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机器人的命名由来

机器人的命名由来

时间:2023-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20年,捷克作家卡雷尔·卡佩克发表了科幻剧本《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开启了人们对机器人认识的新纪元[7]。机器人的体能和智能都非常优异,它们消灭了人类主人。但是,当机器人繁殖技术被研制出来,且被机器人掌握以后,机器人最后将那位技术部主任也杀掉了,从此人类灭绝了。虽然《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只是一篇科幻剧本,但是它却揭示了人类社会未来可能面临的危机。从此,机器人这个名词开始正式走上历史舞台。

机器人的命名由来

工业革命推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得到了极大的解放。自古罗马时代以来,欧洲就处于封建神学的统治之下,宗教氛围笼罩在人们的身边,当时大家都认为人是上帝创造的。后来,随着文艺复兴的兴起,生理学和医学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在对人类结构研究的基础之上,一些科学家、哲学家逐渐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下摆脱出来,他们对上帝造人说产生了质疑。

基于对人体的构造与功能的系统研究和深入探索,法国数学家笛卡儿提出了一个“人是机器”的宏大命题。英国哲学家霍布斯对此更进一步地加以了阐述:“人不过是一架正立行走的机器:心脏是汲筒,四肢是杠杆,关节是齿轮,神经是游丝……”

这种思想观念彻底改变了人们对自身的看法,人们发现人与机器之间并没有本质区别,二者之间是有联系的。人是机器,有机器性的一面,于是人们开始反过来思考,那么机器是否可以模仿人,具有人的人格,从而转变为人呢?

科幻文学作家们首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并不断发表引发人们思考和争论的文章。1920年,捷克作家卡雷尔·卡佩克发表了科幻剧本《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开启了人们对机器人认识的新纪元[7]

该剧本的故事梗概是:(www.xing528.com)

未来,机器人会按照其主人的命令默默地工作,没有感觉和感情,以呆板的方式从事繁重的劳动[8]。后来,罗萨姆公司取得了成功,打破常规,使机器人具有了感情,导致机器人的应用部门迅速增加,在工厂生产和家务劳动中,机器人成了必不可少的成员。再后来,机器人通过与人类的接触,发觉人类十分自私和不公正,怨愤渐生,终于有一天机器人造反了。机器人的体能和智能都非常优异,它们消灭了人类主人。但是机器人不知道如何制造它们自己,而每台机器人的寿命最多只有20年,它们认识到自己很快就会灭绝,所以它们保留了罗萨姆公司技术部主任的性命,让他研究机器人繁殖技术。但是,当机器人繁殖技术被研制出来,且被机器人掌握以后,机器人最后将那位技术部主任也杀掉了,从此人类灭绝了。

卡雷尔·卡佩克提出的是机器人的安全、感知和自我繁殖问题,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可能引发人类社会动荡[9]。虽然《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只是一篇科幻剧本,但是它却揭示了人类社会未来可能面临的危机。因此,该剧本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全世界流传开来。

在这篇享誉世界的科幻作品中,卡佩克根据捷克文robota(原意是劳役、苦工)和波兰语robotnik(原意是工人),创造出了一个词语Robot,用来称呼剧中的机器人主角[10]。随着小说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广为流传,各国也纷纷将Robot作为机器人的名称,在中国则译为机器人。从此,机器人这个名词开始正式走上历史舞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