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主要问题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主要问题

时间:2023-06-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都江堰灌区灌溉面积由新中国成立初的282 万亩扩大到了目前的1006 万亩,增长了3.5倍,这是加强水利建设和用水管理的结果。另外,都江堰管理局虽然是灌区水利工程的统一管理单位,但却没有对灌区水资源进行统一管理的职能,缺乏对灌区主要水源的控制能力。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主要问题

根据1959年6月~1997年5月共38 个水利年系列计算,都江堰灌区分区灌溉定额,平原灌区年平均363m3/亩,丘陵灌区多年平均223.25m3/亩。全灌区农业净用水量为30.71亿m3。在城市用水方面,截止到1998年底,灌区总人口1953.29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10.24 万人,工业产值1645 亿元,城市人均用水220~300L/d,工业万元产值耗水量为150m3。该年度全灌区城镇工业和生活用水量总计为27 亿m3 左右。此外,灌区多年平均提供农村人畜用水3.78亿m3 左右,平原河道综合用水5亿m3,以及少量的环境用水。根据上述用水情况,全灌区1998年净用水量达到了66.54m3,约占灌区水资源总量的23%。

都江堰灌区灌溉面积由新中国成立初的282 万亩扩大到了目前的1006 万亩,增长了3.5倍,这是加强水利建设和用水管理的结果。但是,从净用水量与水资源总量之比来看,灌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还不算太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工程建设不适应灌区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1)都江堰渠首缺乏水源调节工程和现代化的配水枢纽控制工程。都江堰至今仍为无坝引水工程,引水量受天然来水量的控制,无法根据灌区的需水量有效地调节岷江水源,从而造成了汛期大量弃水,枯水期严重缺水的现象。每年汛期,岷江至少有50 多亿m3 水量作为洪水被排走。而在枯水期,灌区工农业生产几乎连年缺水。平原灌区1~5月,年平均缺水3.24亿m3。在丘陵区,由于囤蓄容积不够,水的供需矛盾就更加突出。

(2)工程老化严重,工程配套和渠道防渗措施差。据调查,灌区干渠老化率为50.2%,支渠老化率为64.5%,水工建筑物老化率为39.2%,工程配套差,渠道渗漏严重,灌区每亩农田的毛供水量高达600~700m3 左右,输水损失十分惊人。(www.xing528.com)

二、水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滞后

都江堰经历2250多年而不衰,而且效益至今仍在不断地扩大,究其原因,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在于它有一套较为完整的管理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灌区的发展和扩大,都江堰灌区逐步形成了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但是,这种体制毕竟是在计划经济的平台上建立起来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其诸多不适应之处就逐渐暴露出来。比如,在产权制度上产权划界工作至今没有完成,一些工程的权属不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和投资渠道比较单一,水资源的配置仍然是以行政手段为主,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不明显。另外,都江堰管理局虽然是灌区水利工程的统一管理单位,但却没有对灌区水资源进行统一管理的职能,缺乏对灌区主要水源的控制能力。同时,在灌区各水管单位之间仅存在着松散的业务关联,缺乏必要的经济和行政联系,致使灌区水利工程的规模优势和比较优势难以充分发挥,更没有能力实行扩张性的发展。

在水资源的配置上,由于没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供水价格远远低于供水成本,公益性支出得不到应有的补偿,导致工程维护、配套经费严重不足,尽管工程的社会效益巨大,但水管理单位的财务收益却很小。根据对都江堰管理局系统1981~1997年财务评价指标计算结果,该系统的财务净现值FNPV为-7518万元,财务年平均净收益FNAW为-266.47万元,总费用现值TCPV为317543万元,总收益现值TBPV为310025 万元,财务效益费用比FBCR 为0.976,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为3.61%。由此可见,都江堰水利工程运行的财务效益很低,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消耗没有得到应有的补偿,投资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再加上水利投入渠道不畅,灌区建设和改造缺乏资金,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灌区的发展。同时,由于供水价格低,致使“大锅水”、“福利水”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扭转,用水浪费的现象难以得到遏制,十分不利于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上述主要问题的存在,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传统的水利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和未来发展的要求,必须努力寻求一个人口、经济、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水利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