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风电场微观选址的影响因素分析

风电场微观选址的影响因素分析

时间:2023-06-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常情况下,受风电场尾流影响后的湍流强度的取值范围在0.05~0.2之间。因此,根据湍流强度的最大限值,就可初步拟定风电场微观布置的风力机最小安装间距,减少优化算法搜索的时间。

风电场微观选址的影响因素分析

3.4.1.1 盛行风向

盛行风向是指年吹刮时间最长的风向。可用风向玫瑰图作为标示风向稳定的方法,当主导风向占30%以上可认为是比较稳定的。这一参数决定了风力发电机组在风电场中的最佳排列方式,可根据当地的单一盛行风向或多风向,决定风力发电机组是矩阵排布,还是圆形或方形排布。

在平坦地区,风力机的安装布置一般选择与盛行风向垂直,但地形比较复杂的地区,如山区,由于局地环流的影响使流经山区的气流方向改变,即使相邻的两地,风向也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别,所以风力机的布置要视情况而定,可安装在风速较大而又相对稳定的地方。

3.4.1.2 地形地貌

地形可以分为平坦地形和复杂地形。平坦地形选址比较简单,通常只考虑地表粗糙度和上游障碍物两个因素。复杂地形分为两类:一类为隆升地形,如山丘、山脊和山崖等;一类为低凹地形,如山谷、盆地、隘口和河谷等。

(1)当气流通过丘陵或山地时,会受到地形影响,在山的向风面下部,风速减弱,且有上升气流;在山的顶部和两侧,流线加密,风速加强;在山的背风面,流线发散,风速急剧减弱,且有下沉气流。由于重力和惯性力作用,山脊的背风面气流往往形成波状流动。

(2)山地影响,山对风速影响的水平距离,在向风面为山高的5~10倍,背风面为山高的15倍。山脊越高,坡度越缓,在背风面影响的距离就越远。背风面地形对风速影响的水平距离L大致是与山高h和山的平均坡度α半角余切的乘积成正比,即

(3)谷地风速的变化,封闭的谷地风速比平地小。长而平直的谷底,当风沿谷地吹时,其风速比平地强,即产生狭管效应,风速增大。当风垂直谷地吹时,风速亦较平地为小,类似封闭山谷。根据实际观测,封闭谷地y1和峡谷山口y2与平地风速x关系式为

(4)海拔对风速的影响,风速随着离地高度的抬升而增大。山顶风速随海拔的变化为

式中——山顶与山麓风速比;

H——海拔,m。

3.4.1.3 地表粗糙度对风速的影响

复杂地形主要考虑地表粗糙度和地形特征的影响,主要因素体现在三个方面:地表粗糙度、地表粗糙度指数及上游障碍物。

1.地表粗糙度

地表粗糙度是指平均风速减小到零时距地面的高度,是表示地表粗糙程度的重要指标。地表粗糙度越大表明平均风速减小到零的高度越大。

地表粗糙度对风速的影响,描写大气低压层风轮廓线是常用指数公式,即

式中 vn——在高度zn的风速;(www.xing528.com)

v1——在高度z1的已知风速;

a——指数。

根据气象观察,武汉阳逻跨江铁塔风速梯度观测,大风时a为0.16,平均风速时a为0.19;广州电视塔a为0.21;北京八达岭气象铁塔的a为0.19;锡林浩特铁塔观测的a为0.23。

我国常用的a值为三类,分别为0.12、0.16和0.20,按式(3-49)计算,见表3-4。

表3-4 不同高度的相对风速

2.地表粗糙度指数

地表粗糙度指数又称地表摩擦系数、风切变指数,也是表示地表粗糙程度的重要指标,其取值情况见GB 50009—2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地表粗糙度还会影响风力机运行的尾流、湍流特性,进而又会对风力机运行安全、技术性能以及下风向风力机可能利用的风速大小带来影响。

3.上游障碍物

气流流过障碍物,如房屋、树木等,在下游会形成扰动区。在扰动区,风速不但会降低而且还会有很强的湍流,对风力机运行十分不利。因此,在选择风力机安装位置时,必须要避开障碍物下流的扰动区。气流受阻发生变形,这里把其分成以下四个区域:

Ⅰ区为稳定区,即气流不受障碍物干扰的气流,其风速垂直变化呈指数关系。

Ⅱ区为正压区,障碍物迎风面上由于气流的撞击作用而使静压高于大气压力,其风向与来风相反。

Ⅲ区为空气动力阴影区,气流遇上障碍物,在其后部形成扰流现象,即在该阴影区内空气循环流动而与周围大气进行少量交换。

Ⅳ区为尾流区,是以稳定气流速度的95%的等速曲线为边界区域,尾流区的长度约为17 H(H为障碍物高度)。所以,选风电场时,应尽量避开障碍物至少17 H以上。

3.4.1.4 湍流作用

湍流是风速、风向的急剧变化造成的,是风通过粗糙地表或障碍物时常产生的小范围急剧脉动,即平常所说的一股一股刮的风。湍流损失通常会造成风力机输出功率减小,并引起风力机振动,造成噪音,风力机的疲劳载荷也随着扰动的增加而增加,影响风力机使用寿命,因此要尽量减少湍流的影响。

湍流强度描述风速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程度,能够反映脉动风速的相对强度,是描述湍流运动特性的最重要特征量。湍流强度受大气稳定和地表粗糙度的影响,在建设风电场时应避开上风方向地形起伏和障碍物较大的地区;安装风力机时,应选在相对开阔无遮挡的地方,即以简单平坦的地形为好。在地形复杂的丘陵或山地,为避免湍流的影响,风力机可安装在等风能密度线上或沿山脊的顶峰排列。

在风电场布置风力机时,由于湍流尾流等因素的影响,风力机安装台数并不是越多越好,即风力机安装的间距并非越小越好。通常情况下,受风电场尾流影响后的湍流强度的取值范围在0.05~0.2之间。在复杂地形上建设风电场时,为保障风力机的安全运行,一般只要湍流强度在0.2就可满足风力机布置要求。因此,根据湍流强度的最大限值,就可初步拟定风电场微观布置的风力机最小安装间距,减少优化算法搜索的时间。

3.4.1.5 尾流效应

在风电场中,沿风速方向布置的上游风力机转动产生的尾流,使下游风力机所利用的风速发生变化。当风经过风力机时,由于风轮吸收了部分风能,且转动的风轮会造成湍流动能的增大,因此,风力机后的风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突变减少,这就是风力机的尾流效应。尾流造成的能量损失典型值为10%,一般其范围在2%~30%之间。尾流影响的因素主要有地形、机组间距离、风力机的推力特性以及风力机的相对高度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