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制作元器件:实用技巧分享

如何制作元器件:实用技巧分享

时间:2023-06-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查看自带库中的元器件信息。图3-60关闭自动滚屏3.新建元器件新建元器件。这里创建并更改为“TDA1521”和“双联电位器”两个扩音机需要的元件。图3-61两个自制的元件双联电位器其实就是两个装在一个调节轴上的电位器,两个相互独立的电位器的组合,在电路中可以调节两个不同的工作点电压或信号强度,扩音机电路中的音量调节电位器就是双联电位器,可以同时分别调节两个声道的音量。

如何制作元器件:实用技巧分享

1.建立原理图库文件

(1)进入Protel DXP 2004 SP2,执行“文件”→“创建”→“项目”→“PCB项目”命令,系统自动产生一个项目文件“PCB-Project1.PrjPCB”,执行“文件”→“另存为”命令,将该项目文件保存到指定文件夹中。本项目文件保存在预先创建好的“扩音机”文件夹中,改名为“扩音机.PRJPCB”。接着,通过右击项目追加方式或通过菜单添加的方式新建一个原理图文件并改名为“扩音机.Sch”后保存。

(2)执行“文件”→“创建”→“库”→“原理图库”命令,打开原理图元器件库编辑器,系统自动产生一个原理图库文件“Schlib1.SCHLIB”,如图3-57所示。

图3-57 元件库项目管理界面

2.设计前的准备

在设计原理图元器件前必须了解元器件的基本图形和引脚的尺寸,以保证设计出的元器件与Protel DXP 2004 SP2自带库中的元器件的风格基本相同,保证图形的一致性。

(1)查看自带库中的元器件信息。下面以集成元器件库“Miscellanceous Devices.Int Lib”中的元器件为例查看元器件信息。由于该库是集成元器件库,即把元器件库和PCB板库集成在一起,因此必须抽取库的源文件。执行“文件”→“打开”命令,系统弹出选择打开文件对话框,在“Altium 2004 SP”→“Library”文件夹下选择集成元器件“Miscellaneous Devices”,如图3-58所示;单击“打开”按钮,弹出“抽取源码或安装”对话框,如图3-59所示,如果需要查看该库的源文件,则单击“抽取源”按钮调用该库,可以实现库文件的修改等操作。

图3-58 选择打开文件对话框

图3-59 “抽取源码或安装”对话框

(2)将光标定位到坐标原点。在绘制元器件图形时,一般要在坐标原点处开始设计,而实际操作中可能找不到坐标原点,造成元器件设计上的困难。执行“编辑”→“跳转到”→“原点”命令,光标将自动回到坐标原点。

(3)设置栅格尺寸。执行“工具”→“文档选项”命令,打开“库编辑器工作区”对话框。在“网格”选项区域中设置捕获栅格和可视栅格尺寸,一般均设置为“10”。在实际绘制不规则图形时,还可适当调节捕获栅格的尺寸。

(4)关闭自动滚屏。执行“工具”→“原理图优先设置”命令,弹出“优先设定”对话框,选择“Schematic”下的“Graphical Editing”选项,在“自动摇景选项”选项区域中的“风格”下拉列表框中选择“Auto Pan Off”选项取消自动滚屏,如图3-60所示。

图3-60 关闭自动滚屏

3.新建元器件

(1)新建元器件。新建元器件库后,系统会自动在该库中新建一个名为Component-1的元件。若要再增加元器件,可以执行“工具”→“新元件”命令,弹出“设置新元件名”对话框,输入元件名后单击“确认”按钮新建元件。

(2)元件更名。系统自动给定的元件名为Component-1,实际应用中通常要进行更名。

在元器件库编辑管理器中选中元件,执行“工具”→“重新命名元件”命令,弹出“元件重新命名”对话框,输入新元件名后单击“确认”按钮更改元件名。这里创建并更改为“TDA1521”和“双联电位器”两个扩音机需要的元件。

4.创建两个元件

创建扩音机需要的两个元件,即TDA1521和双联电位器,如图3-61所示。下面以创建双联电位器为例进行讲解。

图3-61 两个自制的元件

双联电位器其实就是两个装在一个调节轴上的电位器,两个相互独立的电位器的组合,在电路中可以调节两个不同的工作点电压或信号强度,扩音机电路中的音量调节电位器就是双联电位器,可以同时分别调节两个声道的音量。图3-62所示为双联电位器实物图,图3-63所示为双联电位器的内部连线图。

双联电位器内部包含两个独立的电位器,其实质就是由两个单元组合而成,只需要画好其中的一个单元,再设置另一个单元并定义好元件信息即可,双联电位器的设计过程如下。

图3-62 双联电位器实物图

图3-63 双联电位器内部连线图

(1)在元件库中新建元件“双联电位器”。

(2)设置栅格尺寸,可视栅格和捕获栅格分别为“10”。

(3)将光标定位到坐标原点。

(4)执行“放置”→“矩形”命令,在坐标原点单击定义矩形块的起点,移动光标在第四象限绘制40×10的矩形块,再次单击定义矩形块的终点完成矩形块放置,右击退出放置状态。放置好引脚后如果矩形块不合适可以拖动修改。

(5)执行“放置”→“引脚”命令,光标上黏附着一个引脚,按“Space”键可以旋转引脚的方向,移动光标到要放置引脚的位置单击放置引脚。由于引脚只有一端具有电气特性,在放置时应将不具有电气特性(即无光标符号端)的一端与矩形图形相连,在图上对应位置放置引脚1~3。

(6)双击元件引脚1,弹出如图3-64所示的“引脚属性”对话框,“显示名称”“标识符”用于设置引脚属性。“电气类型”用于设置库元件引脚的电气特性,单击其右边的下拉按钮可以选择设置,如“Input”(输入引脚)、“Output”(输出引脚)、“Power”(电源引脚)、“Emitter”(三极管发射极)、“OpenCollector”(集电极开路)、“HiZ”(高阻)等。如果设计者对于各引脚的电气特性不是非常熟悉,也可以不必设置,以便简化原理图符号。在这里,选择了“Passive”,表示不设置电气特性。“引脚长度”为“20”。重复设置完3个引脚属性。需要注意的是,放置引脚的方向不要弄反,否则会导致出错,无电气连接功能,放置方法如图3-65所示。

(7)制作另一个单元。打开编辑器左侧的标签“SCH Library”(或者在软件右下角的“SCH”面板中打开),单击“双联电位器”,执行“工具”→“创建元件”命令,此时,“SCH Library”中的“双联电位器”下会生成“Part A”和“Part B”两个单元,如图3-66所示。将Part A中已绘制好的电位器复制到Part B中,并修改引脚的标识符为“4”“5”“6”即可完成双联电位器的Part B单元部分。

图3-64 “引脚属性”对话框

图3-65 引脚放置方法

图3-66 创建两个单元(www.xing528.com)

(8)设置元器件属性。单击编辑器左侧的标签“SCH Library”,在工作区中打开原理图元器件库编辑管理器,选中双联电位器元件,单击“元件”区的“编辑”按钮,弹出元件信息设置对话框,在其中根据图3-67所示设置元件属性。

图3-67中“属性”选项区域中的“Default Designator”用于设置元器件默认的标号,图中设置为“VR?”;“注释”一般用于设置元件的型号,图中设置为“双联电位器”;“描述”用于对元器件进行描述,可以不设置。以上设置完毕,调用元件时,除显示元件的图形外,还显示“VR?”和“双联电位器”。“Parameters”选项区域用于设置元件的参数模型,用于电路仿真,在PCB设计中可以不进行设置。

图3-67 元件属性设置

(9)设置元器件的封装。元件封装的设置一般要调用PCB库中的封装,给双联电位器元件设置相对应的封装形式,DXP中并没有提供双联电位器的封装,需要自己设计,关于封装的设计在后面的项目中会提到,这里为了便于讲解找一个相似的封装HDR2X3-CEN 来代替(在Miscellaneous Connectors.Int Lib库中),设置方法如下。

单击图3-67中所示的“Models”选项区域中的“追加”按钮,弹出“追加新的模型”对话框,选中“Footprint”,单击“确认”按钮,弹出如图3-68所示的“PCB模型”对话框,可在其中设置元件的封装。

图3-68 “PCB模型”对话框

单击“浏览”按钮,弹出如图3-69所示的“库浏览”对话框,单击“查找”按钮,打开“可用元件库”对话框,如图3-70所示,单击“安装”按钮,查找路径为“Altium 2004 SP2\Library\PCB”,选择“Miscellaneous Connectors.Int Lib”,如图3-71所示。关闭“可用元件库”对话框,在“库浏览”对话框中的“屏蔽”文本框中输入“HDR2X3-CEN”,选择封装DIP-16,如图3-72所示,单击“确认”按钮。如图3-73所示,单击“确认”按钮。如图3-74所示,单击“确认”按钮。双联电位器元件创建完成。

图3-69 “库浏览”对话框

图3-70 “可用元件库”对话框

图3-71 安装Miscellaneous Connectors.Int Lib库

图3-72 查找封装HDR2X3-CEN

图3-73 选择封装HDR2X3-CEN

图3-74 设置封装HDR2X3-CEN

(10)执行“文件”→“保存”命令,保存元器件完成设计工作。按上述方法完成TDA1521元件的创建,该元件的封装为SIP-9,至此两个元件都创建完毕,如图3-75所示。

图3-75 创建的两个元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