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烟叶均质化生产技术解析

烟叶均质化生产技术解析

时间:2023-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烟叶均质化是保证卷烟质量稳定的重要前提。烟叶均质化主要是指某一基地或区域烟叶质量差异性较小,质量特色稳定,并且与卷烟配方原料要求的符合度较高。随着社会技术的发展和工业企业对原料的更高要求,根据基地单元生产实践,结合“乔庄经验”,对“五匀三一致”赋予了新的内涵,提出基础匀、起垄匀、施肥匀、移栽匀、田管匀、烟苗大小一致、烟株高低一致、同部位烟叶成熟一致,以此指导基地单元烟叶生产。

烟叶均质化生产技术解析

烟叶均质化是保证卷烟质量稳定的重要前提。烟叶均质化主要是指某一基地或区域烟叶质量差异性较小,质量特色稳定,并且与卷烟配方原料要求的符合度较高。田间烟叶生长的均衡性和一致性是提高烟叶均质化的关键。在20世纪60年代,河南襄城县乔庄总结出了施肥匀、移栽匀、中耕匀、浇水匀、平顶匀、烟苗大小一致、烟株高低一致、同部位烟叶成熟一致的“五匀三一致”的“乔庄经验”。随着社会技术的发展和工业企业对原料的更高要求,根据基地单元生产实践,结合“乔庄经验”,对“五匀三一致”赋予了新的内涵,提出基础匀、起垄匀、施肥匀、移栽匀、田管匀、烟苗大小一致、烟株高低一致、同部位烟叶成熟一致,以此指导基地单元烟叶生产。

一、生产基础匀

生产基础匀是保证基地单元内烟叶质量一致性的重要基础。生产基础包括地力、轮作等诸多方面,是影响质量差异的主要因素。

(一)土壤肥力基本一致

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氯含量和灌溉水氯含量是影响烟叶质量和质量均质性的关键因素。因此,基地单元在进一步规划调整烟叶种植区域和选择烟田方面,要严格按照技术要求,把种烟地块调整到最适宜地块,地块间土壤肥力不能差别过大,同时要杜绝在氮含量过高、氯含量(包括灌溉水)超标地块种烟,从根本上保证烟叶质量。

(二)土壤保育措施基本一致

土壤保育包含绿肥种植、加深耕层、增施有机肥等。基地单元内不同区域和地块采用相同的土壤保育措施,才能维持较为稳定的土壤基础,防止土壤肥力大起大落,影响烟叶质量的稳定性。同时,对基础地力差别较大的地块,通过调整土壤保育措施的强度,逐步使地块间土壤地力差别减小,共同维持在相对均衡的水平上。如对土壤肥力较薄的地块,可通过加大秸秆还田量、绿肥掩青(豆科植物)、增施有机肥等方法调整地力;对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块,可通过绿肥收割等措施消减土壤肥力。

(三)种植制度基本保持一致

种植制度的不同对烟叶质量的均质化会产生较大的影响。生产实践证明,轮作和连作烟田烟株生长及所产出的烟叶物理性状和化学成分有着较大的差异。同样,不同的前茬作物对烟叶质量的影响也较大,玉米大豆茬口烟叶,往往易出现“大、深、厚”现象,烟叶氮含量和烟碱含量偏高,化学成分协调性差;而红薯芝麻等适宜茬口所产烟叶质量往往厚薄适中,化学成分协调。根据郭芳阳对7种轮作模式研究,前茬为玉米、花生、大豆作物烟叶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偏低,烟叶氯含量大于0.8%,前茬作物为芝麻与红薯,烟叶总糖、还原糖、烟碱含量适中,钾氯比较高,结果见表4-10。因此,在保持种植制度统一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优化种植制度方式,才能提升基地单元烟叶质量和缩小区域内地块间烟叶质量的差别。在种植制度上,要建立以烟为主的种植制度,实行“四年两头种”或“三年两头种”轮作模式,逐步实现轮作周期基本一致,轮作作物基本一致,使基地单元烟叶生产进入良性循环。

二、施肥匀

施肥匀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基地单元区域内施肥种类基本保持一致,配方施肥;二是同种烟地块内每株烟施肥基本均匀。

(一)施肥种类基本保持一致

目前市场上肥料种类繁多,不同肥料种类对烟叶质量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烟草用肥上要限定一定的种类,统一到几种肥料类型上,既能保证烟叶质量,又简化了施肥操作。根据近年来基地单元生产实践,烟用肥料主要集中在以下种类:①有机肥:商品芝麻饼肥、自制发酵芝麻饼、定制的有机肥、腐熟牛羊粪等。②含氮肥料:烟草专用复合肥硝酸钾。③磷肥:烟草专用复合肥、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④钾肥:烟草专用复合肥、硫酸钾、硝酸钾、磷酸二氢钾等。

(二)施肥数量均匀

在基础地力基本一致的地块,每株烟施入等量的肥料种类和数量,是烟株均衡生长的重要保障。因此,掌握好施肥匀是均质化生产的关键技术措施。

1.农家有机肥撒施要均匀 在烟田施入农家有机肥(如腐熟牛羊粪、优质农家肥等)时,往往施入量较大,而且不易机械化操作。因此,容易造成施入的均匀性较差。需要撒施的有机肥要在烟田犁耙前施入,依据用量先在烟田堆放等量等距的小堆,然后均匀撒施,再翻地和多次耕耙,使有机肥均匀地施入。

2.开沟施入的底肥要均匀 底肥包括腐熟饼肥、小宗精细有机肥、复合肥、磷肥、硫酸钾肥等,肥料种类多,物理性质(粒型、粉状等)不同,给均匀施入带来了一定困难。施入前先提前在开阔的场地通过人工或机械混合均匀,然后计算出每行烟的施用量,再计算每米施入量,做到施肥人员心中有数,逐行称重施入,不可靠估算盲目施入。使用机械施肥是保证均匀施肥的有效手段,使用机械时,要首先计算出施肥总量并充分混合,调整好排肥器,保证出肥速度均匀,机械操作时要尽可能匀速行走,确保底肥均匀施入。另外,底肥种类两种或两种以上时,需要采用同种剂型(如都为粒状或都为粉状),以保证施入肥种类和重量均匀。

3.施入窝肥要均匀 窝肥用量较少,靠人工经验施入很容易造成窝与窝之间较大的误差。因此施入时要用相应的器具(如勺子等),才能保证定量均匀地施入。

4.追肥要均匀 原型肥料打孔追施时要用特殊器具精量化操作;化水浇灌时要保证统一的浓度和用量,同时也要确保相同的量或浓度施入每株或每行烟的同一位置。水肥一体化是保证施肥均匀性的有效手段,通过滴灌设施的恒压系统,使得每株烟基本获得等量的肥料和水分。

(三)精准变量施肥

现有生产情况下,还很难实现所有地块土壤肥力基础匀,精准变量施肥技术是避免因土壤基础肥力不匀造成后期植株生长发育不一致的一项新技术。精准变量施肥是将农田土壤进行空间网格单元划分,以各单元内历年农作物产量信息与多层数据(土壤理化性质、病虫草害及气候等) 叠合分析为依据,作物生长模型和作物营养专家系统为支撑,高产、优质及环保为目的因地制宜地进行全面平衡施肥的先进技术(2003年,陈立平)。

变量施肥技术在北美已经相对较成熟。我国在变量施肥的研究上起步较晚,目前自主研发的有适用于玉米、大豆、水稻等农作物的变量施肥机具和精准变量施肥控制系统。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陈满等设计了基于多传感器的变量施肥控制系统,对水稻田间精准变量施肥作业环境参数、地理位置信息、作物生长信息以及施肥机构的执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系统根据内置施肥算法,结合采集的多源传感信息,实现了实时变量施肥控制(2018年,陈满)。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张云贵等研究了分散经营条件下的烤烟养分分区管理,建立了以地块为操作单元的养分管理分区的方法,见图4-2(2015年,张云贵)。

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变量施肥的推广应用上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存在问题:所采用配套传感器技术无法完全实时准确地分析土壤养分及微量元素等信息;农作物生长模型和农作物养分专家系统无法与精

准变量施肥机械紧密配套;施肥专家决策分析系统更新周期较慢,所需数据繁多且不易获取,由于国内地形地貌差异性较大,导致其通用性及适应性较差;排肥机构调节范围局限,难以实现氮磷钾等元素在线混合,配套机械作业性能与技术指标有待提高等(2019年,韩英)。

三、起垄匀

(一)垄间距匀

烟田平整后,按行距要求先人工画线,然后人工起垄或用专用机械进行施肥起垄一次完成;或起垄机自带卫星导航装置,定线起垄同时完成。部分先起垄后施肥的地块,同样也要先画线,保证起垄后垄直均匀。

(二)质量均匀

要趁墒情早起垄,起垄高度一般25厘米左右(低洼区可起垄30厘米以上,旱区可起垄20厘米以上),垄底宽90~100厘米,垄顶宽40~45厘米,达到垄体均匀、大小一致、垄直如线,垄体饱满;缓坡地沿等高线起垄,陡坡地顺坡势起“竹节垄”。

四、移栽匀(www.xing528.com)

(一)移栽方式基本一致

目前,基地单元移栽方式主要有小苗膜下移栽(含井窖式)和大苗膜上移栽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之间基本上会有10天左右的移栽期差异,也会造成质量间的差异性。因此,同一基地单元区域最好采用一种移栽方式,实现烟株生长与生育期基本一致。

(二)移栽时间基本一致

为减少基地单元区域内烟叶生长的时间差异,同一地块内应在1天内完成移栽,同一基地单元产区不同地块间应在7天内完成移栽。栽期相对集中,成熟采收相对集中。从表4-11结果可说明,不同移栽期对烤烟生育期影响较大,移栽时间不集中,会造成烟叶生育期差别较大,烟田间差异增大。

(三)移栽距离匀

挖穴匀是移栽距离匀的前提。人工挖穴、机械挖穴前要在起好垄的烟田按要求的株距拉线划痕定位,或用定距棍划痕,然后再挖穴,保证移栽的密度适宜和株间均匀。机械挖穴要根据预定的株距调整好机械,同时注意在田间操作时匀速进行,以防穴大小、穴距不一。

五、田间管理匀

烟叶在大田生长周期长,每项的管理措施对烟叶质量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对生长性状基本相同的烟株,在每个环节都采取相同的管理措施,才能达到烟叶质量均衡的目的。

(一)中耕匀

田间杂草和土壤通透性对烟株的根系生长有很大影响。因此,要根据天、地、烟的情况及时中耕除草破板结,促进烟叶生长。在同一块烟田,一是要保证中耕时间基本一致;二是对每一行、每一株烟采取相应一致的中耕措施,以减少中耕对烟叶生长和质量差异的影响。

(二)揭膜培土匀

在基地单元区域内相近似地块的烟田,揭膜培土时间应接近一致,前后不宜超过5天,掲膜后应及时培土,人工或机械培土后垄高达到30厘米以上,并且垄体高低、大小一致,以达到棵与棵长势基本相同。

(三)浇水匀

采用沟灌浇水的烟田,浇水时应顺垄间隔一定的距离打畦,分小区浇灌等量的水,避免大水顺垄从一头漫灌,造成两头灌水不均。采用滴灌和水肥一体化灌溉的烟田,滴灌带(管)上的滴口间距宜与株距一致,滴口与烤烟根部距离宜在10厘米以内;铺设滴灌带(管)的长度应控制在产品参数要求范围,并与滴灌配套的压力匹配,一般7.5~12千瓦动力,滴灌带(管)铺设面积小于50亩,滴口30厘米间距的滴灌带(管)铺设长度小于70米,面积过大或滴灌带(管)铺设过长,尾端水量减少,灌溉不均匀,灌溉过程中要时常检测始端和终端的出水量,使流量差小于5%;当灌溉水压达不到要求时,要采取分片、分区灌溉的方式,确保水分的均匀供给。

(四)打顶匀

一是打顶高度要均匀,同一块烟田根据绝大多数的烟株营养状况,在技术规范要求之内,选择一个合适的打顶时期(如初花打顶)和高度(如120厘米)进行打顶,全块烟田烟株高度差异不超过±5厘米;二是留叶要均匀,单株留叶在20~23片,同地块相差不超过2片;三是优化下部叶片要均匀,优化后的可烤叶数在16~18片,优化叶片数相差不超过1~2片,以保证成熟和烘烤部位的基本一致。

六、烟苗大小一致

烟苗健壮,大小一致是烟叶均质化生产的重要基础,实际生产中移栽的烟苗素质差别较大,尤其补苗较多的烟田,在中后期烟田烟株高低、大小不一。

(一)集中时间育苗

同一基地单元内,育苗时间集中。同一棚内育苗集中在1天内完成,同一育苗工场育苗集中在3天内完成,同一基地单元内育苗集中在5天内完成。

(二)培育足够的壮苗

尽管目前工场化育苗壮苗率与均匀程度比以前“小棚土畦”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并未达到理想的程度。在生产实践中得出,工场化漂浮育苗壮苗率一般在85%左右。因此,一是要严把育苗各个环节,加强剪叶与后期炼苗,多培育根系发达、茎秆粗壮柔软的壮苗;二是要适当多育烟苗,按实际移栽面积需要烟苗的1.2倍播种备苗,保证有充足数量的烟苗。

(三)移栽前二次选苗

整盘成苗在外观上很难区分壮苗和稍弱苗,只有逐棵拔出才能区分。因此,移栽前在选择成盘壮苗的基础上,逐棵再进行二次选苗,或移栽前先把弱苗剔除,可基本保证移栽烟苗大小一致,提高移栽后烟苗成活率。

七、烟株高低一致

烟苗移栽到大田后,由于病虫害、管理等方面的影响,会造成烟株生长上的差异。因此,要达到烟株高低一致,需要采取对烟株的个性化管理。

一是及早查苗补缺。烟苗移栽后5天内要每天巡查烟田,发现死亡或明显缺乏生命力的烟苗,排查原因,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缺苗或死苗应及时补栽备用壮苗,补的越早,对生长的一致性影响就越小。二是要及时小苗偏管。移栽后20天内,对长势较弱的烟苗,在排除根系非正常的原因后,用硝酸钾溶液灌根,促小苗生长,促小苗撵大苗,可灌3%~5%浓度的硝酸钾溶液1千克/株。三是进入旺长后的烟田,如有生长偏弱的烟株,可采用喷施叶面肥和营养素促长,同时避免根部追施含氮肥料,以免推迟成熟落黄。四是通过打顶调节,根据烟田或单株生长势,以统一高度一次打顶或二次打顶,使烟株达到高低基本一致。

八、同部位烟叶成熟一致

一是优化叶片结构。在打顶后7~15天内打掉下部3~5片叶,使所留中下部叶片的通风透光条件改善,耐熟性加强,成熟表现较为集中。二是上部6片烟叶拉长田间成熟时间7~10天,烟叶成熟后一次集中采收,使所有叶片都能进入正常成熟度的范围。三是圆顶前后喷施磷酸二氢钾2~3次和防病农药,提高烟叶耐熟性和抗风险能力,达到成熟落黄较一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