 毛茶标准样改为7级15等。1962年起,苏红毛茶年产量超过300吨。

从1968年开始,在苏联销售压力大大缓解的基础上,为满足省内常州、苏州、丹阳、宜兴等市场需求,开始进行苏红毛茶的精制加工,生产条状形的苏红工夫,又称苏红条茶。苏红工夫生产、收购、调拨按省统一标准样价进行(表3-1) 。 1968—1970年,实物 标 准 样 设 正 茶1~6级,片1~2级,末1~2级。1971—1978年,正茶设5个级,片、末各设1个级。1979年又恢复1968年的等级。1985年后,随着茶叶市场的放开,消费需求也发生很大变化,各茶叶生产企业都不可能按原标准样组织生产,主要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加工或者看样协商定价,开始出现一些超标准的苏红名茶和低于标准的低档片、末茶。

苏红工夫条茶从1970年开始,产量稳步增长,1991年产量超过1000吨,1993年 达1250吨,1997年 为1400吨,占全 省茶 叶总产量的12.8%;但此后年产量急剧下降,最小时年产量不足百吨。不过,总算没有停产过。(www.xing528.com)

表3-1 苏红工夫的品质特征要求(以1968年实物标准样为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