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州花山由来及命名的历史探析

广州花山由来及命名的历史探析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花县因花山而得名,而“花山”之名又从何而来呢?我们先弄清当时所指的花山究竟包括了哪些地方。诗歌描绘了花山盘古峒千山万壑、岚岫缥缈、烟笼雾锁的幻境。据旧县志载,明清年间,绿林义众长期在花山啸聚,凭借天险与官府抗衡。这期间绿林聚义历史尚未出现“花山”的名字。“花山寨”由于名声越来越大,便逐渐成为这一带群山的地名——花山。于是,就有“旧名盘古,更号花山”之说。

广州花山由来及命名的历史探析

花县因花山而得名,而“花山”之名又从何而来呢?

我们先弄清当时所指的花山究竟包括了哪些地方。旧县志说:“花山,邑北诸山之统名。”“溯白云而上九十里许有穷山,周遭五百余里,旧名盘古,更号花山。其中盘古、周曹、李婆、朱婆等峒,百步梯、鹿狐岭、车头墩诸险隘,万山巉削,林木翳空,鸟径羊肠。”县志的记载既说明了花山包括现在梯面镇、花山镇花城、狮岭镇芙蓉嶂以及从化的部分辖区,也描述了花山地形险要、山高林密、人迹罕至的地理环境。

花县首任知县王永名曾主持评选“花县八景”,其中“盘古烟霞”列首位。旧县志载:“盘古峒在县东北二十五里万山中,朝暮雨晴,烟霞锁护,太初景象仿佛犹存,古老相传,中有仙人窟宅云。”又说:“盘古峒……林木蓊翳,向为盗贼窟穴,旧有盘古庙,今圮。”乡绅黄士龙赋诗《咏盘古烟霞》:“烟霞缭绕接层霄,望入千峰路转遥。景色依然留太古,声名从此著兴朝。东巡不受秦碑勒,南伐无劳汉柱标。欲访神仙旧时宅,苍茫何处听吹箫。”诗歌描绘了花山盘古峒千山万壑、岚岫缥缈、烟笼雾锁的幻境。方王玉在《游盘古峒记》中,还说这里是“北有盘古岭,下为峒,立庙祀盘古神……芙蓉护峙,绵亘起伏,层次葱郁若屏嶂,望之深而秀……面耸高峰,乔木插霄汉……穿林入者,仰视无天日色。散千百人于上,皆莫见其踪”。

可见,当时花山确是万山环峙,群峰簇拥,时时云霞明灭,处处山岚雾瘴,不是土著山民很难进得去。因而,这里也成为义众依险凭陵、对抗官府的天然屏障,也就有建立县治之议。(www.xing528.com)

那么,“花山”之名,是何时出现并开始流传的?

据旧县志载,明清年间,绿林义众长期在花山啸聚,凭借天险与官府抗衡。谭观福被官府围剿退守花山后,相继又出现了姚观祖、唐亚六、杨彦明、钟国让和钟国相兄弟、苏凤宇等,匪患延续150多年,盗乱亦越发猖獗。这期间绿林聚义历史尚未出现“花山”的名字。清顺治四年(1647),以练复宁、吴万雄为首的匪众劫掠潮州、嘉应州各地,后自循州(今惠州)进入番禺之北,入踞盘古峒,沿用在增城设立的“花山墩”之名,以“花山”作为他们的寨名,号称“花山寨”。匪众四处横行抢掠,到处勒收行水,设卡打劫,抢掠村庄,攻击官府,势力播及邻近数县,各州县不得安宁。

“花山寨”由于名声越来越大,便逐渐成为这一带群山的地名——花山。于是,就有“旧名盘古,更号花山”之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