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在HMI中配置报警记录与文本设置?

如何在HMI中配置报警记录与文本设置?

时间:2023-06-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HMI报警包括如下内容。图8-35添加离散量报警3然后双击项目树中HMI画面下的“画面_1”,打开画面_1,如图8-36所示。图8-51添加报警记录按照以上方法再添加三个模拟量报警记录,如图8-52所示。图8-52添加报警记录后第2个报警记录报警文本设置为“外部变量超40不需确认报警”,报警类别选择Warnings,触发变量选择PLC变量中的“外部变量不需确认”,限制值设置为40。

如何在HMI中配置报警记录与文本设置?

HMI报警包括如下内容。

(1)离散量报警:用于电路的通断、各种故障信号的出现和消失。

(2)模拟量报警:用于温度、压力等物理量的上下限值的触发报警。

(3)控制器报警:用于PLC的故障或错误运报警。

(4)系统事件:用于显示HMI、PLC设备的系统状态。

在TIA中创建一个新项目并添加相应的设备,创建完成后,在项目树中双击PLC变量下的“默认变量表”并打开,如图8-29所示。

图8-29 PLC默认变量表

在默认变量表中新建一个名称为“外部变量报警”的变量,数据类型选择Word型,地址选择为MW2,如图8-30所示。

图8-30 新建“外部变量报警”变量

然后在项目树中双击HMI变量下的“默认变量表”打开默认变量表,如图8-31所示。在默认变量表中添加一个名称为“内部变量报警”的变量,数据类型选择为int型,如图8-32所示。

图8-31 HMI默认变量表

图8-32 新建“内部变量报警”变量

双击项目树中的“HMI报警”打开报警窗口,添加一个名称为“alarm_1”离散量报警,报警文本修改为“外部变量第0位需确认报警”,报警类别选择为“Errors”,触发变量选择PLC变量中的“外部变量报警”,如图8-33所示。

图8-33 HMI报警窗口—添加离散量报警1

再添加第二个离散量报警,报警文本修改为“外部变量第8位不需确认报警”,报警类别修改为“Warnings”,触发变量选择PLC变量中的“外部变量报警”。然后将触发位修改为8,可以看到触发位地址变为M2.0,如图8-34所示。

图8-34 添加离散量报警2

再添加第三个内部变量报警,报警文本修改为“内部变量报警”,报警类别选择“Errors”,触发变量选择HMI变量中的“内部变量报警”,触发位修改为0,如图8-35所示。

图8-35 添加离散量报警3

然后双击项目树中HMI画面下的“画面_1”,打开画面_1,如图8-36所示。

图8-36 打开画面

在工具箱中选择一个文本域和一个输入/输出域添加到画面中,将文本域的名称更改为“外部变量”,如图8-37所示。按此方法再建一个“内部变量”。

图8-37 在画面中添加I/O域和文本域

点击选中输入/输出域,在下方的属性一栏中选中“属性”—“常规”。关联变量,然后在右边的“格式”中选择二进制格式,并选择域长度为8的格式样式,如图8-38所示。

图8-38 关联变量

然后,在右侧工具箱中选择报警视图,鼠标拖拽或双击添加到画面中,如图8-39所示。

图8-39 添加报警视图到画面中

添加完成后,单击选中左侧项目树中的PLC,然后点击上方工具栏的启动仿真按钮启动仿真,或者右键PLC,找到并且点击仿真,如图8-40所示。

图8-40 启动PLC仿真

确定后,在弹出的如图8-41所示的窗口中,选择接口类型和连接的子网接口,点击“开始搜索”。搜索到可访问设备后,单击选中设备,此时该设备一列变为灰色,再点击“下载”即可将程序下载到仿真器中。

图8-41 下载程序到仿真器

装载完成后,切换到仿真器界面(见图8-42)。点击“插入”添加一个变量,将名称修改为MW2,数据类型选择二进制,然后将仿真器切换到运行状态RUN或者RUN-P。

图8-42 仿真器界面

切换仿真器运行状态时可以看到左侧指示灯颜色变化,绿色表示运行正常,红色表示出现错误,需注意进行检查。

再切换到项目视图,在左侧项目树中单击选中HMI,点击启动仿真按钮启动仿真,同样,也可以右键点击仿真,如图8-43所示。

图8-43 启动HMI仿真

HMI运行后,将外部变量输入/输出域中的值第0位修改为1,按回车键,可以看到画面中出现了一条外部变量产生的报警信息,如图8-44所示。

图8-44 修改参数产生报警记录

再次修改成0,按回车键,可以看到状态变为IO。点击右下角的确认按钮,报警信息才会消失,因为这是需要确认的Errors类型的报警记录,如图8-45所示。内部变量报警Errors类型操作也是如上方法。

(www.xing528.com)

图8-45 需要确认的报警记录

切换到仿真器界面,将MW2的第8位修改为1后,可以在报警视图中看到相应的报警信息。将其修改回0之后,可以看到报警信息马上消失,因为这是不需要确认的Warnings类型的报警记录,如图8-46和图8-47所示。

图8-46 通过仿真器修改变量,产生报警记录

图8-47 不需要确认的报警记录立即消失

接下来演示模拟量变量报警记录,首先双击项目树中PLC变量下的“默认变量表”,打开默认变量表,如图8-48所示。在默认变量表中添加两个变量,名称分别更改为“外部变量需确认”“外部变量不需确认”,地址分别选为MW4和MW6,数据类型均选择Int型。

图8-48 PLC默认变量表

双击HMI变量下的“默认变量表”,打开默认变量表,如图8-49所示。添加两个名称分别为“内部变量需确认”“内部变量不需确认”的内部变量,数据类型均选择为Int型。

图8-49 HMI默认变量表

然后在左侧项目树中双击HMI下的“HMI报警”,并切换到模拟量报警页面,如图8-50所示。

图8-50 模拟量报警界面

在报警记录中添加一个报警记录,报警文本修改为“外部变量超20需确认报警”,报警类别选择为Errors,触发类别选择PLC变量中的“外部变量需确认”,限制值设置为20,如图8-51所示。

图8-51 添加报警记录

按照以上方法再添加三个模拟量报警记录,如图8-52所示。

图8-52 添加报警记录后

第2个报警记录报警文本设置为“外部变量超40不需确认报警”,报警类别选择Warnings,触发变量选择PLC变量中的“外部变量不需确认”,限制值设置为40。第3个报警记录报警文本设置为“内部变量超60需确认报警”,报警类别选择Errors,触发变量选择HMI变量中的“内部变量需确认”,限制值设置为60。第4个报警记录报警文本设置为“内部变量超80不需确认报警”,报警类别选择Warnings,触发变量选择HMI变量中的“内部变量不需确认”,限制值设置为80。

双击HMI画面下的“画面_2”,打开画面,如图8-53所示。在右侧工具箱中选择两个文本域和两个输入/输出域添加到画面中,两个文本域的名称分别更改为“内部变量需确认”和“内部变量不需确认”。最后再添加一个报警视图到画面中,如图8-54所示。

图8-53 打开画面

图8-54 依次添加文本域、I/O域、报警视图

添加完成后,单击选中输入/输出域,在下方的“属性”—“常规”一栏中可以关联变量。这里分别关联“内部变量需确认”和“内部变量不需确认”变量,如图8-55所示。

图8-55 关联变量

右侧的显示格式均选择十进制,格式样式我们这里选择域长为4的格式样式,如图8-56所示。

图8-56 修改显示格式

画面组态完成后就可以开始仿真。单击选中项目树中的PLC,然后点击启动仿真按钮即可启动仿真,如图8-57所示。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相应的接口类型和连接类型,再点击“开始搜索”,单击选中搜索出的设备,然后点击“下载”即可将程序下载到仿真器中,如图8-58所示。

图8-57 启动PLC仿真

图8-58 将程序下载到仿真器

然后,切换到仿真器界面,点击“插入”添加两个变量MW4和MW6后,将仿真器切换到运行状态,如图8-59所示。

图8-59 仿真器界面

再次回到TIA界面,单击选中项目树中的HMI,然后点击启动仿真按钮即可启动仿真,如图8-60所示。等待编译完成后即可出现仿真画面。

图8-60 启动HMI仿真

在仿真画面中,首先将内部变量需确认的值修改为70,按回车键,如图8-61所示,可以看到出现报警信息。再次修改为10,按回车键,可以看到状态变为10,如图8-62所示,这时我们需要点击右下角的确认按钮才能清除报警信息。

图8-61 修改参数产生报警记录

图8-62 点击确认报警消失

然后,将内部变量不需确认的值修改为90,按回车键,可以看到出现报警信息。再次将值修改为10,可以看到报警信息马上消失,不需要点击确认按钮,如图8-63所示。

图8-63 修改参数产生报警记录

现在切换到仿真器界面,将MW4的值修改为30,按回车键,可以看到出现报警信息,再次修改为0后,需要点击确认按钮才能清除报警信息。

将MW6的值修改为50,按回车键,可以看到出现报警信息,再次修改为0后报警信息马上消失,不需要点击确认按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