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实现农业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如何实现农业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时间:2023-06-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采取合理政策措施鼓励农户进行玉米、水稻和大豆的轮作、间作,有效集约化农业生产对大豆主产区的农业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综上,为保持农业资源与环境对粮食和食物安全的可持续支撑能力,一方面,需高度重视现代高效的生态农业发展战略建设,同时重视农业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通过这些战略举措,可有效实现我国生态环境与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为我国粮食与食物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

如何实现农业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1)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

农田生态系统不仅具有食物供给功能,还具备多种生态服务功能。与普通耕作模式相比,生态耕作模式的农田能够提供更高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例如,稻鱼共生系统的农田在水量调节、营养保持、病虫害防治、固碳释氧及旅游服务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此外,还降低了甲烷排放以及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使其外部负效益减少。推动和大规模发展多功能生态农业,加快建立生态系统服务或生态补偿机制,包括粮食主销区对主产区的补贴制度、“北粮南运”的水资源向南方转移的区域补偿机制、与测土配方挂钩的化肥梯度价格制度、粮食安全责任与粮食安全成本挂钩的农业补贴制度等。

(2)重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目前,我国存在农民培训工作缺乏、推广方法落后、农业技术与推广设备落后、所推广技术与农民的技术需求不符合等问题。农业科技具有明显的公共特性,这一特性决定了政府需承担起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的主体责任。然而,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较落后,很难承担起农业技术推广的重任,难以满足农户对新技术和适用技术的需求。重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已成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环节,重构体系需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增加农业技术推广投资;二是加快基层农技网络的恢复与建设;三是加强对农民及基层农药经销商的培训,加强农用化学品的科学管理。

(3)积极进口国外农产品

玉米等作物相比,我国大豆的单产远低于进口来源国,如果减少大豆的进口量,我国必须耗费更多的耕地、水资源及其他资源来生产大豆,这种状况会引起玉米等农作物的产量,继而明显降低其他作物的自给率,造成我国食物安全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同时,对大量进口的农作物,如大豆,要继续保持合理的库存和生产能力,以防范市场变化、自然灾害及其他可能事件带来的风险。采取合理政策措施鼓励农户进行玉米、水稻和大豆的轮作、间作,有效集约化农业生产对大豆主产区的农业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此外,要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国外耕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战略。农业投资要向流通、加工等环节延伸,从而有效减少物流成本;不直接购买资源(如土地),尽可能通过直接投资和订单农业参与农业投资,以便获得更好的信贷和市场。

(4)设立农业资源红线,建立与之相匹配的种植制度(www.xing528.com)

首先,鉴于粮食需求的不断增加和农业用水量日益减少的“水减粮增”矛盾,建立农业用水总量红线制度。其次,因地制宜地在各地区构建与区域环境相适应的种植制度,如南方地区要提高农地复种指数;西北半干旱区要建立“压夏扩秋”的种植模式;华北地区向“一年一熟制”或“两年三熟制”转变。最后,要立法划定我国永久基本农田和永久基本粮田,同时,制订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指导准则,一是划分指标体系,规范永久基本农田划分标准;二是制订法规制度,保护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范围,严格限制基本农田用途转变,保障耕地资源规模;三是制订政策措施和监督机制,有效保持并努力提高永久基本农田和基本粮田的生产能力。

(5)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我国人民已探索出了丰富的耕种类型,如轮作、间作和多样的农林复合经营模式。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态农业正在以高新技术为主要特征,如现代农业已经较多地采用抗性品种的选育技术、低毒无害农药研发、科学施药技术研发、抗旱节水技术等新型农业科技,同时,还特别重视并推广种间关系的种植或养殖模式。通过整合系统结构功能和调整种间生态关系,从而有效控制农田病虫害,增加作物抗倒性,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等。这些宝贵的实践经验都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同时进行深入的挖掘并实现性能的提高。伴随现代生态科技和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随着人们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食物网、生物捕食、植物他感作用及共生关系等的相关认识的不断提高,应积极构建并推广新的基于物种间生态关系的生态种植和养殖技术模式。

(6)实施相关的工程措施

实施相关的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实施相关的区域工程和专项工程。在实施相关的区域工程措施方面,在生态脆弱区,积极实施“生态—经济—社会”协同整治工程,使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经济社会恶性循环综合征的问题从根本上得以解决;在生态资源丰富区,积极实施生态产业与极品开发工程,从而促进地方农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在粮食主产区,积极推进循环农业工程,通过农林复合等生态模式改善区域的生态环境;在沿海与现代都市农业区,着力加强农业多功能拓展工程,发展高标准的农业产业和高科技的农业园区,实现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在实施相关的专项工程方面,一方面,要着力加强高效利用工程与农牧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开发工程;另一方面,要积极实施生态产业金字塔工程与病虫害综合防治,按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3个层次,梯度推进,逐步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品质。同时,要积极加强和实施绿色生产资料替代工程,以及可再生能源高效开发与综合利用工程。

综上,为保持农业资源与环境对粮食和食物安全的可持续支撑能力,一方面,需高度重视现代高效的生态农业发展战略建设,同时重视农业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的耕地和水资源利用制度,保持全国范围内资源配置和利用的均衡。同时,要适当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实施相关的非常规水土资源替代战略和贸易替代战略。通过这些战略举措,可有效实现我国生态环境与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为我国粮食与食物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