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低压电器研发中的关键环节:产品立项

低压电器研发中的关键环节:产品立项

时间:2023-06-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产品立项的正确与否是低压电器研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低压电器产品开发与设计的第一个环节。在此期间,主要是解决产品有无的问题,这15年我国一共开发了近400个系列产品,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上述要求,由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提出,经低压电器行业会议审查讨论上报,由机械工业部下达任务。其中主要产品以统一设计或联合设计方式进行。

低压电器研发中的关键环节:产品立项

产品立项的正确与否是低压电器研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低压电器产品开发与设计的第一个环节。为了正确、全面地理解低压电器的立项思路,首先简单回顾我国每一代低压电器的立项思路。

我国第一代低压电器(1960~1975年)的立项思路主要是根据当时我国经济发展对低压配电、控制系统的要求确定的。新中国成立时,我国仅有零星的低压电器制造厂。为了适应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的需要,20世纪50年代从全面仿制前苏联低压电器产品开始,许多产品从无到有。20世纪60年代初,原第一机械工业部电工局提出低压电器自行设计的要求。当时新产品立项包括产品系列型谱、功能与性能,主要是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结构上参照欧、美、日等国际同类产品,结合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部分科研成果设计。在此期间,主要是解决产品有无的问题,这15年我国一共开发了近400个系列产品,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1975~1990年发展了我国第二代低压电器。20世纪70年代中期根据我国煤矿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发展1140V断路器、接触器和熔断器等新产品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查阅资料以及对外交流,发现国外低压电器在20世纪70年代有了很大发展,我国低压电器明显落后。为此,原机械工业部组织行业进行了低压电器全面更新换代,当时更新换代产品立项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

(1)更新换代低压电器主要技术性能达到国外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水平。

(2)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低压配电系统发展的需要。

(3)产品全面符合IEC标准(1982年低压电器南京会议提出)。

根据上述要求,由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提出,经低压电器行业会议审查讨论上报,由机械工业部下达任务。其中主要产品以统一设计或联合设计方式进行。

我国第三代产品的开发是在我国低压电器更新换代产品研发工作基本完成以后,根据当时国外低压电器新技术、新产品的发展动向和我国第二代产品与国外新产品存在的差距以及低压配电系统发展对低压电器的新要求,提出了开发高性能、小型化、电子化、智能化、模块化和组合化等新一代低压电器的设想。如DW45万能式断路器主要受法国梅兰日兰公司推出的M系列智能化断路器的启示,并满足低压配电系统对高分断能力、完善保护特性低压断路器的要求。常熟开关厂研发的CM1系列,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联合上海华通开关厂、苏州电器一厂等四家企业联合研发的S系列塑壳断路器,都是为了满足低压成套开关设备需要50kA以上分断能力、飞弧距离小、产品小体积等要求而提出的。模数化终端保护电器是根据我国建筑业快速发展,以满足终端配电系统保护与配套要求而提出的。控制与保护电器是根据国外新技术、新产品发展动向推出的一种高集成化、多功能并同时具有保护与控制功能的新型电器。这些产品说明了我国低压电器的发展基本跟上了世界发展的潮流。

我国要发展第四代低压电器是根据以下时代背景提出来的。

(1)我国低压电器经过“八·五”、“九·五”、“十·五”十多年的发展,以DW45系列为代表的第三代低压电器已经形成。其基本特征是:高性能、小型化,电子化、智能化,模块化、多功能化。上述产品大部分已开发完成并投放市场,还有一部分规格正在开发中,这批产品已成为我国高端低压电器。随着低压电器相关新技术、新材料、新标准的不断发展,至2010年我国第一代产品将全面淘汰,第二代产品将成为低档产品,第三代产品将成为中档产品,为此,从产品发展和不同层次市场需求的考虑,有必要发展第四代低压电器。

(2)国外低压电器主要制造商包括施耐德西门子、ABB、默勒、GE、Cutler、Hamer、三菱富士等公司,这些公司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到21世纪初相继推出了新一代产品。这批产品无论从产品综合技术经济指标、产品结构和材料选用以及新技术的应用(如数字与通信技术)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而且新一代产品已经开始进入中国市场。为了跟踪国外新产品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求,有必要发展我国新一代低压电器。

(3)随着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低压电器向可通信、网络化发展。国外最新一代产品几乎都带有通信功能。上述变化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低压配电与控制系统及其装置。同时,给传统低压电器注入高新技术,使低压电器功能发生质的变化。随着我国第三代低压电器产品的发展与应用,我国低压电器产品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已缩短至十年左右。如果低压电器可通信技术不及时跟上,那么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不仅是产品性能高低上的差别,而是产品功能上“质”的差异。它将使我国低压电器在未来智能化低压配电与控制系统中完全失去市场竞争能力。为此,有必要及时发展以可通信为主要特征之一的第四代低压电器。

(4)随着欧盟两个指令“在电气电子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和“电气电子设备回收指令”的颁布与实施,意味着生态电器(绿色电器)时代的到来。它要求电器产品从设计、生产、使用、回收一条龙考虑是否影响生态环境。我国目前生产的三代低压电器有许多产品不能满足上述两个指令要求。为此,有必要发展新一代低压电器,从产品设计开始就要考虑材料选用和制造工艺如何符合欧盟指令,使我国低压电器逐步发展成为“绿色”电器。

(5)近五年来,我国低压电器制造工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产品自动在线检测已开始应用,部分优秀企业正在考虑自动装配线的使用。为适应工艺发展的需要,必须开发新一代产品。

以上四代低压电器新产品的立项,一方面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低压配电系统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是跟上国外低压电器新技术、新产品、新标准、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趋势。还有一个原因是这四代新产品的研发都是以行业研究所提出,并组织行业主要企业开展统一设计或联合设计,将新产品成果转让给行业各制造厂生产。其中,第四代低压电器第一批四大项目产品的转让需要研发单位一致同意才能转让。另外,我国第一代、第二代产品的研发是在计划经济年代进行的。当时,设计院设计的工程中选用的低压电器产品一般都采用全国统一设计产品,因而选用的低压电器比较有保障,设备维修更换也较为方便。我国第三代、第四代产品研发年代虽然已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但是以研究所为主的研发模式在一定程度仍带有计划经济的因素。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上述研发模式已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其最大的问题是全行业产品的同质化。企业之间的竞争,大多演变成价格竞争,产品质量下降,利润空间下降,最终造成企业缺乏可持续发展原动力。为此,从21世纪初开始,以研究所负责设计,全行业转让生产的年代挥之而去。低压电器新产品的研发、设计完全是企业行为、市场行为。那么企业新产品立项主要应考虑哪些因素呢。

(1)首先应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每个企业应根据自身定位与战略目标,制定产品线的发展规划。新产品立项一般应在产品线的规划范围。

(2)根据市场的需求,企业市场部应根据市场调研和反馈信息,从市场需求、市场竞争的角度,向研发部门提出新产品的开发要求。

(3)企业研发中心应随时跟踪国内外低压电器新技术、新产品、新标准的发展动向,编写综合技术分析报告,并从技术发展角度提出新产品的开发项目。

(4)企业新产品的立项可以由市场部提出,也可以由研发部门提出。然后,通过企业技术委员会讨论,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综合分析市场需求与技术发展趋向而定。单一的市场需求引导和单一的技术发展趋向引导都是片面的,两者必须结合,并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综合考虑提出的新产品发展项目才是正确的。当然,所谓新产品立项,主要是指重大新产品发展项目,对一般的产品改进或简单产品的开发应根据市场的需要。(www.xing528.com)

(5)新产品正式立项时,要明确新产品的市场定位(高端市场、中端市场、低端市场)、技术定位(高级型、较高型、普通型)、成本定位。对于高级型产品而言,对于高端市场,产品性能、功能、可靠性应放在第一位,产品成本放在第二位;对于中端市场,较高型产品既要考虑产品性能、功能,又要考虑产品成本,两者应兼顾。对于大众型低端市场,产品在设计时应以成本为第一位,性能为第二位。

(6)在上述工作基础上,由项目提出部门编制可行性的分析报告。可行性报告一般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立项的理由。首先需分析国内外同类产品的发展动向和市场情况,特别是主要竞争对手的相关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新产品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企业发展战略、市场需求、技术发展动向,是否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2)了解新产品的使用范围、技术参数、主要功能、性能指标、经济指标,明确产品定位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性能对比。

3)分析并提出初步技术方案。包括:分析技术方案创新点,技术关键实施条件、技术经济性。这里特别强调技术方案的创新性,以及与其他同类产品的差异性,同时要分析市场竞争力。

4)专利分析和国内外同类优秀产品的分析对比。收集并分析国内外同类的产品的专利,重点分析专利的保护内容,分析本项目的技术方案,侵犯专利的风险。同时,预测本项目可能形成的保护专利。这里强调对于公司重大新产品的核心部分一定要有自主知识产权,并申请发明专利。

5)项目实施计划。

6)项目经费预算,包括项目投入人员的数量。

7)项目完成考核形式与内容。

新产品项目可行性报告要经企业技术委员会讨论、审查、批准,最终报企业主管领导签字批准。

(7)可行性分析报告经审查通过后,由项目负责人编制项目计划任务书。对于技术方案全新的产品,包括工作原理、产品结构有重大变化或根本性变化,并有重大创新点的项目,在编写可行性报告前要进行项目的前期研究。项目前期研究的主要任务与内容如下。

(1)国内外样机的分析,包括性能摸底,产品结构特点、制造工艺特点及其主要创新点的分析。

(2)国内外同类产品的专利分析,重点分析本项目侵犯专利的风险。

(3)项目关键技术的分析。对主要关键技术应通过模拟方案研究分析、试验,并提出解决途径与方案。

(4)项目技术方案研究、分析。必要时,应设计、加工模型并进行必要的试验验证。

(5)提出项目实施技术路线与可行性分析。

(6)最终提出项目技术方案与技术路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