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纺织业信息化应用探析

纺织业信息化应用探析

时间:2023-06-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纺织品的研发设计方面,以CAD计算机辅助设计为基础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了纺织品设计与研发的信息化。现代化的纺织物流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一些软硬件系统,如立体货架存储系统、自动包装和运输系统,以及一些大型的仓库管理系统等。

纺织业信息化应用探析

随着以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等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信息技术逐渐应用在纺织行业的技术研究与设计、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各个方面,而它与新材料、先进制造技术及纺织业其他变革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正推动传统纺织步入现代纺织的新阶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纺织品设计与研发信息系统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工艺设备等信息化和智能化基础条件的不断成熟,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在纺织品设计与研发方面的应用也逐步扩展。

在纺织品的研发设计方面,以CAD计算机辅助设计为基础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了纺织品设计与研发的信息化。CAD等辅助设计软件在纺织业的应用相对起步较早,是我国实施CAD的四个重点行业之一,各类CAD软件在服装、色织、印染、毛纺等行业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应用系统有服装CAD、织物CAD(大提花和小提花)、测色配色系统等。

在纺织工艺的设计方面,传统的棉纺工艺设计主要依靠工艺人员的经验来完成,涉及的知识面宽、内容多、经验性强,工艺参数的确定建立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之上。传统的棉纺织工艺设计方法工作量大,工艺变更频繁,工艺让步处理带有盲目性,难以对工艺过程进行预测和控制,影响了产品的生产效率以及质量的稳定性。而且,设计质量因人而异,无法对已有的大量工艺进行对比分析,以获取优化方案,极大影响了棉纺织品加工的质量、成本和效率。

基于此,相关技术研究人员在前期信息系统基本技术框架的基础上设计和研发基于MCR和.Net的智能工艺设计软件平台系统,该智能工艺设计软件平台系统可以提高棉纺织品设计的效率,缩短设计周期,能够在以往工艺、相关特征和参数的基础上产生新工艺,从而获得低耗、优质、高附加值的棉纺织品,使得棉纺织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进而提升市场竞争力。

(二)生产制造信息系统

在纺织生产制造方面,以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最为广泛,信息系统已经深入应用到纺纱、织造、印染等纺织工艺流程中,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纺纱系统和织造系统。

1.数字化纺纱系统

随着纺纱工艺技术创新、机械设备创新、辅助材料创新等领域方向的创新,以及信息技术在纺织生产制造的过程中应用的不断深化,逐渐实现了全套纺织机械设备的研发和生产,并集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化棉纺生产系统的五万锭实体。其中由中国恒天集团各公司协作生产的系统化棉纺设备,已于2015年5月在江苏南通大生集团一厂示范车间投产运行,整套系统化设备运转良好。目前,已做到每万锭每日三班用工从30年前的365人减少到了20人,实现了纺纱生产劳动力的大幅下降。数字化棉纺生产系统的应用,显著提高了自动化水平,减少了用工,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并形成了信息化汇集,配备了精纺机断头自动检测、自动报警。受信息引导,值车工可乘坐专用小电动车,被自动运送到断头位置以便处理断头。

2.织造系统

目前在纺织织造生产过程中,信息系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纺织制造执行系统、织机的织机的监测与控制系统以及织物疵点检测系统等。

(1)纺织制造执行系统。随着ERP等管理信息系统在纺织行业的应用和推广,制造执行系统(MES)在纺织企业中正在逐步得到应用,清华大学CIMS中心等初步研究出针对纺织行业特点的MES系统,并在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北京铜牛针织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MES在整个纺织行业中的应用还仅仅是刚起步。

(2)织机监测系统。在纺织制造系统方面,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生产过程监控方面的织机监测系统,近年来有多个单位开发研制出各具特色的织机监测系统,对织布生产的现代化管理促进很大,其中典型的例子是:天津纺织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整体搬迁为契机,为全线的进口纺纱织布设备配置了数据在线采集装置,实现了织布生产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3)织物疵点检测系统。传统的织物疵点检测均是在织机上取下坯布以后,在验布机上检验、标记、品质扣分或织物裁剪疵点剔除,且检测方式多为人工检测,误检率漏检率高,严重制约了纺织品质量的提升。基于此,设计研发了织物疵点检测系统,可以实现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停止织机运转,电子信息通知人员在停台织机上拆除织口处与疵点有关的几根纬纱后,重新开机织造,这样免除了严重疵点需要验布裁剪而造成的损失,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三)纺织生产经营管理信息系统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系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纺织生产和经营管理中,使纺织生产向自动化、柔性化、智能化、网络化和快速反应方向发展,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也由推广普及逐步向行业化的深层次应用推进。(www.xing528.com)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纺织生产集成化管理系统,纺织生产集成化管理系统是以互联网通信技术为基础,根据纺织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实际需求,将纺织生产过程中的各个车间部门的信息系统进行集成和共享,为企业构建一个集成化信息管理共享平台,使得在整个局域网内实现生产数据的共享。这样,一方面可以方便高层生产管理者实现生产成本与利润的核算以及生产过程与生产计划的监控和调度;另一方面也可为各个生产车间和部门提供集成化生产管理所需的基础数据。

(四)纺织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

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等在纺织服装行业的供应链及物流管理系统的应用和发展,具体来说包括纺织物流信息系统、纺织服装供应链智能管理系统、全球采购和供应系统以及虚拟供应链管理系统等。

1.现代化的纺织物流信息系统

随着RFID等无线射频技术的发展,为纺织服装企业的物流供应链系统的设计与研发提供了基础。现代化的纺织物流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一些软硬件系统,如立体货架存储系统、自动包装和运输系统,以及一些大型的仓库管理系统等。

2.纺织服装供应链智能管理系统

随着纺织服装大数据和云计算的集成与分析以及电子商务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以及信息系统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应用的逐渐深化,各种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的物流数据得以在线保存和记录。基于这些庞大的历史数据,设计研发纺织供应链的智能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纺织企业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需求的有效预测,从而为纺织服装生产企业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3.全球采购和供应信息系统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作也越来越重要,建立全球采购和供应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对物流运输订单的实时查询与管理、协作企业的物流需求信息的共享与管理,有助于生产及供应链协作企业之间物流信息的共享,促进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及企业间协作效率的提升。

4.虚拟供应链管理系统

虚拟供应链系统是以虚拟供应链的概念为基础,基于品牌运营和增值,建立虚拟供应链的一种创新体系结构。以虚拟供应链信息流、物流的服务系统作为支撑,包括客户、供应商、制造商、承运商、分销商、零售商和其他合作伙伴等参与者共同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主要战略思想就是要通过成员间的有效合作,建立低成本、高效率、响应性好、敏捷度高的经营机制,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虚拟供应链管理体系通过强大的供应链信息系统,实现根据终端市场需求下订单生产实现“零库存”,从而使生产面向订单而不是面向库存。进行以用户为中心的业务流程再造,实现渠道的扁平化,提升物流管理效率,针对终端市场做出及时和快速的反应。超低的库存使公司的资金流速得到了快速的提升,同时也让终端经销商理解市场需求,而生产的产品都是“以销定产”的适销对路产品,而不是放在经销商的仓库中需要降价销售或者大力促销的滞销产品,加快了货物流转速度。

(五)市场营销与客户服务信息系统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以及云计算、物联网、移动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新的营销模式不断涌现,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纺织服装电子商务。

随着纺织服装电子商务的发展,各个企业在纺织服装电子商务平台的基础之上,设计研发了订单管理系统、客户服务系统以及远程试衣系统等。

其中以CRM为代表的客户服务系统,实现了人工服务和系统智能服务相结合的客户服务模式,实现了全天24小时无间断的客户服务,在提高客户体验和客户满意度的同时也降低了客户服务成本,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企业销售额的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