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长江经济带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江经济带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时间:2023-06-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受地理条件、资源禀赋、开发利用方式等影响,长江经济带水资源开发利用仍存在以下问题。各省级行政区中,最高与最低人均综合用水量之比为2.92,最高与最低万元GDP用水量之比为3.4,最高与最低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之比为3.42,最高与最低亩均用水量之比为1.99。防洪排涝存在薄弱环节当前,洪涝灾害仍是长江经济带发展面临的主要灾害,防洪减灾面临着经济社会发展、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带来的新挑战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带来的新要求。

长江经济带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多年建设长江经济带区域水利建设取得显著成绩,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基本形成,供水保障能力逐步提高,水资源管理能力明显加强,在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受地理条件、资源禀赋、开发利用方式等影响,长江经济带水资源开发利用仍存在以下问题。

(1)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重点地区水资源保障程度不高

长江经济带整体上水资源较为丰沛,多年平均降雨量约1229毫米,径流深约616毫米,然而由于各地区地理特征等差异,地表水资源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布局不相匹配,表现为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水资源量相对紧缺,对过境水资源依赖较高。江苏省多年平均地表径流深仅260毫米,上海市多年平均地表径流深385毫米,人均地表水资源占有量(不含过境水)远低于中西部地区,然而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均已超过100%。

在工程调控能力方面,西部高原地区和中部丘陵山区水源工程建设相对不足,已建工程对天然径流的调蓄能力相对较低。随着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部分地区水资源调控能力与经济发展布局不相协调的矛盾将日益突出,区域供水保证率和应急供水能力亟待提高,比如四川天府新区、滇中高原、黔中地区、衡邵干旱走廊、鄂北岗地、湘南地区等。

(2)整体用水水平不高,且区域之间差异较大

长江经济带现状用水水平总体不高,主要用水水平与全国平均用水水平较为接近,部分指标的用水水平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如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较高,与节水先进地区或发达国家相比,用水效率与节水技术还有一定的差距。

长江经济带各区域之间用水水平差异较大,表现为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用水水平较高,中西部地区相对较低。各省级行政区中,最高与最低人均综合用水量之比为2.92,最高与最低万元GDP用水量之比为3.4,最高与最低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之比为3.42,最高与最低亩均用水量之比为1.99。可见部分省级行政区用水水平及用水效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3)局部地区地下水存在超采现象

在地下水开采利用方面,长江经济带大部分地区以地表水开发利用为主,整体上地下水开采量较少,然而部分地区因地表水挤占、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等原因存在地下水超采现象,如安徽省淮北、宿州、亳州、阜阳的部分县域单元,存在深层承压水开采量较大、超采区超采量较多等问题,且无有效的地下水回灌措施。该地区需要进一步加强地下水管理,采取替代水源、地下水回灌等措施。(www.xing528.com)

(4)防洪排涝存在薄弱环节

当前,洪涝灾害仍是长江经济带发展面临的主要灾害,防洪减灾面临着经济社会发展、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带来的新挑战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带来的新要求。蓄滞洪区工程和安全建设滞后,主要支流和重要湖泊堤防工程、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平原区排涝等方面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和隐患,中下游干流局部河段崩岸问题突出。防洪非工程措施仍不完善,不同程度地存在防洪法规不完善、管理不健全、信息化程度不高等问题。

(5)部分区域供水保障能力不足

长江经济带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已建工程调控能力不足,局部地区和部分时段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西南地区和中部丘陵区水源工程建设不足,已建工程调蓄能力较低,工程性缺水现象较为普遍;滇中高原、黔中地区、鄂北岗地和鄂中丘陵区、湘南地区等重要战略区域和传统干旱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不足,区域供水保证率和应急供水能力亟待提高;太湖流域水质型缺水问题严重。局部河道内生态用水保障程度不高,江湖关系呈现新情势,洞庭湖、鄱阳湖出现枯水期提前、历时延长、枯水位降低的状况,对长江干流中下游地区两岸的供水、灌溉、通航和水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6)河湖生态空间管控亟须加强

目前,一些开发建设项目、生产经营活动等侵占水域空间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河湖生态空间管控,损害河湖生态;部分小水电无序开发,对河流生态系统和生态用水安全造成严重影响;饮用水水源地管理范围不明确、管控要求不清晰、水功能区划中虽明确了大江大河的源头水保护区范围,但对其水源涵养功能的发挥尚未形成有效的空间管控机制。

(7)水行政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面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和共抓大保护的新要求,流域水利管理体系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涉水管理体制机制亟待创新,解决流域水利管理问题的法律保障还有缺失;河长制湖长制需进一步从“有名”向“有实”转变;水流产权改革尚需全面推行;水利信息现代化水平和科技支撑能力尚待提高;水监测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水生态保护监测能力相对较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