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翡翠B货的制作方法及鉴定特征

翡翠B货的制作方法及鉴定特征

时间:2023-06-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出现此吸收峰时,可以较肯定地判断样品为经过净化处理的翡翠B货。由于翡翠B货充填有环氧树脂,所以,放在酒精灯上约烧3min后,可出现黄褐色的网络结构,为环氧树脂变焦前的特征。图6-9用酒精灯加热翡翠B货的前(上)后(下)对比图图6-10天然翡翠加热至900℃的前(左)后(右)对比图

翡翠B货的制作方法及鉴定特征

1.翡翠B货的制作方法

著名翡翠专家欧阳秋眉教授在《翡翠全集》(下册)(2002)一书中,对翡翠B货的制作作了很详细的描述,现摘要如下。

(1)样品选择。绿色但存在黄色污染物(由铁矿或针铁矿形成)、看起来绿得很脏的翡翠,处理后的效果最好;黑乌砂种(底中常被次生的黑色物质污染,使原有的绿色不突出或发暗)翡翠处理后的效果较好;花青种及猫豆种翡翠原料处理后的效果也好。

(2)油脂清洗。目的是去除翡翠在切片等加工过程中留下的油脂和油污,方法是将样品放在清水中煮2h。

(3)浓酸除黄去脏。将样品浸泡于由浓盐酸和浓硝酸混合而成的净化剂中,容器放在烘箱中加热到80℃,恒温20d(结构较松的八三玉只要15d),即可将样品裂隙或孔隙中的黄色及脏点通过化学反应去除。若浸泡时间过长,强酸也会与翡翠晶粒中所含的铬发生化学反应,使“色根”的边界不清。

(4)样品清洗。用清水清洗样品,洗掉样品中的大部分酸和反应生成物。

(5)在碱溶液中浸泡样品以中和酸,并使翡翠结构变疏松。清洗好的翡翠投入碱溶液中浸泡1个月左右,除了起中和酸的作用以外,碱还可以与翡翠颗粒间隙里的钠辉石发生化学反应而使翡翠结构变疏松。此时翡翠为又干净(变白)又疏松的状态,这为充胶创造了条件。

(6)清洗碱。将样品放在清水中煮几次,直至不含碱为止,然后烘干备用。

(7)染色处理。若做翡翠B+C货,则在此步进行染色处理,具体方法参见本章第五节。

(8)抽真空充填环氧树脂。将样品放在密封的抽真空设备中,将裂隙中的空气抽出来,然后注入环氧树脂,环氧树脂会很容易进入翡翠疏松的裂隙中。之后,再往容器中充气加压,以保证裂隙充胶完全。取出后,再在100℃恒温箱中保持8h,使环氧树脂干燥即可(图6-7和图6-8)。图6-8中间最上方的样品上还保留着环氧树脂。

图6-7 翡翠B货各种戒面样品

(张惠来 赠)

图6-8 翡翠B货原料(带无色胶)

(曹华松 赠)

2.翡翠B货的鉴定特征

(1)结构。翡翠“翠性”的关键在于结构,颗粒具有镶嵌、定向、连续的结构。这种结构经过净化处理后被破坏了,表现为结构松散(镶嵌结构被破坏),长柱状晶体的错开、“折断”,晶体的定向排列被破坏,晶体颗粒边界模糊等。有人认为,看翡翠结构有没有被破坏是鉴定翡翠是不是B货的关键。

(2)透明度。将翡翠放在玻璃杯中,加水没过,用聚光手电在玻璃杯底部从下往上打光:样品边缘呈亮边的是翡翠B货,呈暗边的是翡翠A货;另外,翡翠B货在空气中的透明度较高,在水中呈微透明乳白色蜡状物,而翡翠A货在水中比在空气中透亮,在水中能见到其内部纹络。

(3)光泽。翡翠的光泽与抛光程度有关,而抛光程度又与翡翠的质地有关。A货翡翠为玻璃光泽,B货翡翠由于质地较差和充胶,所以,其光泽暗淡,呈带蜡状玻璃光泽—蜡状光泽。(www.xing528.com)

(4)颜色。净化处理过的翡翠B货,由于铁质(次生颜色)被“洗”掉,绿色往往较鲜艳,有种不自然的感觉,有时绿色偏黄,即人们常说的颜色“发邪”。另外当绿色与白色同时存在时,翡翠B货的绿色与白色分开得过于截然,令人感觉异样。

(5)沟槽现象。翡翠B货被强酸浸泡时,从表面向内部会出现由大变小的喇叭状沟槽,经环氧树脂充填和抛光后,由于二者的硬度不同,但折射率相近,故从上往下垂直观察翡翠B货表面,沟槽现象不明显;从45°角观察时,就可以看到较明显的沟槽现象,也称为“橘皮”现象。

(6)胶的老化——表面龟裂现象。由于环氧树脂是有机化合物,使用一段时间后,往往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老化问题,这是有机物在空气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的固化现象,固化过程中产生晶化或体积缩小,体积缩小时会形成许多不规则的裂纹,称为龟裂纹。行家可以根据样品表面龟裂纹的大小和龟裂纹对颜色与“水头”的影响,较准确地说出翡翠B货从制作至观察时的时间长度

(7)红外光谱测定。用环氧树脂充填的翡翠B货,用红外光谱测定时,会出现碳氢化合物特征的吸收峰,通常为2800~3200cm-1,很容易看出来。出现此吸收峰时,可以较肯定地判断样品为经过净化处理的翡翠B货。如果充填物不是有机化合物,而是无机物如含铁或钒的化学试剂,此方法失效。

(8)测密度。由于翡翠B货在强酸中浸泡时去掉的物质比充填的环氧树脂重,所以翡翠B货的密度应当比翡翠A货的小。但翡翠A货本身由于结构的不同,密度有一个变化的范围,所以,没有一个绝对值作为标准。此方法只能用于同一翡翠种的比较,在已知该种翡翠种密度的前提下,测定样品的密度才能确定它是否为翡翠B货。

(9)紫外线荧光分析。在紫外线的照射下,翡翠A货通常是没有荧光的,有的只是由裂隙中的杂质引起的局部荧光;翡翠B货由于充填了环氧树脂,所以在短波紫外光的照射下,会有乳白色的荧光。但是,铁对荧光有淬灭作用,故深绿色翡翠由于含铁也可能看不到乳白色荧光,这种情况要注意。

(10)敲击声音(适用于手镯)。用一根细线将手镯吊起来,用玛瑙刀或另一只手镯敲击它,翡翠A货会发出清脆的金属声,翡翠B货会发出发闷而混浊的声音。

(11)热针试验。将烧红的铁针触到样品裂隙处,翡翠B货由于环氧树脂的缘故,会出现熔化点和往上翻的喇叭口现象;翡翠A货的初熔点高达920℃,不会出现上述现象。

(12)加热试验。由于翡翠B货充填有环氧树脂,所以,放在酒精灯上约烧3min后,可出现黄褐色的网络结构,为环氧树脂变焦前的特征。继续加热,样品会冒白烟和气泡,再加热样品会冒黑烟并燃烧。最后,样品变白,体积变大,并且不牢固,易折断(图6-9)。加热试验是破坏性试验,在进行鉴定时别轻易使用。实验表明,加热翡翠A货至900℃时绿色会褪去,出现红色,翡翠仍然很硬(图6-10)。

(13)滤色镜检验。在强光源的照射下,用滤色镜看样品,翡翠A货的颜色不变,翡翠B货的绿色呈白色(比原来的颜色明显变白),翡翠C货呈红色。

(14)触感。翡翠A货的触感很光滑,翡翠B货不光滑,且有一些黏手。

图6-9 用酒精灯加热翡翠B货的前(上)后(下)对比图

图6-10 天然翡翠加热至900℃的前(左)后(右)对比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