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检测方法

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检测方法

时间:2023-06-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食用着色剂包括天然食用着色剂和合成食用着色剂两大类。世界各国对食用合成着色剂的管理、使用均有严格的规定。我国对在食品中添加合成着色剂也有严格的限制。《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对允许在食品中使用的合成着色剂的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限量均有明确规定。但是一些厂商为了让果汁饮料具有更好的色泽,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超限量、超范围使用合成着色剂的现象屡见不鲜。

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检测方法

饮食中所谓的色、香、味俱全,“色”首当其冲。食品的色泽是食品感官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人们在制作食品时常使用一种食品添加剂——食用着色剂。食用着色剂包括天然食用着色剂和合成食用着色剂两大类。由于合成着色剂具有色泽鲜艳、性质稳定、着色力强、坚牢度大、调色容易、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等诸多优点,在食品中应用较广。然而,化学合成色素多数属于煤焦油苯胺色素,不但没有任何营养价值,而且绝大多数对人体有害。世界各国对食用合成着色剂的管理、使用均有严格的规定。我国对在食品中添加合成着色剂也有严格的限制。《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1)对允许在食品中使用的合成着色剂的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限量均有明确规定。由于标签能体现出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11)规定,在食品中使用的着色剂应标注具体名称,当使用2种或2种以上着色剂时也可标注类别名称和着色剂代码。其后颁布的《食品标识管理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也对食品中所使用的添加剂的标注做了明确的规定。通过这种方法,消费者可以对食品做出是否购买的决定,从而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身体健康,达到使企业自律的目的。但是一些厂商为了让果汁饮料具有更好的色泽,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超限量、超范围使用合成着色剂的现象屡见不鲜。柠檬黄日落黄、苋菜红、胭脂红、诱惑红、亮蓝等是在饮料中使用较多的几种水溶性合成着色剂。本文整合了《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GB/T 5009.35—2003)和《食品中诱惑红的测定》(GB/T 5009.141—2003)的相关内容,在同样的试验条件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上述六种合成着色剂。

1.试验原理

食品中人工合成着色剂在酸性条件下用聚酰胺吸附法或液-液分配法提取,制成水溶液,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经反相色谱分离后,根据保留时间定性,与峰面积比较进行定量。

2.试剂与仪器

(1)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 6682—2008规定的一级水。

1)甲醇(色谱纯):经0.45μm滤膜过滤。

2)0.02mol/L乙酸铵溶液:称取1.54g乙酸铵,加水溶解至1000mL,经0.45μm滤膜过滤。

3)聚酰胺粉(尼龙6):过200目筛。

4)(6+4)甲醇-甲酸溶液:量取60mL甲醇和40mL甲酸,混匀。

5)柠檬酸溶液:称取20g柠檬酸,加水至100mL,溶解混匀。

6)(7+2+1)无水乙醇-氨水-水溶液:量取70mL无水乙醇、20mL氨水、10mL水,混匀。

7)pH=6的水:向水中加柠檬酸溶液,调pH值到6。

8)合成着色剂标准溶液:准确称取按纯度折算为100%(质量分数)的柠檬黄、日落黄、苋菜红、胭脂红、亮蓝、诱惑红各0.100g,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pH=6的水到刻度,配成质量浓度为1.00mg/mL的着色剂水溶液。

9)合成着色剂标准使用液:临用时将上述溶液加水稀释100倍,用0.45μm滤膜过滤,配成每毫升相当于10μg的合成着色剂。

10)乙酸。

(2)仪器 高效液相色谱仪,配有紫外检测器或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分析天平,感量为0.0001g;电热恒温干燥箱;真空泵;真空抽滤瓶;G3垂融漏斗

3.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样品参考条件

1)C18柱,长度为250mm,内径为4.6mm,粒度为5μm,或相当者。

2)流动相:甲醇-乙酸铵溶液(pH=4.0,0.02mol/L)。

3)梯度洗脱:20%~35%甲醇,洗脱5min;35%~98%甲醇,洗脱5min;98%甲醇继续洗脱6min。

4)流速:1mL/min。

5)检测波长:254nm。

4.样品的处理(www.xing528.com)

1)称取20.0g~40.0g试样,放入100mL烧杯中,加热驱除二氧化碳。

2)色素的提取。聚酰胺吸附法:试样溶液加柠檬酸溶液调pH值到6,加热至60℃,将1g聚酰胺粉加少许水调成粥状,倒入试样溶液中,搅拌片刻,以G3垂融漏斗抽滤,用温度为60℃,pH=4的水洗涤3~5次,然后用(6+4)甲醇-甲酸混合溶液洗涤3~5次,再用水洗至中性,用(7+2+1)乙醇-氨水-水混合溶液解吸3~5次,每次5mL,收集解吸液,加乙酸中和,蒸发至近干,加水溶解,定容至5mL,用0.45μm滤膜过滤,从滤液中取20μL进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

5.测定

取相同体积的样液和合成着色剂标准使用液分别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根据保留时间定性,用外标峰面积法定量。

6.结果计算

(1)数据记录

(2)计算 试样中着色剂的含量由色谱数据处理软件或按式(7-7-4)计算获得。

式中 X——试样中着色剂的含量(g/kg);

A——样液中着色剂的峰面积;

c——标准溶液的质量浓度(mg/L);

V——样液最终定容体积(mL);

As——标准溶液中着色剂的峰面积;

m——样品质量(g)。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量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

7.试验说明

1)含二氧化碳的样品需经加热除去二氧化碳。

2)流动相都应预先用小于0.5μm的滤膜过滤,脱气后才可使用。乙酸盐缓冲液很易长霉,应尽量现配现用,不要储存。过滤时注意区分水系滤膜和有机系滤膜。

3)此方法不适用于含赤藓红色谱的样品。

4)聚酰胺粉在弱酸性条件下对合成着色剂的吸附能力强,吸附完全,因此样品在加入聚酰胺粉前需调节pH值至6以下。用水洗涤可以除去可溶性杂质,要求水偏酸性,防止聚酰胺粉上吸附的色素在洗涤过程中洗脱下来。

5)当使用部分装液法进样时,进样量最多为定量环体积的75%,并且要求每次进样体积准确、相同;当使用完全装液法进样时,进样量最少为定量环体积的3倍。

6)甲醇和乙酸铵溶液在流动相中比例的少量变化会使各组分的保留时间发生显著改变。减少甲醇含量,各组分保留时间变长,分离效果较好,但扩散效应大,峰形差;反之,会使出峰时间提前。可根据试验情况调整甲醇和乙酸铵溶液的配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