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胶粘剂:组成和分类简介

胶粘剂:组成和分类简介

时间:2023-06-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非结构型胶粘剂中,胶接结构的强度要求不高,但一般要求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和耐屈挠性,可用热塑性树脂及弹性材料作为黏料。固化剂也是胶粘剂的主要成分,其性质和用量对黏合剂性能起着重要作用。所有各种填料都要求干燥,显中性或弱碱性,与黏料、固化剂及胶粘剂中的其他辅助材料不发生化学反应,填料一定要研磨成细碎粉末,才能与黏料混合均匀。

胶粘剂:组成和分类简介

能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同质或异质的材料连接在一起,固化后具有足够强度的有机或无机的、天然或合成的一类物质统称为黏合剂或胶粘剂、粘接剂,习惯上简称为胶。

胶粘剂以黏料为主剂,配合各种固化剂、增塑剂、稀释剂、填料以及其他助剂等配制而成。最早使用的胶粘剂大都是来源于天然的胶粘物质,如淀粉、糊精、骨胶、鱼胶等,用水作溶剂,通过加热配制而成。由于组分较为单一,不能适应各种用途上的要求;当今的胶粘剂大都是利用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为主剂,制成的胶粘剂有良好的粘接性能,可供各种粘接场合使用。

一、胶粘剂的组成

胶粘剂的主要组成有黏料、固化剂、增塑剂、填充剂、溶剂等。为了满足某些特殊使用要求,有的还要加入一些改性剂或其他配合剂。对一种胶粘剂而言,不一定都含有这几种组分,有的可能多达几十种,这些主要由胶粘剂的性能和用途来决定。

(一)黏料

黏料也被称为基料或主剂。黏料是胶粘剂中使两被粘物结合在一起时起重要作用的基本成分,它具有良好的黏合性和润湿性。作为黏料的物质大多数是高分子物质,例如:合成树脂(如热固性或热塑性树脂)、合成橡胶(如氯丁橡胶、丁腈橡胶、丁基橡胶、聚硫橡胶等)、天然高分子物质(如淀粉、蛋白质天然橡胶)以及无机化合物(如硅酸盐、磷酸盐)等。

胶粘剂的性质、用途和使用工艺也主要由黏料的性质所决定。一般胶粘剂的名称也是用黏料的名称来命名的。

在结构型胶粘剂中,主要用热固性树脂作为黏料,因为它在硬化后形成体型交联结构,能增加胶层的内聚强度。尤其是在热固性树脂的大分子链节上引入羟基、羧基等极性基团时,能改善其黏合性能;同时在结构型胶粘剂中也常加入热塑性树脂或弹性材料,以改善胶粘剂的性能,提高胶接接头的抗弯曲性和抗剥离强度

在非结构型胶粘剂中,胶接结构的强度要求不高,但一般要求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和耐屈挠性,可用热塑性树脂及弹性材料作为黏料。在设计胶粘剂配方时应做全面考虑,根据被粘物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黏料以及合理的用量,以获得优良的综合性能。

(二)固化剂(硬化剂)

固化剂就是把黏料硬化为固体的物质。固化剂也是胶粘剂的主要成分,其性质和用量对黏合剂性能起着重要作用。

加入固化剂的目的就是为了使某些线型高分子化合物与它交联,形成体型网状结构,固化剂是直接参与化学反应的。例如,环氧树脂中加入胺类或酸酐类固化剂,在室温或高温作用后就能固化成坚硬的胶层。

在配制固化剂时,考虑到配制时的损耗、气体的挥发、气温的高低、固化反应的快慢,往往实际用量比计算用量要大些。一般是根据实际经验来选择固化剂用量。例如,夏季气温高,用量要少一点;冬季气温低,用量可多一点;有时等着用,要求固化快,就可多加点固化剂。总之,固化剂的用量不能超过它的允许使用限度,否则会影响胶接性能,使胶层变脆。

(三)增塑剂(或称增韧剂)

为增强胶粘层的柔韧性,提高胶粘层的抗冲击韧性,降低固化时的反应热和收缩率,改善胶粘剂的流动性,需加入增塑剂,用量为黏料的20%以内。例如,环氧树脂固化后性能脆硬,抗冲击性差,容易断裂,加入增塑剂就能使它的抗冲击性获得较大的改善,而且增加对裂缝延伸的抵抗性,疲劳性能也好,但是用量过多时,由于降低了分子间的作用力,强度反而下降。

增塑剂是一种高沸点液体或低熔点固体化合物,与黏料有混溶性,但不参与固化反应,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或二辛酯、磷酸三苯酯等;热塑性树脂如聚酰胺树脂;合成橡胶如聚硫橡胶和端羧基丁腈橡胶等。

(四)填料(填充剂)

为了改善胶粘剂的加工性、耐久性、强度及其他性能,或为了降低成本,常加入非黏性的固体填料。

常用的填料有炭黑白炭黑滑石粉、金属粉及一些金属氧化物等。所有各种填料都要求干燥,显中性或弱碱性,与黏料、固化剂及胶粘剂中的其他辅助材料不发生化学反应,填料一定要研磨成细碎粉末,才能与黏料混合均匀。填料的用量根据胶粘剂的黏度、性能要求和填料的性质来决定,灵活掌握,以不影响浸润和操作为原则。常用填料及其作用见表7-1。

表7-1 常用填料及其作用

续表

(五)溶剂(稀释剂)

在溶剂型胶粘剂中,需要用有机溶剂溶解黏料,调节胶粘剂的黏度,以便于操作和喷涂,增加胶粘剂的浸润能力和分子活动能力,从而提高黏合力。

不同的胶粘剂选用的溶剂有所不同,一般溶剂与高分子材料溶解度参数越接近,相容性越好。还应考虑它的挥发速度,不宜太快或太慢。此外,还要考虑其来源、价格及溶剂对操作工人身体健康的影响。

常用的溶剂有甲苯、苯、乙酸乙酯、乙醇、汽油、丙酮等。

(六)其他附加剂

为了改善某些性能,满足特殊需要,在黏合剂中有时还要加入其他组分,例如防腐剂、防老化剂、偶联剂等。

二、胶粘剂的分类

胶粘剂的组分不一,品种繁多,至今尚无统一的分类方法,为便于掌握,习惯的分类方法主要有按化学成分、形态、用途来分,具体介绍如下。

(一)按胶粘剂的主要成分分类

此种分类方法便于掌握各种胶粘剂的配制过程和性能特点。按主要成分分类的胶粘剂如下:

天然胶可用于皮革木材、纸张等材料的黏合,由于天然胶的来源少,性能不完善,所以逐渐被合成胶取代。(www.xing528.com)

合成胶发展很快,品种很多,性能也优良。橡胶型胶粘剂有很好的起黏性和柔韧性,抗张、抗弯性能比较好,但强度和耐热性较差。树脂型胶粘剂粘接强度(黏合强度)高,硬度、耐温、耐介质性能都比较好;缺点是性脆,韧性和起黏性较差。混合型胶粘剂是将一种或多种树脂、橡胶掺混使用,取长补短,这样既可提高强度,又增加了柔韧性。

(二)按形态分类

按形态可分为溶液型、乳液型、固体型、粉末型、膏糊型以及薄膜型等,本书主要介绍前两种。

1.溶液型胶粘剂

大部分胶粘剂属于溶液型,它的主要成分是树脂或橡胶,在适当的溶剂中溶解成为黏稠的溶液。使用时溶剂挥发或由被粘物吸收而消失,胶料固化,使两个被粘物黏合在一起。在溶液型胶粘剂中又分为水溶型胶粘剂和溶剂型胶粘剂。

(1)水溶型胶粘剂

水溶型胶粘剂是指基料溶解分散在水中的高分子物质组成的胶粘剂。溶解于水的也可称为水溶液胶粘剂。天然橡胶、动物胶、淀粉、糊精、松香等天然物质均可配制成水溶型胶粘剂,制鞋工业中常用的糯米糊和聚乙烯醇缩甲醛也是水溶型胶粘剂。

水溶型胶粘剂的特点如下:

①以水为介质,无毒、不燃烧、无三废,使用安全。

②室温下水分能蒸发,干燥成膜而形成粘接,可节约能源

③对其他物质有良好的耐受性,可接受多种类型的添加剂改性而不影响稳定性。

④工艺简单,使用方便,一般可以用通用机械涂布施工。

(2)溶剂型胶粘剂

如果以有机物做溶剂则叫作溶剂型胶粘剂。即将天然或合成的树脂、橡胶或塑料,溶于适当的可挥发的有机溶剂中,加入或不加入填料,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或将单体直接缩聚为一定固体含量的溶液,都称为溶剂型胶粘剂。这类胶有氯丁胶胶粘剂、过氯乙烯胶粘剂、聚氨酯胶粘剂、脲醛树脂胶粘剂等。

溶剂型胶粘剂的特点:

①配制容易,多为单液型,使用方便。

②固化温度低,大部分可室温固化,不需加热。

③黏度低,易浸润,工艺性好。

④靠溶剂挥发的物理作用实现固化,收缩率较大,粘接强度不高。

⑤大部为有机溶剂,有一定的毒性和易燃性。

2.乳液型胶粘剂

乳液型胶粘剂是水分散型胶粘剂。树脂分散在水中为乳液,橡胶分散在水中为乳胶。这类胶粘剂有天然橡胶乳液、丙烯酸树脂乳液等。

(三)按固化形式分类

按固化形式可分为溶剂型、反应型和热溶型胶粘剂。

溶剂型固化的特点是溶剂从粘接端面挥发,或者由被粘物吸收而消失,形成粘接膜而产生粘接力。这是一种纯粹的物理可逆过程。固化速度随环境的温度、湿度、被粘物的疏松程度、含水量及粘接面的大小、加压方法等而变化。

反应型胶粘剂的固化特点是由不可逆的化学变化引起固化,这种化学变化是在基本化合物中加入固化剂,通过加热或不加热进行的。按照配制方法及固化条件,可分为单组分、双组分甚至三组分的室温固化型、加热固化型等多种形式。

热熔型胶粘剂是以热塑性的高聚物为主要成分,由不含溶剂的粒状、圆柱状、块状、棒状或固体聚合物通过加热熔融粘接,随后冷却固化发挥粘接力。

(四)按用途分类

按用途可分为结构胶和非结构胶两大类。

结构胶具有较高的强度和一定的耐温性,多用于胶接受力部件上,如环氧树脂、酚醛—氯丁橡胶等就属于结构胶。非结构胶具有一定的粘接强度,但不能承受较大的负荷和温度,如脲醛树脂,橡胶胶粘剂等。

制鞋用的胶粘剂全部是非结构胶粘剂。根据胶粘剂在制鞋各工序的使用情况,可分为制帮用胶和制底工序用胶。制帮用胶包括抿边用胶和作临时固定用胶,如天然橡胶、聚乙烯醇缩甲醛、热熔胶等。制底工序用胶较多,有绷楦胶、粘大底用胶以及加固用胶,如氯丁胶、聚氨酯热熔胶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