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锁定目标受众,实现乡村振兴

锁定目标受众,实现乡村振兴

时间:2023-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这一项目雷声大雨点小,后续并未持续跟进,至今毫无进展。图6-2洞窝峡谷风景区规划设想图实际上,泸州市政府近年来也在努力探索将洞窝峡谷风景区开发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道路。泸州市政府对洞窝水电站如何打造重新进行了定位,结合乡村振兴思路,加大了洞窝峡谷景区的开发力度,力图提

锁定目标受众,实现乡村振兴

2016年,国家旅游局发布的《全国工业旅游发展纲要(2016—2025年)(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0年,工业旅游年接待人数达到2.6亿人次,旅游年收入达200亿元,直接就业13万人,间接就业600万人。在全国创建10个工业旅游城市(以传统老工业基地为依托),100个工业旅游基地(以专业工业城镇和产业园区为依托),1000个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以企业为依托),初步构建协调发展的产品格局,成为我国城乡旅游业升级转型的重要战略支点。同年,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也提出,鼓励工业企业因地制宜发展工业旅游,促进转型升级,并推出一批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然而,目前工业遗产地旅游开发主要集中在城市,城市工业遗产地旅游也仅仅是个别点上的开发,与当地的社会经济转型和发展关联不大。工业遗产地旅游往往依托于厂房、宿舍等建筑本身的改造与再利用,大多仅仅保留下一些工业文明的符号,利用几乎都停留在“厂房艺术街区”的层次;做出开发探索的大多是艺术家、建筑学家,虽然越来越多的文创团队加入开发之中,但几乎都是自发的商业开发模式,设计水平有差异,游客吸引力参差不齐。城市工业遗产地旅游开发如果没有政府统筹规划,不与地方经济的转型发展结合,则很难得到国家的支持,实现可持续发展

分布在城郊或乡村的工业遗产旅游地的开发更晚,至今还未形成统一的开发路径。因此,在建设初始阶段,明确这些地区工业遗产旅游地建设目的尤为重要。现今,单纯的景区开发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高涨的精神消费需求,与周边的资源融合,以旅游度假、观光休闲、文化创意载体,打造出特色旅游区,结合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是开发的必经道路。乡村工业遗产地旅游开发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设计规划,让乡村拥有独属于自己的历史人文故事,与周边共融共生,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洞窝水电站工业遗产开发曾走过弯路。顺应特色小镇开发的时代浪潮,2016年7月,泸州龙马潭文化旅游小镇项目获准立项。该项目落户于泸州市龙马潭区罗汉街道群丰和特兴街道奎丰两村境内,也就是洞窝峡谷风景区目前所在地区,打造方为泸州西岸圣地海航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策划的项目是以龙溪河流域为核心的、占地面积8.7平方公里、耗资100~150亿元人民币,按5A级标准,利用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别具一格的理念,打造位居国际前沿的大地艺术,以及东方瀑布群、温泉度假村、农业观光园、酒业文化中心、影视基地等,把科技创意与传统旅游项目有机地结合起来。规划的文旅小镇建设内容包括科技文化公园旅游园区、洞窝峡谷瀑布旅游园区、温泉度假村、养生养老园区、配套医疗园区、配套教育园区、观光农业园区、旅游地产开发园区8大园区。通过图6-1洞窝水电站项目规划图可见,泸州龙马潭文化旅游小镇综合旅游开发项目规划在西南地区可谓空前绝后。文旅小镇建设方案正是顺应了中国兴建特色小镇潮流,项目立项体现了泸州政府正在努力建设一个集泸州人休闲娱乐、医疗养老、教育培训于一体的川南旅游新高地。但是,这一项目雷声大雨点小,后续并未持续跟进,至今毫无进展。

图6-1 洞窝水电站项目规划图

(图片来源:川南经济网http://www.chuannane.com/)

分析龙马潭文化旅游小镇无法持续建设的根本原因在于:第一,规划“大而全”,反倒失去了特色小镇独有的魅力。特色小镇“特”就在特色产业上面,为了避免走上同质竞争的规划误区,各地首先要做的就是打造特色产业,然后因地制宜,以特色产业为依托,建设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绿色、健康、美丽的新型产业小镇,而不能只是旅游小镇、加工小镇,更不能是房地产小镇。项目八大园区的开发可以说面面俱到,规划大而全。第二,缺乏资金的后期跟进。泸州西岸圣地海航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打造的西南国家航天科技文化园,把航天科技元素引入旅游项目中,将旅游意义提升到科技文化游和互动体验游的境界。这一开发项目的确很新奇,但总耗资100~150亿元人民币并非一家公司、企业所能承担的。脱离实际的规划方案无异于画饼充饥,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最终束之高阁,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仔细思考可见,这个目标较为宏观,龙马潭文化旅游小镇项目缺乏对小镇本身分批、分类、分层的可持续性发展的综合考虑,且缺乏因地制宜的创意开发理念,对不少设施未能充分利用,如何具体实践探索,需要明确建设目的后,锁定受众目标,做出进一步思考探索。具体设想如图6-2所示。

图6-1 洞窝水电站项目规划图(www.xing528.com)

(图片来源:川南经济网http://www.chuannane.com/)

分析龙马潭文化旅游小镇无法持续建设的根本原因在于:第一,规划“大而全”,反倒失去了特色小镇独有的魅力。特色小镇“特”就在特色产业上面,为了避免走上同质竞争的规划误区,各地首先要做的就是打造特色产业,然后因地制宜,以特色产业为依托,建设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绿色、健康、美丽的新型产业小镇,而不能只是旅游小镇、加工小镇,更不能是房地产小镇。项目八大园区的开发可以说面面俱到,规划大而全。第二,缺乏资金的后期跟进。泸州西岸圣地海航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打造的西南国家航天科技文化园,把航天科技元素引入旅游项目中,将旅游意义提升到科技文化游和互动体验游的境界。这一开发项目的确很新奇,但总耗资100~150亿元人民币并非一家公司、企业所能承担的。脱离实际的规划方案无异于画饼充饥,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最终束之高阁,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仔细思考可见,这个目标较为宏观,龙马潭文化旅游小镇项目缺乏对小镇本身分批、分类、分层的可持续性发展的综合考虑,且缺乏因地制宜的创意开发理念,对不少设施未能充分利用,如何具体实践探索,需要明确建设目的后,锁定受众目标,做出进一步思考探索。具体设想如图6-2所示。

图6-2 洞窝峡谷风景区规划设想图

实际上,泸州市政府近年来也在努力探索将洞窝峡谷风景区开发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道路。对于政府而言,如何确定精准的保护利用模式是洞窝水电站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研究中的决定性步骤。泸州市政府对洞窝水电站如何打造重新进行了定位,结合乡村振兴思路,加大了洞窝峡谷景区的开发力度,力图提档升级。一方面,2017年,泸州市政府结合乡村振兴目标,启动了龙溪河整体开发,上报形成“龙马潭区龙马十八湾生态旅游PPP项目”,已经进入省财政厅项目库,并获得了批复。龙马十八湾项目就是从德龙桥处开始沿龙溪河整体开发生态旅游。作为项目重点和亮点的“洞窝水电博物馆”计划投资8000万元建设,将更好地展现泸州在抗战历史中的积极作用,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优越性。博物馆还对加大现有文物保护力度,推动文化产业、旅游产业、教育培训产业、服务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政府还将此博物馆定位为泸州市龙马潭区“两馆”特色干部人才教育培训基地。此基地将在保护升级龙马潭区特有历史文化资源基础上,为广大党内外干部人才提供优质的教育培训资源。

图6-2 洞窝峡谷风景区规划设想图

实际上,泸州市政府近年来也在努力探索将洞窝峡谷风景区开发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道路。对于政府而言,如何确定精准的保护利用模式是洞窝水电站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研究中的决定性步骤。泸州市政府对洞窝水电站如何打造重新进行了定位,结合乡村振兴思路,加大了洞窝峡谷景区的开发力度,力图提档升级。一方面,2017年,泸州市政府结合乡村振兴目标,启动了龙溪河整体开发,上报形成“龙马潭区龙马十八湾生态旅游PPP项目”,已经进入省财政厅项目库,并获得了批复。龙马十八湾项目就是从德龙桥处开始沿龙溪河整体开发生态旅游。作为项目重点和亮点的“洞窝水电博物馆”计划投资8000万元建设,将更好地展现泸州在抗战历史中的积极作用,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优越性。博物馆还对加大现有文物保护力度,推动文化产业、旅游产业、教育培训产业、服务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政府还将此博物馆定位为泸州市龙马潭区“两馆”特色干部人才教育培训基地。此基地将在保护升级龙马潭区特有历史文化资源基础上,为广大党内外干部人才提供优质的教育培训资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