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研究论证技术的优化方案

研究论证技术的优化方案

时间:2023-06-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4家单位模型的率定和验证的结果看,计算潮位与流速、流向与实测值总体上基本吻合,能较真实地模拟长江口南支区域的流场,模型可以为工程研究提供基本的背景流场、评估工程对河势的影响。为提高试验精度,根据2005年4月长江口地形测图对模型进行局部修改。为检验模型的相似性,采用2005年8月长江口大潮水文测验资料进行模型验证。

研究论证技术的优化方案

在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根据水库坝线布置的原则,结合最新河势、水下地形、水环境保护等方面要求,并进一步采用多年实测水下地形资料,通过河势演变分析、数学模型计算和物理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水库坝线布置方案进行研究论证。

1)数学模型研究

利用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等4家单位的水动力数学模型对水库坝线布置方案进行研究。从4家单位模型的率定和验证的结果看,计算潮位与流速、流向与实测值总体上基本吻合,能较真实地模拟长江口南支区域的流场,模型可以为工程研究提供基本的背景流场、评估工程对河势的影响。

2)物理模型研究

在上海、南京长江口模型上同步开展青草沙水库工程河势影响定床物理模型、清水动床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工作,两个物理模型的比尺分别为平面1∶1000、垂直1∶125和平面1∶2000、垂直1∶150。

(1)定床物理模型验证。为提高试验精度,根据2005年4月长江口地形测图对模型进行局部修改。为检验模型的相似性,采用2005年8月长江口大潮水文测验资料进行模型验证。

①水位验证。模型共验证了中浚、北槽中、横沙、共青圩、石洞口、六滧、南门、白茆、徐六泾、天生港等10个水位站的同步潮位资料。根据验证结果,各潮位站的高、低潮位及整个涨落潮过程符合程度良好,高、低潮极值偏差基本都在10%以内,时间的相位偏差在0.5h内,说明模型潮波传播相似性较好。

②流速验证。流速验证结果表明,各测点的流速过程线形态与天然基本相符,憩流时间和涨、落急流速出现的时间偏差基本都在0.5h内,涨、落潮平均流速偏差也基本都在10%以内。(www.xing528.com)

从潮位、流速验证结果来看,物理模型总体上能较好地反映天然河段的潮流运动,符合《海岸与河口潮流泥沙模拟技术规程》(JTS/T231-2)的基本要求。

(2)动床物理模型验证。从两个模型试验验证情况看,可以从平面形态变化和敏感部位模拟出动床模型范围内地形变化的主要特征,模型与原型的误差控制在25%~30%。

(3)试验方案。

无工程方案:将不实施工程的河床变化情况作为分析比较的本底。

方案1:青草沙水库工程方案,即将中央沙和青草沙区域一体圈围成库的方案。

方案2:仅实施中央沙圈围工程方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