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陀螺仪技术的历史与现状

陀螺仪技术的历史与现状

时间:2023-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陀螺仪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艰苦的岁月,时至今日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09年,美国斯佩里也独立研制出了陀螺罗经并应用于舰船的导航,陀螺罗经的出现标志着陀螺仪技术的形成和现代应用的发端。1964年,美国率先研制成功静电陀螺仪。环形激光陀螺仪的发展与应用是陀螺仪历史上最大的技术进步。图1第一台环形激光陀螺实验装置[4]1976年,美国犹他大学Vali和Shorthill首先提出光纤陀螺的设想并进行了演示试验。

陀螺仪技术的历史与现状

陀螺仪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艰苦的岁月,时至今日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由于其在国防军事、现代社会生活等领域的重要地位,陀螺仪依然是各国研究的热点

1852年,法国物理学家傅科(Foucault)首次提出了陀螺仪的定义、原理及应用设想,并制造了最早的傅科陀螺仪[2]。1908年,德国安休茨(Anschutz)发明了陀螺罗经(Gyro Compass)。1909年,美国斯佩里(Sperry)也独立研制出了陀螺罗经并应用于舰船的导航,陀螺罗经的出现标志着陀螺仪技术的形成和现代应用的发端。

20世纪20—30年代,陀螺转弯仪、陀螺地平仪和陀螺方向仪作为指示仪表相继在飞机上使用[2]。20世纪40年代末至20世纪50年代初发展起来了液浮陀螺和气浮陀螺,20世纪60年代起又出现了挠性转子动力调谐陀螺仪。1964年,美国率先研制成功静电陀螺仪。以上都是传统的陀螺仪,即机械转子式陀螺仪,依靠转子的高速旋转来实现角速度信息的测量。

随着1960年美国物理学家梅曼(Maiman)研制出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陀螺仪的研制也迅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1961—1962年,希尔(Heer)和罗森塔尔(Rosenthal)等人提出了环形激光陀螺的设想,并于1963年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环形激光陀螺实验装置[3],如图1所示。随后,美国霍尼韦尔(Honeywell)公司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使得激光陀螺于1975年和1976年分别在飞机和战术导弹上试飞成功,标志着激光陀螺从此进入实用阶段。环形激光陀螺仪的发展与应用是陀螺仪历史上最大的技术进步。20世纪80年代,激光陀螺成功应用于飞机、地面车辆导航、舰炮稳定等系统。1989年,船用激光陀螺惯性导航系统研制成功。(www.xing528.com)

图1 第一台环形激光陀螺实验装置[4]

1976年,美国犹他大学Vali和Shorthill首先提出光纤陀螺的设想并进行了演示试验。1978年,美国麦道公司研制出第一个实用化光纤陀螺。1980年,Bergh等制出第一台全光纤陀螺试验样机,使光纤陀螺向实用化迈进了一大步[5]。20世纪80年代中期,干涉型光纤陀螺仪研制成功[2]光学陀螺的发展和应用是惯性导航技术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20世纪80年代中期,基于哥氏效应原理的微机械陀螺(MEMS)迅速发展起来,以其体积小、成本低的特点为惯性导航系统的应用打开了更为广阔的领域,在军用方面尤其加速了战术武器制导化的进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