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现准谐振的开关电源设计

实现准谐振的开关电源设计

时间:2023-06-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准谐振电路是在方波转换器的开关转换瞬间实现极低的损耗,故称为“准谐振”。实现准谐振方式的关键是保证主开关在VDS的电压极小值时将主开关开通。这种电源的调节是通过改变电源的工作频率来实现的。第1个谐振电路决定开关管上的最高电压,第2个谐振电路决定开关管的导通时间TW。Cp包括开关管的漏极电容Coss和分布电容,CP可以等于Coss。图7-23 准谐振变换器开关管漏极电压波形

实现准谐振的开关电源设计

所谓准谐振电路是在方波转换器的开关转换瞬间实现极低的损耗,故称为“准谐振”。实现准谐振方式的关键是保证主开关在VDS的电压极小值时将主开关开通。要检测这个最小值,可采用检测振荡变压器辅助绕组电压的方法,快速地检测开关管VDS电压的极小值。

MOSFET各个极存在寄生电容,由于这些电容的存在,在硬开关转换过程中,会产生振荡,这种振荡就是损耗产生的原因。同样,变压器各绕组间、层与层之间,都存在有寄生电容,在一个时钟周期里MOSFET的导通和关断会产生很大的电流尖峰,电流尖峰含有很多谐波,从而产生EMI,污染了环境

如果不用固定时钟来初始化导通时间,而利用电路测量开关管漏-源极电压的最低值,就在这时启动开关管的导通时间,结果就会由于寄生电容被放电到最小电压,峰值导通电流将会最小化,这时被称为准谐振开关,由于寄生电容没有放电,因此,尖峰电流不会出现。这种电源的调节是通过改变电源的工作频率来实现的。不管当时的负载或电路电压是多少,MOSFET始终保持电压在低谷时导通,因此,这种模式称为边界条件模式。准谐振也意味着零电压关断损耗。由于规定FET会在谷值处进行转换,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会增加源-漏极间电容,以降低源-漏极电压的上升速度。较慢的源-漏极电压上升时间,会降低FET关断时漏极电流和漏极电压之间的电压/电流交叠,使得MOSFET的功耗更小,从而降低其开关管温度增强的可靠性

实现零电压导通,这是减小开关损耗,降低EMI噪声最好的措施。一般只要增加磁通复位检测功能(通常是利用辅助绕组来实现),以便在检测到振荡电压达到最低点时打开开关管。但问题是工作频率是变化的,从而影响了设计参数的准确。设计参数包括:变换器的工作频率fs;一次绕组最大峰值电流IP(max);最低输入直流电压Vi(min);一次绕组电感LP:二次绕组到一次绕组反激电压VOR等。在准谐振模式下,工作频率fs是变化的,因而影响了IP(max)LP无法确定。图7-23所示为变换器MOSFET的漏极电压在一个周期的漏极电压波形,由图可见,工作周期由3部分组成:TONTOFFTW。当开关管导通时,一次绕组有电流流动,电流将以VIN/LP的斜率增大。当电流达到LP(max)时,控制器将开关管关断。开关管的导通时间TON由下式确定:

978-7-111-36770-3-Chapter07-100.jpg

开关管关闭后,存储在变压器的能量将被传递到二次绕组。TOFF代表了二次绕组吸收能量的过程,

978-7-111-36770-3-Chapter07-101.jpg

式中,LS为二次绕组电感量,Ips为二次绕组峰值电流,Vout为输出电压,VDS为开关管漏-源极电压降。

设变压器一、二次匝数比为N,即

978-7-111-36770-3-Chapter07-102.jpg

有下列关系:

978-7-111-36770-3-Chapter07-103.jpg

经计算将式(7-25)~式(7-27)代入式(7-23)得到

978-7-111-36770-3-Chapter07-104.jpg

当二次绕组的能量释放完后,一次绕组上的感应电压VOR也消失。由于一次电感量LP和开关管的漏极电容CP电阻组成一个RLC谐振电路,因此,感应电压变化为

VOR=VOR-αtcos(2πfpt) (7-29)

式中,α是衰减因子,978-7-111-36770-3-Chapter07-105.jpg978-7-111-36770-3-Chapter07-106.jpg这是谐振频率。由此得到开关管的漏极电压:

VDS(t=VIN+VOR-αtcos(2πfP·t) (7-30)

当cos(2πfp·t)=-1时VDS(t具有最小值。解方程式(7-30)可得:

978-7-111-36770-3-Chapter07-107.jpg

该值就是我们要求的TW,即

978-7-111-36770-3-Chapter07-108.jpg

至此得到准谐振变换器的一个完整的工作周期T

T=TON+TOFF+TW (7-33)

则其工作频率

978-7-111-36770-3-Chapter07-109.jpg

对于反激式变换器的功率传递式:(www.xing528.com)

978-7-111-36770-3-Chapter07-110.jpg

对此式整理得到:一次绕组电感LP和电流IP

978-7-111-36770-3-Chapter07-111.jpg

将式(7-36)代入式(7-34)可得:

978-7-111-36770-3-Chapter07-112.jpg

式中,VINPo是已知,准谐振效率η为0.9~0.96。对式(7-37)要求出IP值,还须确定VORCpfs3个未知数。

VOR是二次到一次的感应电压,它取决于开关管漏极击穿电压VDSS、最大直流输入电压VIN(max)等参数。在反激式准谐振模式下,为了实现零电压导通,VOR应取大一些。在800V的MOSFET,按下式确定:

VORVDSS-VIN(max)V (7-38)

ΔV是一次绕组漏感LLEAK与开关管的漏极电容Cp所形成的尖峰电压有关,经验取值为0.2VDSS,则上式变为

VOR≤0.8VDSS-VIN(max) (7-39)

Cp是开关管漏极对地电容,属于谐振电容,与漏感LLEAK构成第1个谐振电路,与一次绕组的电感LP形成第2个谐振电路。第1个谐振电路决定开关管上的最高电压,第2个谐振电路决定开关管的导通时间TWCp包括开关管的漏极电容Coss分布电容CP可以等于Coss。我们知道Coss会随VDS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当VDS特别小时,Coss才会有明显变化,当VDS=25V时,Coss不会有变化。第2种情况是开关管漏极外增加一个电容CD,这时CP由下式确定:

978-7-111-36770-3-Chapter07-113.jpg

式中,LLEAK为一次绕组漏感,IP是一次绕组峰值电流。

整理式(7-40)可得:

978-7-111-36770-3-Chapter07-114.jpg

LLEAK=0.2LP,将值代入式(7-41),得到

978-7-111-36770-3-Chapter07-115.jpg

根据计算将式(7-35)整理得

978-7-111-36770-3-Chapter07-116.jpg

将式(7-43)代入式(7-42)最后得到:

978-7-111-36770-3-Chapter07-117.jpg

从式(7-44)可以看出:较大的Cp值可以抑制尖峰电压,但会增加损耗,也会形成EMI噪声。一般CP取100~1000pF之间,同时使用RCD钳位电路抑制这种尖峰电压。fs是系统的工作频率,对于准谐振模式,工作频率是变化的,在设计时,应以最低工作频率确定,通常fs取25k~50kHz。至此,3个量VORCpfS都得到确定,将它们代入式(7-37)就可以算出IP,将IP代入式(7-36)算出LP。确定了这些参数后,下一步设计高频变压器、转换电路等重要电路。

关键参数计算只是理论计算,还需要结合实际经验的分析确定,要根据实际电路波形进行细致地调整,这样才能达到谐振变换器的高效率、低EMI、低THD的电源优势。

978-7-111-36770-3-Chapter07-118.jpg

图7-23 准谐振变换器开关管漏极电压波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