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铁壶的独特之处

老铁壶的独特之处

时间:2023-06-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过,为了炒作的需要,捏造出老铁壶具有“特殊功效”,那么这种宣传应该算是忽悠了。在对老铁壶的介绍中,人们经常提到老铁壶的这些“特殊之处”:一、老铁壶能够提高水温,而且蓄热能力强;二、老铁壶能够软化水质,释放出二价铁离子,形成“山泉效应”;三、老铁壶受热后会释放出大量的二价铁,与茶中的茶多酚等相互作用,能够补充人体所需的铁元素。我可以负责地告诉你,以上所述的老铁壶的三条“特殊之处”纯属忽悠。

老铁壶的独特之处

现在很多行业都流行炒作,茶行业可以算是个中翘楚。在茶行业中,近年来炒得越来越热的是“老铁壶”。一把烧水的铁壶,价格几万元算是稀松平常,价格几十万元也不罕见,在某次拍卖中,一把老铁壶的拍卖价甚至达到了近百万的天价。

本来,老铁壶可以算是工艺品甚至是古董,因为人们赋予了老铁壶文化内涵,所以无论它被卖出多高的价格,对于买卖双方来说都是愿打愿挨的事情。不过,为了炒作的需要,捏造出老铁壶具有“特殊功效”,那么这种宣传应该算是忽悠了。

在对老铁壶的介绍中,人们经常提到老铁壶的这些“特殊之处”:一、老铁壶能够提高水温,而且蓄热能力强;二、老铁壶能够软化水质,释放出二价铁离子,形成“山泉效应”;三、老铁壶受热后会释放出大量的二价铁,与茶中的茶多酚等相互作用,能够补充人体所需的铁元素。

我可以负责地告诉你,以上所述的老铁壶的三条“特殊之处”纯属忽悠。

第一条,水的沸点是由当地的大气压决定的,与烧水壶用什么材质做成的没有关系。虽然从热力学的角度来讲,如果水中有大量的溶解成分,是能够升高沸点的,但是用老铁壶烧水时,能够从铁壶中迁移到水里的那点儿铁实在是少得可怜,根本达不到影响水的沸点的程度。如果用老铁壶烧出来的开水的温度真的比自动控温的电热水器烧出来的开水的温度高,那么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自动控温的电热水器的跳闸温度被设定为低于沸点,从而使得水其实并没有达到沸点。不管是用什么材质做成的壶,只要放到火上去烧,在相同的地点,壶中水的沸点都是一样的。

至于“蓄热能力”,取决于壶的传热系数和厚度。与玻璃、陶瓷等材料相比,铁的传热系数更大——也就是说,如果壶壁是同样的厚度,那么铁壶比玻璃壶和陶瓷壶散热要快。所以所谓的“老铁壶的蓄热能力强”,不过是一种心理感觉而已。更何况,如果要比“蓄热能力”,具有保温设计的电水壶的蓄热能力比这些会降温的壶好多了。(www.xing528.com)

各种茶适宜冲泡的水温并不相同,并非一味的水温越高越好。比如新绿茶,就需要泡茶水的水温低于沸点。传说老铁壶烧出来的水的温度很高,适合冲泡普洱和红茶。事实上,冲泡普洱和红茶固然需要高温,但普洱和红茶在老铁壶的圣地日本并非主流的饮茶品种。那么矛盾之处就出来了:如果说日本人发明传说能提高水温的老铁壶,是为了去冲泡并不需要高温冲泡的茶,这实在有点儿匪夷所思。

第二条,关于“软化水质”“释放出二价铁离子,形成‘山泉效应’”。且不说老铁壶能释放出多少铁离子,即使它能释放出足够量的铁离子,也无法起到这两种作用。水的软硬是由其中的钙、镁离子决定的,任何软化水的操作,都是去除水中的钙、镁离子。而铁离子的引入,丝毫无助于减少钙、镁离子,也就不可能“软化水质”。所谓的“山泉效应”,则是一个不知所云的概念。矿泉水有国家标准,定义是“锂、锶、锌、硒、溴化物、碘化物、偏硅酸、游离二氧化碳和溶解性总固体中,有一项或多项超过规定的最低标准”。铁并不在其中——也就是说,能否释放出二价铁离子,都与矿泉水没有关系。

第三条或许是对老铁壶爱好者来说非常有吸引力的一点,“受热后会释放出大量的二价铁”“能够补充人体所需的铁元素”。人体的确需要一些铁,大多数人也的确处于缺铁状态,如果一种饮品能够补充铁,甚至可以算得上是“功能饮品”,但是且不说“受热后会释放出大量的二价铁”的“大量”到底有多少,即使释放出来了,那些二价铁也很难被人体吸收。茶中有大量的茶多酚等多酚类化合物,会与二价铁离子结合,形成“铁—多酚复合物”。在复合物中,二价铁被氧化成三价铁,不仅它自己不能被吸收,还连累了多酚类化合物。通常所说的那些“茶的活性成分”,主要是指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多酚类化合物。如果老铁壶真的能释放出“大量的二价铁”,结果却是不仅铁不能被吸收,还把茶中原有的活性成分给“拐带跑”了。

当然,用老铁壶烧水,多少会有一些铁离子迁移到水中。这些铁离子对茶水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它本身可以促进多酚类化合物的氧化,从而改变它们的颜色和味道。这对于茶水来说是好是坏,取决于个人的主观感受,很难用科学标准来判断,只要个人喜欢,也无可厚非。泡茶时,一般使用软水,尽量减少水中的矿物质离子对茶水的影响。如果用铁壶烧的水所带来的铁离子能对茶的外观、风味和口感有所改变,那可以算是与“软水冲茶”背道而驰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