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离心通风机的设计原则

离心通风机的设计原则

时间:2023-06-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离心通风机的设计与计算包括:结构设计、空气动力计算及强度计算等。该范围称为ηst≥0.6的工作范围。在上述计算中,如果通风机的无因次曲线中用的是静压系数ψst时,则所计算出的是平均静效率ηas;用的是设备压力系数ψu时,则所计算出的是设备平均效率ηau。因此,设计通风机时,应对噪声有所限制。对于某些特殊用途的通风机,则要求材料耐磨、结构防爆、表面耐腐等。

离心通风机的设计原则

离心通风机的设计与计算包括:结构设计、空气动力计算及强度计算等。本章着重讨论空气动力计算,也谈及一些结构设计问题。

效率尽可能高的条件下,为满足所需要的流量、全压及其他要求,所进行的通风机流道几何尺寸的计算,称之为空气动力计算,简称为气动力计算。

通过气动力计算,可决定出通风机流道的几何尺寸,将其化成叶轮直径D2的百分数,可得出它们的相对尺寸。以此相对尺寸所绘出的通风机几何图形(不包括各零件的厚度)称之为通风机的空气动力略图,空气动力略图是同一类型通风机所共有的几何图形。

在通风机的设计与计算中,除了要满足一定流量和全压以外,还有以下一些要求。

978-7-111-33915-1-Chapter03-201.jpg

图3-37 决定通风机工作区示意图

1.工作区域要大

通风机工作区域越大,它所适用的范围就越广。在产品系列化设计时,就可用较少的机号布满一定的流量-全压范围。

工作区域的大小,可以利用几何不同的指标来评定,这里只介绍两种。

1)等积孔变化幅度λA

978-7-111-33915-1-Chapter03-202.jpg

式中 Amax——工作区域中的最大等积孔系数(见图3-37);

978-7-111-33915-1-Chapter03-203.jpg——工作区域中的最小等积孔系数(见图3-37)。

2)流量变化范围Δφ

Δφ=φmax-φmin

式中 φmax——工作区域中的最大流量系数(见图3-37);

φmin——工作区域中的最小流量系数(见图3-37)。

2.调节深度要深

如果某通风机没有调节装置,在系列化曲线上将会出现空白区。这会使通风机增加不必要的电能消耗。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电能消耗及满足用户所需要的风量,尤其是工况不断变化的通风机,必须附带调节装置。通风机的调节性能可用额定流量下的调节深度ε来衡量:

978-7-111-33915-1-Chapter03-204.jpg

式中 ψsmax——整个工作范围内与最高效率相对应的最大静压系数;

ψsmin——整个工作范围内与最高效率相对应的最小静压系数。

以前导器调节的无因次曲线为例,来说明通风机工作范围的确定方法(见图3-38)。为了确定工作范围,首先在不同前导器角度的压力系数曲线上画出等效率曲线。允许使用的最低效率的等效率曲线与各压力系数曲线分别相交于3、5、7、8、6、4及2各点。其次,再画出喘振线1ab。为保证通风机经济地且可靠地运转,通风机的工况不应超出1a5786421连成的区域范围(见图3-38)。该范围称为ηst≥0.6的工作范围。

通风机的调节深度越大,说明通风机的调节性能越好。采用前导器调节时,ε=0.4~0.6。例如强后向翼形离心风机,当采用轴向前导器时,其调节深度ε=0.5。用改变尾翼安装角来进行调节时,其调节深度为ε=0.78~0.8。可见改变尾翼角度的调节方法,在调节性能上比用前导器调节好。因此这种方法已为国外所采用。

3.通风机及其设备的平均效率要高

通风机设备是通风机及其附加部件(如进气箱及扩散器等)的总称。通风机设备全效率ηu

978-7-111-33915-1-Chapter03-205.jpg

式中,pu为通风机设备全压,它是单位体积的空气经过通风机设备时所获得的能量。

通风机及其设备在管网工作时,其工况点不一定落在额定工况上。尤其是管网阻力改变频繁,工况时常变化的通风机,如电站通风机。因此把通风机额定工况下的全效率,作为评定通风机经济性的指标是不恰当的,以平均效率做为评定通风机经济性的指标比较合理。

通风机的调节方法可以概括为平滑式及阶段式两种。在整个工作范围内,能够进行连续的、平滑的调节,称之为平滑式调节,如前导器角度能自动的调节。在整个工作范围内,不能进行连续的、平滑的调节,称之为阶段式调节,如分档改变前导器角度的调节。

978-7-111-33915-1-Chapter03-206.jpg

图3-38 确定通风机工作范围用图

平滑调节时的平均效率ηa可用公式(3-105)、公式(3-106)计算:

978-7-111-33915-1-Chapter03-207.jpg

978-7-111-33915-1-Chapter03-208.jpg

计算平均效率时,可在通风机工作范围内分成许多小方块,从这些小方块几何中心可查出有关数值,然后利用公式(3-105)或公式(3-106)计算出ηa

阶段式调节时的平均效率可用公式(3-107)、公式(3-108)计算:(www.xing528.com)

978-7-111-33915-1-Chapter03-209.jpg

978-7-111-33915-1-Chapter03-210.jpg

为了计算ηa,可在通风机工作范围中,在相邻两压力曲线间,选取许多平均工况点,经过这些平均工况点,引相当于管网曲线的辅助抛物线,进而计算出有效功率(或用有效功率系数)及轴功率Psh(或轴功率系数λ)。

采用阶段式调节时,通风管网中会有多余的风量。这将增加不必要的电能消耗。

在上述计算中,如果通风机的无因次曲线中用的是静压系数ψst时,则所计算出的是平均静效率ηas;用的是设备压力系数ψu时,则所计算出的是设备平均效率ηau

从上述可知,要想提高通风机及其设备的经济性,必须提高通风机的平均效率及设备平均效率。而这些效率的提高,又与通风机及其设备效率高、效率曲线平坦及调节方法优良等有直接关系。例如某通风机的最大设备效率ηumax=0.77,平滑调节时的平均效率ηau=0.704,阶段式调节时,则ηau=0.63。可见,优良的调节方法对设计通风机的重要性。

4.机器尺寸要小重量要轻

一般说来,机器尺寸小,可以减少机器重量、节省材料、降低成本以及运输方便、起动容易等。

叶轮径向尺寸可用直径系数δ来评定。

机器重量可用单位最大有效功率的公斤数Wts(kg/kW)来评定,即

978-7-111-33915-1-Chapter03-211.jpg

式中 W——通风机重量(kg)。

通风机的价格可用相对价格D(元/kW)来评定,即

978-7-111-33915-1-Chapter03-212.jpg

式中 Y——通风机的销售价格(元)。

5.噪声要低

噪声是一种公害,它会影响人们的休息和健康,以至降低劳动生产率。我国曾提出工业噪声标准的建议:为使长期工作在噪声环境中的95%以上的工人,不会因噪声引起心血管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对于新建企业及车间的噪声标准不得超过85dB(A)。随着环境不同,噪声的容许标准值也有所不同。如会议室及办公室为35dB(A),体育馆为45dB(A),车间大致为45~75dB(A)。因此,设计通风机时,应对噪声有所限制。

6.通风机运转可靠性要高

有些通风机长年运转,特别要求运转可靠。因此,回转部件要有足够的强度;通风机转速应远离转子临界转速;轴承的选择要合理;润滑系统要可靠等。

此外,还要求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工艺性好、调节方便。对于某些特殊用途的通风机,则要求材料耐磨、结构防爆、表面耐腐等。

在进行通风机设计时,对于设计任务要作具体分析,哪些要求是主要的,哪些要求是次要的。对于主要的要求应优先得到满足。例如对于电站送风机,运转效率高、调节性能好及运转可靠就成了主要问题,而结构复杂些,尺寸稍大些就是次要问题了。又如对于剧院用的通风机,噪声要低是突出的问题,而其他要求则降到次要地位。

进行离心通风机设计时,首先决定进气口的数目。

当离心通风机的比转速较大时,常采用双吸式叶轮,不然叶轮过宽。单吸式通风机的比转速范围原为ns=40~60,而双吸的则为ns=55~85。但是近20余年来,由于宽叶片的后向和强后向离心通风机获得广泛的应用,离心通风机的比转速范围也随之扩大。例如,单吸式机翼形叶片的强后向通风机的比转速ns可达76;圆弧板材叶片的比转速ns可达87;双吸式机翼形强后向叶片的通风机的比转速ns可达108.7。在进行通风机设计时,我们可以根据上述数据来确定叶轮进风口的数目。

双吸离心通风机比单吸通风机具有下列优点:

1)在相同性能参数下,由于双吸通风机的流量系数φ较大,所以它的直径比单吸式的小。转子的回转力矩GD2也随之减小。这可缩短风机的起动时间。

2)通风机叶轮直径减小,使制造、安装及运输都比较方便。

3)空气是从叶轮的两侧流入双吸叶轮,基本上可以消除叶轮上的轴向力。

4)双吸离心通风机都采用双支承结构,运转可靠性高。

双吸通风机也有缺点,主要表现在:

1)当双吸式通风机用于抽出式通风时,需要安装一些部件,如图3-39所示的进气箱1及进气弯道2等。这将使通风机设备的结构复杂。尤其是用于矿井通风时,在装有备用风机,而且要求通风机能反风的情况下,进气弯道就更加复杂些。

2)在装有进气箱及进气弯道时,由于通风机设备损失的增加,致使通风机设备效率比通风机效率降低3%~5%。

3)在有进气箱的条件下,通风机主轴的长度较长,其长度l有时可达l=3D2。为克服轴的横向振动,轴的直径需要加大,这将导致轴的重量的增加。为弥补这一缺点,可采用空心轴。

978-7-111-33915-1-Chapter03-213.jpg

图3-39 双吸离心通风机简图

1—进气箱 2—进气弯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