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设计批评理论探究

设计批评理论探究

时间:2023-06-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世纪随着设计学院的兴起,更是推动了设计和设计批评的发展,集中体现在对于工业革命的反省之上,早期的设计批评理论关注设计和伦理道德的相结合,并最终通过对装饰问题的探讨得出结论。同时,现代设计批评理论也显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设计批评理论探究

设计批评对一切设计现象和设计问题作出客观评价并构建理论,肩负着设计与设计、设计与公众、设计与社会的沟通职责,因此设计批评本身就是设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文艺理论家、批评家艾·芮查滋 (Ivor Armstrong Richards) 指出,价值和交流的记述是构成批评理论的两大支柱,说明了设计的价值论和符号论对于设计批评理论的重要性,因而以设计的基本原理及在此基础上对设计价值论、设计语言学、符号学、设计批评的方法论构成了设计批评的理论基础。

最早出现的设计批评理论是关于设计功能的探讨,可以追溯到威廉·贺加斯(William Hogarth) 的《美的分析》。他对设计的美感应以满足实用需求为目的作了敏锐的分析,提出以线条为特征的视觉美及以适用性为特征的理性美[2]。18世纪的工业革命因其机械化大生产的模式和技术的进步,在对当时的社会生活方式和审美形态产生巨大冲击的同时,把如何将技术、效率美学相结合这一课题摆在人们面前,哲学家们写下了大量关于美的思辨的论著。19世纪随着设计学院的兴起,更是推动了设计和设计批评的发展,集中体现在对于工业革命的反省之上,早期的设计批评理论关注设计和伦理道德的相结合,并最终通过对装饰问题的探讨得出结论。与之相比,现代设计批评理论显得较为温和,它关注于如何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和消费者的阶级差别,因此显得更像是一种需要长期致力的新的道德观念。

同时,现代设计批评理论也显现出多元化的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意识形态也发生着转变,早在20世纪初,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 就提出了人是由不可控制的“无意识”这一“隐藏的冰山”所支配的; 进而语言学家又辩证地提出,与其说是人类创造了语言,不如说语言创造了人类; 符号学则指出,我们是由一系列的符号、象征、图像和隐喻不断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 这些理论的提出无一不是对传统的同一性和绝对性的否定,这也为思想的自由性提供了土壤,人们从自身的立场和需求出发产生了更多不同的见解,有批评家指出,在现代传媒的助推下,社会思潮正在走向“精神分裂”,然而这也正是设计批评理论多元化的基础。

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符号学被广泛运用在设计批评领域。符号学指出,设计师应有意识地对产品的色彩、造型、质感、体量等进行设计,使产品具备个性和特征,因而赋予产品除使用功能之外更多的内涵。这种转变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它能够缩短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因其特征和丰富的内涵提供给消费者除产品使用功能外更多的想象空间,同时还能使产品的用途和性能表现得更加清晰明了。在传统思维模式中,一件产品的诞生是建立在用户需求的基础上的,市场需求什么,企业通过研发新产品来满足这种需求从而获利,而从新的思维模式出发,这一结论刚好相反,是新产品和与之相关的信息传播、塑造、规范刺激了消费者的需求,设计具备了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巨大的推动作用,它能直接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而这种基于符号学的设计行为是从整体概念入手再深入到细节设计的过程,与传统的人们认识世界,从微观入手还原全貌的信息解码过程正好相反。

进入20世纪80年代,石油危机所带来的经济危机从侧面引发了人们对于生态环境问题的普遍关注。理论家们认为设计应该充分体现产品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此时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 (Victor Papanek) 所提出的“有限资源论”才得到人们普遍的认可,“绿色设计”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认同。绿色设计已经成为当今设计师必须面对的课题,要求在产品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产品所使用的材料、加工方法、包装、运输、储存和回收过程中对能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程度,进而诞生出绿色设计的原则—— “3R”原则: “减少、再利用、循环再生”(Reduce、Reuse、Recycle),即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倡导重新利用,产品和零部件可回收、循环再生,从而达到“绿色”的目标 (图2-11)。

1 BMW Concept 5 Active Hybrid (高效混合动力) 概念车 法国SABA再生材料外壳电视(www.xing528.com)

此外,设计的人性化、传统文化、网络化、与现代高科技的结合等,也都成为设计批评关注的对象。传统科学理论强调秩序感、简单和稳定的原则已经被现代科学的多元、复杂、变化的新特征所取代,而设计批评理论的发展与这一趋势高度吻合。

设计批评的基础与核心是对设计现象和问题作出客观评价,不论设计批评的类别和形式如何变化,其作出客观评价、促进沟通、修正偏差的职责与功能不会改变。因此,设计批评的存在与发展,对设计风险存在着天然的约束作用,随着设计批评理论的多元化,将会对设计的良性发展在更多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1] 尹定邦. 设计学概论[M]第1版,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0.

[2] 尹定邦. 设计学概论[M]第1版. 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