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浇注系统设计原则优化

浇注系统设计原则优化

时间:2023-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浇注系统设计过程中,要遵循如下原则:1)引导金属液平稳、连续地充型,避免由于湍流过度强烈而造成夹卷空气、产生金属氧化物、冲刷型芯,也利于渣、夹杂物、掉砂和气泡的上浮。5)浇注系统的设置不应阻碍铸件收缩而加剧裂纹的产生,设计时应避开易产生裂纹的部位。对于铸造工艺设计人员来说,在设计过程中,有时很难同时满足上述所有或大部分原则,这时就需要设计人员合理地权衡和取舍,以满足铸件质量和经济等方面的要求。

浇注系统设计原则优化

浇注系统设计过程中,要遵循如下原则:

1)引导金属液平稳、连续地充型,避免由于湍流过度强烈而造成夹卷空气、产生金属氧化物、冲刷型芯,也利于渣、夹杂物、掉砂和气泡的上浮。

2)充型速度尽可能快,或者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以免形成冷隔、皱皮、浇不足,以及掉砂等缺陷。

3)应具有良好的挡渣性,尤其是铸铁件,以避免渣、夹杂物、掉砂等进入铸型型腔,避免空气卷入型腔。

4)合理调控金属液进入型腔时的流速、流量、方向和导入位置,以避免过度冲刷型芯,局部过热,调节铸型内的温度场尽可能符合顺序凝固或均衡凝固,减少收缩缺陷和变形。

5)浇注系统的设置不应阻碍铸件收缩而加剧裂纹的产生,设计时应避开易产生裂纹的部位。

6)应保证有足够的压头,以使铸件能够充满,避免浇不足,使铸件表面轮廓清晰。(www.xing528.com)

7)内浇道的引入位置不应位于冷铁、芯撑、芯头和铸件质量要求较高的部位,以避免由于金属液的冲刷而影响冷铁、芯撑的工艺功能,避免冲刷芯头而带入砂,避免质量要求较高部位处产生晶粒粗大、收缩缺陷和夹杂物等,影响该处的质量。

8)筒形铸件的内浇道应沿切线方向设置,使金属液能够在型腔内形成旋转,以利于渣、夹杂物和气泡上浮至冒口。

9)应考虑经济性,在结构上、类型上合理设计,提高冒口的补缩效率,利于切割、打磨等清理工作。

10)应有利于提高生产率。在结构上、类型上合理设计,尤其对于机械化生产,应减少工时的消耗,降低制造的难度,以提高生产率。制造时可考虑使用各式陶瓷管,以提高生产率,提高铸件质量。

对于铸造工艺设计人员来说,在设计过程中,有时很难同时满足上述所有或大部分原则,这时就需要设计人员合理地权衡和取舍,以满足铸件质量和经济等方面的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