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主要治水方略:防洪措施

主要治水方略:防洪措施

时间:2023-06-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小河流提高防洪标准的主要途径是开辟分蓄洪区,遇大洪水采取分洪措施。中国的治水难度比欧美大得多,单纯依靠堤防、水库不可能达到欧美那样高的防洪标准,需要更多的依靠分蓄洪区来调蓄大洪水。对易涝地区和分蓄洪区,要研究进一步适应洪涝的措施,主要是研究培育耐水作物品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研究采用适应水淹和台风袭击的房屋结构,以减少灾害损失,最主要的目标是确保人的生命安全。

主要治水方略:防洪措施

21世纪治水的基本思路是工程措施和社会化减灾措施相结合。也就是既要改造自然,也要规范人类社会的活动,以减轻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中国防洪的难点在于:①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依靠堤防和水库工程不可能达到欧美国家那样高的防洪标准;②人口密集在大江大河中下游的洪水高风险区,经济的发展大量挤占了调蓄洪水的空间,大洪水缺少出路。防洪工程的作用是有一定限度的。洪涝灾害不可能完全根除,只能适度承受洪涝灾害,适应自然。

1.方略之一:分散洪水风险

分散洪水风险有两层含义:①把洪水风险分散在中小河流上;②中小河流提高防洪标准的主要途径是增加分蓄洪区,遇大洪水时尽量在中小河流分洪。

大江大河干流堤防不能过高,如果堤防过高,遇大洪水时基础渗流破坏的风险就会加大。因此,切不可把洪水风险过分集中在大江大河干流上,而应分散在中小河流上。从1998年大洪水抗洪抢险的实践来看,基础发生管涌是造成一些堤防决口的主要原因。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把堤防基础的渗流截断,因而不可能根除渗流带来的危险。干流堤防在按近年来国务院批准的规划完成加固后,不能任意加高。中小河流防洪标准不宜过高,山丘区的河流不能盲目修建堤防,要把风险分散在支流上。中小河流防洪不能单纯依靠堤防,要在大江大河的支流上规划开辟新的分蓄洪区,遇到大洪水要尽量在中小河流上采取分洪措施,减轻对干流的压力,尽量减少在大江大河干流上分洪的几率,提高大局的安全度。

目前中小河流的防洪标准与大江大河干流的防洪标准基本上是相适应的。在中小河流堤防现状之下,大江大河遇到大洪水时,防守已经比较紧张,如果中小河流堤防进一步加高,干流堤防危险性会加大,对大局不利。因此,要限制中小河流堤防的高度,只能在现有基础上适当加高。中小河流提高防洪标准的主要途径是开辟分蓄洪区,遇大洪水采取分洪措施。中小河流的分蓄洪区规模小,易于运用。干流上的分蓄洪区规模大,运用难度大,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会使用。当前,应正确制定中小河流的防洪规划,限定堤防高度,不能任意加高。要研究分蓄洪区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调整生产结构,使分洪运用能够顺利执行。

2.方略之二:人与洪水共用空间

中国防洪最大的问题是人与水争地矛盾极为尖锐,大洪水缺少出路。中国的治水难度比欧美大得多,单纯依靠堤防、水库不可能达到欧美那样高的防洪标准,需要更多的依靠分蓄洪区来调蓄大洪水。欧美的主要河流堤防的防洪标准一般达到百年一遇洪水以上。由于中国的自然地理特点,河流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太大,主要江河依靠堤防一般只能达到20~50年一遇左右的防洪标准,只能适度承受洪水风险。中国东部是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也正是江河中下游洪水风险大的地区,要给洪水留出必要的调蓄空间,工业和城镇的布局要适应防洪标准,不能盲目发展。但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东部地区人与洪水只能共用空间。既要改造自然,又要适应自然。对易涝地区和分蓄洪区,要研究进一步适应洪涝的措施,主要是研究培育耐水作物品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研究采用适应水淹和台风袭击的房屋结构,以减少灾害损失,最主要的目标是确保人的生命安全。为此,水利和农业、建筑等有关部门要联合攻关,并要完善相关的政策。(www.xing528.com)

人类不可能完全消除洪涝灾害。今后一个时期,在一般年份,洪涝灾害损失控制在1000亿元上下是正常的,大约占全国GDP的0.5%左右(20世纪90年代为2%左右)。发达国家的这一数字约为0.1%,中国在21世纪难以达到这样的程度,这是中国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方面的国情所决定的。

3.方略之三:堤防加宽、疏浚河道、控制河势三者并重

未来江河干流堤防建设应以加宽为主,着重解决基础发生管涌险情的问题。日本在重点河流上建设的高标准堤防,部分河段堤防宽度达100m。我国黄河大堤通过淤背等方法堤宽有的河段已达50~100m,今后应尽量达到100m,其他河流堤防也应尽量加宽。稳定河势、疏浚河道是河道整治的重要任务,在技术上要有新的突破。

要废除河滩上的生产堤,恢复河床的自然状态。黄河、淮河等河流在河滩上筑有生产堤(淮河称为行洪区围堤),这些生产堤改变了河道水流形态,特别是黄河造成主槽淤高、堤根洼,生产堤被冲决后,水流可能直冲大堤,对大堤安全极为不利,应下决心废除生产堤。

4.方略之四:防洪从地面扩展到空中和地下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未来将可能实现“空中调水”,也就是在汛期的关键时刻,利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人工改变空中降雨云团的位置,从而减小可能出现的特大洪峰

在我国东部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未来将有可能利用地下通道排泄洪水。北方地区有可能修建地下蓄水池,将洪水储蓄在地下。防洪将从地面扩展到空中和地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