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内配电自动化现状及未来发展

国内配电自动化现状及未来发展

时间:2023-06-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9年5月,国家电网公司明确提出建设“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智能电网”,计划到2020年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国网公司明确指出配电系统是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六大环节之一,而配电自动化是配电系统实现智能化的工具和手段,因此,智能配网也为配电自动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我国配电自动化的发展趋势:1)功能分层分布。配电网自动化与通信系统是密切相关的。

国内配电自动化现状及未来发展

我国的配电网自动化研究起步比较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才开展了配电自动化的大面积试点工作。但由于当时对配电自动化的认识不到位、配电网架和设备不完善、技术和产品不成熟、管理措施跟不上等原因,许多早期建设的配电自动化系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经过十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国内电力企业对配电自动化有了比较准确的认识和定位,相关技术也趋向成熟,为下一步工作的健康开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其间,比较有代表性的工作项目如下:

1990年,沈阳电业局开始制定配电线路自动化方案。

1993年,邢台电业局和电科院合作进行了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规划。

1994年,广州供电局、大连电业局开始着手配电网自动化实验。

1995年,石家庄电业局、邯郸电业局着手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实验项目。

1996年,上海市东供电局开始进行配电网自动化研究工作,并于当年在浦东金藤工业区建成了基于全电缆线路的馈线自动化系统。这是国内第一套投入实际运行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

1998年,银川城区配电自动化系统通过了国家电力公司组织的技术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该配电自动化系统全部采用自行研制的国产设备实现了配电网中30余条进线、几十条馈线、7个开闭所和小区变压器的全面监控,取得了大量经验。这是我国第一套通过技术鉴定的配电自动化系统。

1999年,在江苏镇江和浙江绍兴试点以架空和电缆混合线路为主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并起草了我国第一个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

2003年,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配电网自动化应用项目青岛配电网自动化系统通过国家电网公司验收,并在青岛召开了配电网自动化实用化验收现场会。

2002~2003年,杭州宁波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和南京城区配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先后实施,其中,杭州供电局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经过7年的建设和实用化推广,于2008年通过验收;南京供电公司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于2005年通过工程验收和技术鉴定。(www.xing528.com)

2005年,国家电网公司农电重点科技项目县级电网调度/配电/集控/GIS一体化系统,在四川省双流县成功应用。这种类型的系统在近几年得到较好推广,说明简易、实用型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在中小型供电企业有着广泛的市场。

2006年开始,上海电力公司在所辖13个区供电所全面开展了采用电缆屏蔽层载波为主要通信手段,以遥信、遥测为主要功能的配电网监测系统的建设工作。

2008年9月,广州供电局根据配网自动化初步设计方案和广东电网公司要求,开始在天河区和越秀区进行了试点项目建设,至2009年年初,基本建成了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建立了配网自动化基础支撑平台,实现了配网自动化SCADA基本应用功能。

2009年5月,国家电网公司明确提出建设“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智能电网”,计划到2020年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智能电网战略目标的提出给配电自动化注入了新的内涵,也给配电自动化带来了新的生机。国网公司明确指出配电系统是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六大环节之一,而配电自动化是配电系统实现智能化的工具和手段,因此,智能配网也为配电自动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当前,我国配电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1)功能分层分布。配电网自动化与通信系统是密切相关的。为了贯彻功能下放、分级分层、提高事故响应速度的原则,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一般分三层:主站、子站、馈线。依据配电网规模的大小,主站层还可再分为主站和区域站两层。目前在主站与子站之间一般采用光纤通信,分两种:光纤以太网、光纤环网,这两种光纤通信方式的造价相近,光纤环网更成熟一些,但光纤以太网是发展方向,光纤以太网目前技术实现及相关设备已得到实践检验,正在推广应用。子站与馈线之间目前一般采用光纤、双绞线电力线载波和无线等多种通信手段混合的方式。馈线通信采用光纤通信,也可分为两种:光纤以太网、光纤环网,这两种光纤通信方式的造价相近。配电自动化中有些问题光纤环网难于解决,只能采用光纤以太网。

2)配电网系统保护。配电自动化包括馈线自动化和配电管理系统,其中馈线自动化实现对馈线信息的采集和控制,同时也实现了馈线保护。馈线自动化的核心是通信,以通信为基础可实现配电网全局性的数据采集与控制,从而实现配电SCADA、配电高级应用(PAS)。同时,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平台实现了配电网的设备管理、图资管理。而SCADA、GIS和PAS的一体化则促使配电网自动化成为提供配电保护与监控、配电网管理的全方位自动化运行管理系统。

3)电能质量。随着以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为基础的实时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并得到广泛的应用,采用模拟量控制的电能质量控制装置在被数字量代替。

4)主站一体化。所谓的一体化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就是把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CA- DA)、配电管理系统(DMS)、地理信息系统(GIS)、管理信息系统(MIS)、高级应用软件包(PSD)以及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馈线自动化和通信系统集成一个体系结构良好、平台统一、信息共享、高效灵活的信息系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