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热处理用盐的内容详解介绍

热处理用盐的内容详解介绍

时间:2023-06-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每批盐不应超过6000kg。表4 检验项目表① 铬酸钡换算成无水氯化钡的系数为0.8220。④ 每毫克当量亚硝酸根的克数为0.02300。

热处理用盐的内容详解介绍

热处理用盐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热处理用盐(无水氯化钡、氯化钾氯化钠硝酸钾、硝酸钠、亚硝酸钠)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包装、标志、贮存和运输等。

本标准适用于热处理加热和冷却盐浴用盐(以下简称盐)。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90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191—2000,eqv ISO 780:1997)

GB/T 223.1 钢铁及合金中碳量的测定

GB/T 609 化学试剂 总氮量测定通用方法(GB/T 609—1988,idt ISO 6353-1:1982)

GB/T 646 化学试剂 氯化钾(GB/T 646—1993,neq ISO 6353-3:1987R77)

GB/T 652 化学试剂 氯化钡(GB/T 652—1988,neq ISO 6353-2:1983R6)

GB/T 1266 化学试剂 氯化钠

GB/T 1298 碳素工具钢 技术条件(GB/T 1298—1986,neq ASTMA 686:1979)

GB/T 1617 工业氯化钡(GB/T 1617—2002,neq JIS K 1414:1992)

GB/T 1918 工业硝酸钾(GB/T 1918—1998,neq MIL P-156(B):1956)

GB 2367 工业亚硝酸钠(GB 2367—1990,neq ГОСТ 19906:1985)

GB/T 3049 化工产品中铁含量测定的通用方法 邻菲啉分光光度法(GB/T 3049—1986,neq ISO 6685:1982)

GB/T 4553 工业硝酸钠

GB/T 6679 固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T 9724 化学试剂 pH值测定通则(GB/T 9724—1988,neq ISO 6353-1:198 2GM31.3)

GB/T 13025.3 制盐工业通用试验方法 水分的测定

GB/T 13025.4 制盐工业通用试验方法 水不溶物的测定

GB/T 13025.6 制盐工业通用试验方法 钙和镁离子的测定

GB/T 13025.8 制盐工业通用试验方法 硫酸根离子的测定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脱碳试样的质量变化率 mass varying rate for the decarburizied sample

加热前后脱碳试样质量变化的绝对值与加热前试样质量之比的百分率。

3.2 原始含碳量 original carbon content

试样加热前的含碳量。

3.3 残留含碳量 residual carbon content

试样加热后的含碳量。

3.4 脱碳率 decarburization rate

试样原始含碳量和残留含碳量的差值与试样原始含碳量之比的百分率。

4 技术要求

4.1 化学成分要求

盐的化学成分应符合表1规定。

表1 盐的化学成分

4.2 pH值

盐的酸碱性应接近中性,pH=6.5~8.5。

4.3 外观质量

盐的外观为白色结晶粉末,亚硝酸钠可略带淡黄色。盐应无可见杂物。

4.4 氯化盐的加热性能

氯化盐的加热性能应符合表2规定。

表2 氯化盐的加热性能

4.2 pH值

盐的酸碱性应接近中性,pH=6.5~8.5。

4.3 外观质量

盐的外观为白色结晶粉末,亚硝酸钠可略带淡黄色。盐应无可见杂物。

4.4 氯化盐的加热性能

氯化盐的加热性能应符合表2规定。

表2 氯化盐的加热性能

5 检验方法

5.1 化学成分

盐的化学成分检验方法按表3的规定执行。

表3 盐的化学成分检验方法

5 检验方法

5.1 化学成分

盐的化学成分检验方法按表3的规定执行。

表3 盐的化学成分检验方法

① 铬酸钡换算成无水氯化钡的系数为0.8220。

② 每毫克当量碳酸根的克数为0.03。

③ 每毫克当量氯离子的克数为0.03545。

④ 每毫克当量亚硝酸根的克数为0.02300。

⑤ NO3-标准溶液(1mL溶液含有1mgNO3-)的配制方法为:称取1.630g于120~130℃干燥至恒重之硝酸钾,溶于水,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

⑥ 无水氯化钡测定水分时的烘干温度为150~155℃。

5.2 pH值

盐的pH值按GB/T 9724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测定,将样品用无二氧化碳的水配成1%的溶液。

5.3 外观质量

盐的外观质量采用目视检验。

5.4 氯化盐的加热性能

氯化盐的加热性能按附录A进行检验。

6 检验规则

6.1 要求

生产厂和使用单位均应按本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和检验规则,检验产品质量是否符合本标准要求。

6.2 组批规则

盐应按批检验,每批应由同一批原料、使用同一设备、同一工艺连续加工的盐组成,并应用同一个批号标识。每批盐不应超过6000kg。

6.3 检验项目、取样数量和部位

6.3.1 检验项目

每批盐的检验项目以及相应要求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 检验项目表

① 铬酸钡换算成无水氯化钡的系数为0.8220。

② 每毫克当量碳酸根的克数为0.03。

③ 每毫克当量氯离子的克数为0.03545。

④ 每毫克当量亚硝酸根的克数为0.02300。

⑤ NO3-标准溶液(1mL溶液含有1mgNO3-)的配制方法为:称取1.630g于120~130℃干燥至恒重之硝酸钾,溶于水,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

⑥ 无水氯化钡测定水分时的烘干温度为150~155℃。

5.2 pH值

盐的pH值按GB/T 9724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测定,将样品用无二氧化碳的水配成1%的溶液。

5.3 外观质量

盐的外观质量采用目视检验。

5.4 氯化盐的加热性能

氯化盐的加热性能按附录A进行检验。

6 检验规则

6.1 要求

生产厂和使用单位均应按本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和检验规则,检验产品质量是否符合本标准要求。

6.2 组批规则

盐应按批检验,每批应由同一批原料、使用同一设备、同一工艺连续加工的盐组成,并应用同一个批号标识。每批盐不应超过6000kg。

6.3 检验项目、取样数量和部位

6.3.1 检验项目

每批盐的检验项目以及相应要求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 检验项目表

(续)(www.xing528.com)

(续)

注:1.当化学成分、pH值、外观质量三项检验全部合格时,可不进行加热性能检验。

2.当加热性能合格时,化学成分、pH值可不进行检验。

供方应按表4检验项目检验,需方可按表4检验项目全部或部分检验。

6.3.2 取样数量和部位

6.3.2.1 试样应在每批盐袋数的5%中抽取,但不得少于5袋。取样时,用不锈钢取样器自包装的中心垂直插入料层深度的3/4处取样约200g。

6.3.2.2 将抽取的各袋样品迅速混匀,按GB/T 6679用四分法缩取总量不少于500g的均匀样品,分别装入两个清洁、干燥的带磨口塞的广口瓶中,用蜡密封,贴上标签,注明供方名称、产品名称、批号、数量及取样日期。一瓶送交质量检验部门进行检验,一瓶保留两个月备查。

6.4 判定与复验规则

供方和需方应按本标准的规定交付和验收,其指标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检验结果如果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本标准要求时,应重新取样检验,取样袋数为原袋数的两倍。若重新检验结果仍有指标不符合本标准要求,则该批产品判为不合格,并不得交付和验收。当供需双方对产品质量发生异议时,可由双方协商解决或由仲裁单位仲裁。

7 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

7.1 包装、标志

7.1.1 盐采用内衬塑料袋密封,外用塑料编织袋包装,每袋净重不超过50kg。也可根据需方要求采用其他包装。

7.1.2 外包装袋上应明显标明供方名称、产品名称、批号、生产日期、净重和注册商标。硝酸盐类外包装袋的标志应符合GB190及GB/T 191的规定。

7.2 运输和贮存

7.2.1 盐在运输和贮存时严防受潮和散失。

7.2.2 盐在搬运时应小心轻放,防止摩擦、撞击,并应装在铁路棚车或其他带盖的交通工具内运输。硝酸盐应避免与酸碱类物质、易燃、易爆物及其他有机物混贮混运。盐具有吸湿性,贮存盐的仓库应保持通风、干燥。

7.3 质量证明书

热处理用盐由供方的质量检验部门进行检验,供方应保证出厂的产品都符合本标准的要求。每批出厂的产品应附有质量证明书,其内容包括:供方名称、产品名称、标准编号、批号、数量、生产日期、检验结果、检验印章等。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氯化盐加热性能检验方法

A.1 脱碳试样(箔片)

A.1.1 箔片原材料采用厚度为0.08mm±0.01mm、宽度为30mm的T10冷轧钢带。材料化学成分应符合GB/T 1298的规定。

A.1.2 由钢带上剪下的箔片,每片长度为120mm。

A.1.3 箔片应平整、光滑、无飞边、毛刺、锈迹和油污。

A.1.4 取两片箔片,在其长度方向的一端打一个小孔后用无水乙醇清洗、晾干,然后在天平上将两箔片一起称,精确度为0.0001g。该质量为两片箔片加热前的总质量。

A.1.5 用铁丝穿过箔片上的小孔,系牢后平行绑在一个T字形钩上。为使箔片不致在盐浴中上浮和漂动,可在铁丝上加挂一个重物。

A.2 设备、盐浴制备和加热规范

A.2.1 设备

A.2.1.1 加热设备为高温或中温盐浴炉,炉膛尺寸(宽×长×深)一般不小于350mm×450mm×500mm。

A.2.1.2 坩埚用厚度约5mm的1Cr18Ni9Ti钢制造,其内部尺寸为Φ120mm×340mm。

A.2.2 盐浴制备

A.2.2.1 盐浴用盐的配方、配制质量及所用加热设备应符合表A.1规定。

表A.1 盐浴用盐的配方、配制质量及所用加热设备

注:1.当化学成分、pH值、外观质量三项检验全部合格时,可不进行加热性能检验。

2.当加热性能合格时,化学成分、pH值可不进行检验。

供方应按表4检验项目检验,需方可按表4检验项目全部或部分检验。

6.3.2 取样数量和部位

6.3.2.1 试样应在每批盐袋数的5%中抽取,但不得少于5袋。取样时,用不锈钢取样器自包装的中心垂直插入料层深度的3/4处取样约200g。

6.3.2.2 将抽取的各袋样品迅速混匀,按GB/T 6679用四分法缩取总量不少于500g的均匀样品,分别装入两个清洁、干燥的带磨口塞的广口瓶中,用蜡密封,贴上标签,注明供方名称、产品名称、批号、数量及取样日期。一瓶送交质量检验部门进行检验,一瓶保留两个月备查。

6.4 判定与复验规则

供方和需方应按本标准的规定交付和验收,其指标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检验结果如果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本标准要求时,应重新取样检验,取样袋数为原袋数的两倍。若重新检验结果仍有指标不符合本标准要求,则该批产品判为不合格,并不得交付和验收。当供需双方对产品质量发生异议时,可由双方协商解决或由仲裁单位仲裁。

7 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

7.1 包装、标志

7.1.1 盐采用内衬塑料袋密封,外用塑料编织袋包装,每袋净重不超过50kg。也可根据需方要求采用其他包装。

7.1.2 外包装袋上应明显标明供方名称、产品名称、批号、生产日期、净重和注册商标。硝酸盐类外包装袋的标志应符合GB190及GB/T 191的规定。

7.2 运输和贮存

7.2.1 盐在运输和贮存时严防受潮和散失。

7.2.2 盐在搬运时应小心轻放,防止摩擦、撞击,并应装在铁路棚车或其他带盖的交通工具内运输。硝酸盐应避免与酸碱类物质、易燃、易爆物及其他有机物混贮混运。盐具有吸湿性,贮存盐的仓库应保持通风、干燥。

7.3 质量证明书

热处理用盐由供方的质量检验部门进行检验,供方应保证出厂的产品都符合本标准的要求。每批出厂的产品应附有质量证明书,其内容包括:供方名称、产品名称、标准编号、批号、数量、生产日期、检验结果、检验印章等。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氯化盐加热性能检验方法

A.1 脱碳试样(箔片)

A.1.1 箔片原材料采用厚度为0.08mm±0.01mm、宽度为30mm的T10冷轧钢带。材料化学成分应符合GB/T 1298的规定。

A.1.2 由钢带上剪下的箔片,每片长度为120mm。

A.1.3 箔片应平整、光滑、无飞边、毛刺、锈迹和油污。

A.1.4 取两片箔片,在其长度方向的一端打一个小孔后用无水乙醇清洗、晾干,然后在天平上将两箔片一起称,精确度为0.0001g。该质量为两片箔片加热前的总质量。

A.1.5 用铁丝穿过箔片上的小孔,系牢后平行绑在一个T字形钩上。为使箔片不致在盐浴中上浮和漂动,可在铁丝上加挂一个重物。

A.2 设备、盐浴制备和加热规范

A.2.1 设备

A.2.1.1 加热设备为高温或中温盐浴炉,炉膛尺寸(宽×长×深)一般不小于350mm×450mm×500mm。

A.2.1.2 坩埚用厚度约5mm的1Cr18Ni9Ti钢制造,其内部尺寸为Φ120mm×340mm。

A.2.2 盐浴制备

A.2.2.1 盐浴用盐的配方、配制质量及所用加热设备应符合表A.1规定。

表A.1 盐浴用盐的配方、配制质量及所用加热设备

注:氯化钡(试剂)的技术要求应符合GB/T 652的规定。

A.2.2.2 从按表A.1规定配制的盐中先取一部分盛入坩埚,然后将坩埚浸入高温盐浴炉或中温盐浴炉中加热,坩埚浸入深度以盐浴面至容器口上缘约60mm。待坩埚内的盐熔化后,再分次加入配好的盐,直到将配好的盐熔完为止。

A.2.2.3 盐浴应保温1h。高温盐浴保温温度为1230℃±10℃,中温盐浴保温温度为850℃±10℃。

A.2.3 加热规范

箔片加热规范应符合表A.2规定。

表A.2 箔片加热规范

注:氯化钡(试剂)的技术要求应符合GB/T 652的规定。

A.2.2.2 从按表A.1规定配制的盐中先取一部分盛入坩埚,然后将坩埚浸入高温盐浴炉或中温盐浴炉中加热,坩埚浸入深度以盐浴面至容器口上缘约60mm。待坩埚内的盐熔化后,再分次加入配好的盐,直到将配好的盐熔完为止。

A.2.2.3 盐浴应保温1h。高温盐浴保温温度为1230℃±10℃,中温盐浴保温温度为850℃±10℃。

A.2.3 加热规范

箔片加热规范应符合表A.2规定。

表A.2 箔片加热规范

A.3 试验步骤

盐浴预先用热电偶校温,待保温结束后将准备好的两片箔片整个浸入加热容器内的盐浴中加热,浸入深度以箔片上端在盐浴面下约80mm为准。箔片按表A.2规范完成加热后,取出迅速淬水。小心解下箔片,先用蒸馏水洗净表面残盐,再用无水乙醇浸渍,晾干后保存在干燥器中备用。A.4 试样分析

A.4.1 将同时加热后两片箔片在天平上一起称重,精确度为0.0001g。该质量为箔片加热后的总质量。

A.4.2 将称其质量后的两片箔片剪碎、混匀,然后按GB/T 223.1中的气体容量法分析其含碳量。此含碳量为箔片的残留含碳量。

取同一条钢带上未经加热的箔片两片,同时分析其含碳量。此含碳量为箔片的原始含碳量。

A.5 计算结果

A.5.1 箔片质量变化率ΔWP(%)按式(A.1)计算:

A.3 试验步骤

盐浴预先用热电偶校温,待保温结束后将准备好的两片箔片整个浸入加热容器内的盐浴中加热,浸入深度以箔片上端在盐浴面下约80mm为准。箔片按表A.2规范完成加热后,取出迅速淬水。小心解下箔片,先用蒸馏水洗净表面残盐,再用无水乙醇浸渍,晾干后保存在干燥器中备用。A.4 试样分析

A.4.1 将同时加热后两片箔片在天平上一起称重,精确度为0.0001g。该质量为箔片加热后的总质量。

A.4.2 将称其质量后的两片箔片剪碎、混匀,然后按GB/T 223.1中的气体容量法分析其含碳量。此含碳量为箔片的残留含碳量。

取同一条钢带上未经加热的箔片两片,同时分析其含碳量。此含碳量为箔片的原始含碳量。

A.5 计算结果

A.5.1 箔片质量变化率ΔWP(%)按式(A.1)计算:

式中 G0——两片箔片加热前的总质量(g);

G——两片箔片加热后的总质量(g)。

A.5.2 箔片脱碳率ΔCP(%)按式(A.2)计算:

式中 G0——两片箔片加热前的总质量(g);

G——两片箔片加热后的总质量(g)。

A.5.2 箔片脱碳率ΔCP(%)按式(A.2)计算:

式中 C0——箔片原始含碳量(%);

C——箔片残留含碳量(%)。

式中 C0——箔片原始含碳量(%);

C——箔片残留含碳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