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丰富滨水活动种类

丰富滨水活动种类

时间:2023-06-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塑造滨水景观是为了方便人们滨水活动,否则河流可以与人无关,自由自在地发展。反过来,活动的人群也会成为滨水景观的组成元素。滨水活动多种多样,涉及生产生活的诸多方面,很难进行严格的划分。水边的休闲活动很多。

丰富滨水活动种类

塑造滨水景观是为了方便人们滨水活动,否则河流可以与人无关,自由自在地发展。反过来,活动的人群也会成为滨水景观的组成元素。小溪边戏水的儿童,荡起透明的浪花,阳光下熠熠生辉,多么和谐的画面!夕阳西下,天边一抹红霞,河中波光潋滟,一家人在水边散步,儿童绕膝问话,父母有问必答,多么亲切的场景!

滨水活动多种多样,涉及生产生活的诸多方面,很难进行严格的划分。它们都是塑造滨水景观的元素。下面根据活动内容进行粗略的划分。

1.生产和生活活动

与河流相关的生产活动主要体现在对河流的开发利用活动上。为了取水、水上运输、跨河交通等需要,人们在河流上修建大坝、水闸、码头桥梁等各种建筑物。工程建设施工期人流密集,活动强度高,对自然河势的改变最为剧烈。在工程运行期,人们的活动平缓而持久,对河流自然状态的改变是长期的、重大的,甚至是不可逆的。

生产活动对河流风光会有很大的影响,其结果有好有坏,甚至说不清楚好坏。上中游的过度引水会引发河口湿地面积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威胁天鹅等珍稀鸟类的迁徙,对湿地自然风光产生危害。长江三峡景色自古以险滩、峭壁闻名,留下了文人骚客众多诗篇。三峡大坝建成后,水面抬高,天堑变通途,原有的险滩消逝,水面变开阔,水面蒸发量变大,巫山顶的神女离得更近,也更加缥缈。是原先的三峡美还是现在的三峡漂亮?答案想来会因人而异。一些大江大河上的悬索桥斜拉桥,跨度大,高度大,结构纤细,以高山峡谷或者开阔的水面为背景,十分漂亮,成为河流一景。

一些生产活动,产生了只有这个时代才有的景观。例如,水库枢纽大坝的泄洪,十分壮观。小浪底水库每次泄洪排沙,水被沙染成土黄色,从几个洞口喷出,如龙蛇出洞般跃升,如孔雀开屏般散开,又因无力滞空而重重跌入消力塘,砸起重重浪。期间喧声震天,泥粒飘扬,如雾般蒙蒙,夹杂游人惊呼声一片。

一些南方水街,兼有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的特点。居民的生产、居住均在岸边的房子里院子内,运货、销售、出行、采买、邻里应答,多会发生在舟楫之上;洗菜、浣衣,上下游位置选择自然而定,人们隔河水聊天。这些活动,已经与水融为一体,难分你我,成为日常景观,独具地域民俗特色。

一些大型的民俗活动,最初来源于向神灵祈福,保佑生产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现在已经演变成庙会、寻根祭祖、赛马赛龙舟、水上放灯等活动,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不少民俗活动与河流的关系密切,龙舟竞赛则在水上进行。这些活动,有利于推进河流的生态保护和适度开发利用,弘扬民族文化,推动经济发展。

2.休闲活动(www.xing528.com)

休闲概念的外延很广泛,一般在闲暇时间里根据个人意愿进行的一切消磨时间、打发时间的活动均属于休闲活动。休闲活动可以发生在家里、公共场所和远离居住地的他乡,活动形式也十分多样化,例如在家看电视,去商场购物,去水上游乐场娱乐,去外地旅游等。

水边的休闲活动很多。如果按活动目的进行非严格区分,有健身型的,例如跳广场舞、打太极拳、打羽毛球、跳绳、跑步、骑自行车游泳等;有娱乐型的,例如钓鱼、打牌、下棋、划船、漂流冲浪、沙滩游戏等;有休息型的,例如散步、看书、读报、静坐、沉思等;有欣赏性的,例如,赏花、观水、观鸟、游船等。

这些活动,与水体的距离有远有近。游泳发生在水中,要求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水底没有淤泥和水草,以免游泳的人陷入其中。散步则希望环境安静,与喧闹的马路之间用植物隔离,在夏日头顶上有植物遮盖,身边景物随移动而变换,在某些地方可以观看水面,放开视野。打太极拳一般为早晨晨练的群体性活动,需要一定面积的场地,如果能面对水域,沐浴朝阳,则更加令人心情愉悦。

这些休闲活动,都要求滨水环境良好,例如,水体洁净,满眼绿色,休息座凳、活动器械和活动场地充足而舒适。黑色的、带臭味的、满布绿萍、堆放垃圾的水体为大家所厌恶。硬质的岸缘、硬质的空旷的大广场只适合某些特定的大型群体活动。

3.教育活动

教育活动包括针对中小学生的教育活动和普及性的市民教育活动。对小学生的教育包括科普知识的教育,也包括历史文化的教育。例如,四川省成都市沙河源小学[119],利用学校附近历史悠久的沙河为教育载体,开展河流文化特色教育活动,启发学生河流具有自然生命、社会生命、文化生命,从河流文化生命之中,可以悟出治学之道、做人之道,悟出真、善、美的内涵。有一些地方,将湿地公园建成科普教育基地,将湿地处理污水的流程实物化、透明化。也有一些地方,结合闸、堰等水工建筑物,布置水下观鱼设施,既可以满足游人游览需要,也可以进行鱼类知识和生态保护的教育。

现在许多地方的河流治理,较好地融入了文化内涵,一些地方甚至建有河流文化博物馆,进行河流文化的专项保护。文化的保护、展示和弘扬,具有潜移默化的宣教作用。人们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了当地的风俗习惯、名人传记、治水历程,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