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型腔数控铣削编程与加工技巧分享

型腔数控铣削编程与加工技巧分享

时间:2023-06-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8-15型腔综合零件2.编制加工程序依据前个任务,能否编写该型腔综合零件的加工程序?环形腔槽深度为4 mm,粗加工也应分两次进刀。表8-23工序卡续表5.编制程序任务三零件加工参考主程序如表8-24所示,矩形腔槽粗加工的子程序如表8-25所示,矩形腔槽精加工的子程序如表8-26所示,环形腔槽外侧加工的子程序如表8-27所示,环形腔槽里侧加工的子程序如表8-28所示。

型腔数控铣削编程与加工技巧分享

如图8-15所示型腔综合零件,毛坯为80 mm×80 mm×20 mm的方形毛坯,材料为45钢。分析零件的加工工艺,编制该零件的加工程序,并在数控机床上加工。

1.技术要求分析

如图8-15所示工件为一型腔综合零件,分析该零件有哪些技术要求,以及该零件有哪些有规律的特征要素。

图8-15 型腔综合零件

2.编制加工程序

依据前个任务,能否编写该型腔综合零件的加工程序?

3.加工方案

1)装夹方案

加工该零件应该如何进行装夹?

2)位置点选择

工件坐标系零点设置在什么位置最好?

二维码 立体图视频

4.确定工艺路线

该零件的加工工艺路线应怎样安排?

1.图样分析

如图8-15所示,工件轮廓由宽度为6 mm的环形凹槽及60 mm×60 mm的矩形凹槽构成。矩形凹槽深度为6 mm,环形凹槽深度为4 mm,并且环形凹槽的最小拐角半径为R11 mm,矩形凹槽的拐角半径为R6 mm。该零件的槽特征的深度方向及宽度方向均有尺寸公差控制,且工件槽的底面及侧面粗糙度为Ra3.2μm,加工中需安排粗铣加工和精铣加工。

2.加工方案

1)装夹方式

平口钳装夹在工作台上,用百分表校正其位置;工件装夹在平口钳上,底部用垫块垫起,使加工表面高于钳口5~10 mm。

2)工件坐标系建立

根据工件坐标系的建立原则,该零件工件坐标系建立在工件几何中心上较为合适,如图8-16所示。

图8-16 矩形腔粗加工行切路线

3)基点坐标计算

(1)粗加工矩形腔槽采用行切法,轮廓留加工余量1 mm,行距为9 mm,A,D,E,…,H各点X坐标一样,Y坐标依次扩大一个行距。B,C,F,…,I各点也是X坐标一样,Y坐标依次扩大一个行距,如图8-16中标出的点,各基点坐标值如表8-20所示。矩形腔精加工路线如图8-17所示,其各基点的坐标比较容易计算。

表8-20 粗加工行切时刀具各点坐标值

(2)环形腔槽内外侧基点示意图如图8-18所示,各基点的坐标如表8-21所示。

图8-17 矩形腔精加工路线

图8-18 环形腔槽内外侧基点示意图

表8-21 环形腔槽内外侧基点坐标值(www.xing528.com)

3.工艺路线确定

此零件应先加工矩形腔槽再加工中间环形腔槽。若先加工中间环形腔槽,一方面,槽较深,刀具易断;另一方面,加工矩形腔槽时会在环形腔槽中产生飞边,影响环形腔槽宽度尺寸。

矩形腔槽深度6 mm,不能一次加工至深度尺寸,粗加工需分层铣削。在每一层表面加工中因铣刀直径是10 mm,还需采用行切法和环切法切除多余材料,如图8-16所示。精加工采用圆弧切入、切出的方法以避免轮廓表面产生刀痕,如图8-17所示。环形腔槽深度为4 mm,粗加工也应分两次进刀。槽两边曲线形状不同,应分别进行粗、精加工;粗、精加工可用同一程序,只需在加工过程中设置不同的刀具半径补偿值即可。

4.制定工艺卡片

刀具的选择见表8-22刀具卡。

表8-22 刀具卡

切削用量的选择见表8-23工序卡。

表8-23 工序卡

续表

5.编制程序

任务三零件加工参考主程序如表8-24所示,矩形腔槽粗加工的子程序如表8-25所示,矩形腔槽精加工的子程序如表8-26所示,环形腔槽外侧加工的子程序如表8-27所示,环形腔槽里侧加工的子程序如表8-28所示。

表8-24 零件加工参考主程序

续表

续表

表8-25 矩形腔槽粗加工参考子程序

续表

表8-26 矩形腔槽精加工参考子程序

表8-27 环形腔槽外侧加工参考子程序

表8-28 环形腔槽里侧加工参考子程序

6.零件加工

按表8-24~表8-28所示程序加工零件。

教师与学生评价表参见附表,包括程序与工艺评分表、安全文明生产评分表、工件质量评分表和教师与学生评价表。表8-29所示为本工件的质量评分表。

表8-29 工件质量评分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