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利用谐振原理提高谐振式传感器Q值

利用谐振原理提高谐振式传感器Q值

时间:2023-06-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2.1谐振式传感器组成框图传感器的作用是将被测对象的非电量转化为电量输出,需要一个元器件去感知被测非电量的情况,也就是敏感元件。总之,对于谐振式测量原理来说,提高品质因子Q值至关重要。

利用谐振原理提高谐振式传感器Q值

谐振式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参量转换元件、信号测量电路三部分组成,组成框图如图2.1所示。

图2.1 谐振式传感器组成框图

传感器的作用是将被测对象的非电量转化为电量输出,需要一个元器件去感知被测非电量的情况,也就是敏感元件。

谐振式测量是通过谐振式敏感元件,即谐振子的振动特性来实现的。谐振子在工作过程中可以等效为一个单自由度振动系统。其动力学方程为

式中,m为振动系统的等效质量;

c为振动系统的等效阻尼系数;

k为振动系统的等效刚度

F(t)为系统外力。

和kx分别反映了振动系统的惯性力、阻尼力和弹性力。根据谐振状态应具有的特性,当上述系统处于谐振状态时,系统外力应当与系统阻尼力平衡;惯性力应当与弹性力相平衡,系统以其固有频率振动,即

这时振动系统的外力超前位移矢量90°,与速度矢量同相位。弹性力与惯性力之和为零。系统的固有频率为

这是一个理想状态,在实际应用中不可能实现,因为阻尼力很难确定。所以,可以从系统的频谱特性来研究谐振现象。当式(2.1)中的外力为周期信号时,即

则系统的归一化幅值响应和相位响应分别为

式中,ωn为系统固有频率;

ξn为系统的阻尼比系数,,对于谐振子而言,ξn<<1,为弱阻尼系统;

P为相对于系统固有频率的归一化频率,为

(www.xing528.com)

时,A(ω)达到最大值,有

这时的系统相位为

通常,将系统的幅值增益达到最大值时的工作情况定义为谐振状态,相应地把激励频率

定义为系统的谐振频率。

根据上述分析,由于系统固有频率只与系统的质量和刚度有关,而与系统的阻尼比无关,即系统的固有频率是一个与外界阻尼干扰无关的量,故有非常高的稳定性。而实际系统的谐振频率与系统固有频率存在一定的差别,这个差别与系统阻尼比系数有关。显然,从测量角度出发,这个差别越小越好。为了描述这个差别,或者说为了描述谐振子谐振状态的优劣程度,定义

为谐振子的品质因子。

式中,E s为谐振子储存的总能量;

E c为谐振子每个周期阻尼消耗的能量。

对于弱阻尼系统

由此可知,Q值反映了谐振子振动中阻尼比系数的大小及消耗能量快慢的程度,反映了幅频特性曲线谐振峰陡峭程度,即谐振元件选频能力的强弱。

从系统振动的能量来说,Q值越高,表明相对于给定的谐振子每周期储存的能量而言,由阻尼等消耗的能量就越少,系统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从系统幅频特性曲线来说,Q值越高,表明谐振子的谐振频率与系统固有频率越接近,系统的选频特性越好,越容易检测到系统的谐振频率,同时系统的振动频率越稳定,重复性越好。总之,对于谐振式测量原理来说,提高品质因子Q值至关重要。

通常提高Q值的途径有:

①选择高Q值的材料,如石英晶体单晶硅等。

②采用较好的加工工艺,尽量减小由加工过程引起的谐振子内部残余应力

优化谐振子的边界结构,阻止谐振子与外界振动的耦合,有效地使谐振子的振动与外界环境隔离。

④优化谐振子的工作环境,使其尽可能不受被测介质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