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芯片化保护控制技术优化方案

芯片化保护控制技术优化方案

时间:2023-06-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SEL公司的保护装置采用横板卡设计方式,板卡数量较少,但也采用多CPU方案,集成度虽有所提升,但仍无法达到单芯片实现保护测控功能的程度。

芯片化保护控制技术优化方案

芯片化保护技术是一种以单个高性能芯片取代多板卡,高度集成保护功能、管理功能、通信功能,实现信号采集、转换、存储、处理等功能的新一代数字化保护技术。借助该技术研发的保护装置具有小型化、低功耗、高防护、高可靠性等特点,可满足智能电网保护装置户外就地无防护的需求。

1.芯片化保护关键技术指标及发展过程

芯片化保护装置采用单芯片代替多芯片,单板卡代替多板卡,实现了多业务口合一,有效减少了装置体积、重量、元器件及端子接线数量。装置尺寸为120mm×100mm×50mm,为现有装置体积的1/40;整体重量约为1.5kg,为现有装置重量的1/10;元器件数量约为700个,为现有装置的1/10。装置以基于通信速率为8Gbit/s的ACP数据通信方式替代传统的总线传输方式,相比常规数字化保护装置,整组动作时间缩短5ms。装置实现了多业务口合一,具备IP67的防护等级,具有较强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可稳定工作于-40~70°C的温度范围,可就地无防护安装于一次设备旁边。随着智能化变电站建设的加速推广,二次设备面临的复杂性、可靠性、安全性问题日益突出,长寿命、低成本、简单运维的需求日益迫切,通过芯片化保护技术简化保护装置接口和提高装置防护等级,实现装置就地无防护安装具有较大的技术经济效益,推广应用芯片化保护装置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芯片化保护技术的国内外研发和应用情况

电力保护控制设备芯片化装置的研究,国内外尚未有报道,但是提高系统集成度已经成为电子行业发展的技术路线。ABB、西门子、GE等公司采用4U或者6U标准插箱架构设计,装置内部采用多CPU插件方案。SEL公司的保护装置采用横板卡设计方式,板卡数量较少,但也采用多CPU方案,集成度虽有所提升,但仍无法达到单芯片实现保护测控功能的程度。国内主流的二次设备厂家(如南瑞继保、国电南自、许继电器长远深瑞等)目前也仍然采用多板卡、多CPU的设计理念。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于2014年年初启动课题“芯片化保护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研制了110kV芯片化线路保护装置POC-161和110kV芯片化变压器保护装置POC-326等两类装置,并于2015年5月通过了国家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检测,随后,装置进入试运行阶段,分别于2015年12月、2016年1月在广东电网佛山供电局110kV瑞颜变电站、广西电网钦州供电局220kV排岭变电站建成投运,装置运行期间经历了高温、高湿和强电磁干扰等复杂工况,据统计,共经历了28次区外故障扰动情况,均未出现误动、拒动以及误告警现象,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能,保证了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www.xing528.com)

3.芯片化保护装置产生的经济效益

芯片化保护装置产生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装置生产成本、装置调试成本、运维成本和变电站建设成本4个方面:①在装置生产成本方面,芯片化保护装置体积缩减为现有装置体积的1/40,重量为现有装置重量的1/10,元器件数量约为现有装置的1/10,这将有效缩短装置的生产和组装环节,提高装置的生产效率,减少生产人力的投入(芯片化装置批量生产成本在1万元左右,相对常规数字化保护装置减少了1/3的成本);②在装置的调试成本方面,相比于常规数字化保护装置需要对多板卡逐一调试、升级和配置的烦琐及不直观的调试方式,芯片化保护装置采用单芯片、单板卡模式,调试运维只需针对单一板卡即可,通过装置配套调试工具可实现一键下载程序、配置,过程简单,无须反复操作,有效缩短20%的调试周期;③在装置的运维成本方面,芯片化保护装置的通信接口采用标准化航空端子,实现了通信接口标准化,可实现以换代修的运维模式,大大减少了因保护装置故障而导致的线路停电时间,减少了运维和检修人员的工作量,实现了装置运维模式的升级;④在变电站建设成本方面,芯片化保护装置实现了多业务口合一,具备IP67的防护等级,具有较强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可工作于-40~70°C的温度范围,可就地无防护安装于一次设备旁边,减少了二次屏柜数量,有效减少继保小室、预制仓、智能户外柜等的占地面积,减少变电站建设征地的费用支出及执行难度。

4.芯片化保护技术的应用目标与原则

芯片化保护作为新一代数字化保护装置,可应用于所有电压等级的数字化变电站,可安装于常规二次室屏柜中,也可就地无防护安装,其不仅在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具有较大提升,技术经济优势也尤其突出:减少了装置购置成本;降低了变电站整体占地面积,减小了变电站建设成本;降低了装置安装、调试和运维过程中的人力成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