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优化拍摄效果,掌握长焦距镜头的应用技巧

优化拍摄效果,掌握长焦距镜头的应用技巧

时间:2023-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影视画面中,位于主体之后,渲染、衬托主体的环境景物就是背景。在日常拍摄中,人们往往容易忽略背景,这样带来的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前后景物的“不良重叠”,即前后景物不恰当地重叠在一起,造成主体形象的不佳或变形,影响视觉感受和主题表现。使用长焦距镜头相对于短焦距镜头有利于简化背景。使用长焦距镜头,视角窄,可以缩小进入画面的背景范围;并且长焦距镜头景深较浅,主体前后的清晰范围较小,前景和

优化拍摄效果,掌握长焦距镜头的应用技巧

影视画面中,位于主体之后,渲染、衬托主体的环境景物就是背景。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背景比前景更重要,因为可以有没有前景的画面,但是不会有没有背景的画面,背景是不可回避的。

在日常拍摄中,人们往往容易忽略背景,这样带来的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前后景物的“不良重叠”,即前后景物不恰当地重叠在一起,造成主体形象的不佳或变形,影响视觉感受和主题表现。我们常常可以见到这样的画面,画面拍摄的主体是一个人,但是背景中的一棵树或一根电线杆正好“长”在人的头上,或者背景中的一座桥正好“横压”在人的肩上或者腰上,这些都是常见的“不良重叠”现象。

背景在画面中往往可以点明主体事物所处的客观环境、地理位置及时代气氛;背景还可以点明、深化、丰富主题;在画面的形式上,利用背景和主体影调、色调的对比,可以起到突出主体的作用;在画面中,利用前景和背景的对比,还可以形成景深构图,即在画面中前景景物和画面深处的景物都是清晰的,前后对比可以表明主题。

在背景的处理中,背景运用一定要有意义。只要背景景物清晰地呈现在画面里面,它就必须要有利于主题的表现,至少不能干扰主题的表达,如果背景没有明确的意义,那么它就是多余的因素,要想方设法将其排除或者弱化。

要注意形成背景与前景、主体、陪体等的影调、色调对比,如果没有差别,就达不到突出主体的效果。如果物体是暗色的,那就应该把它配置在淡色的背景上;如果物体是淡色的,那就应该把它配置在暗色的背景上;如果物体是有淡有暗的,那就应该把暗色的部分配置在淡色的背景上,而把淡色的部分配置在暗色的背景上。除了亮色与暗色相互对比,我们还可以把亮色、暗色配置在中灰色背景上。主体与背景之间在影调、色调上有对比,不仅可以起到突出主体的作用,并且主体与背景之间影调、色调对比的强弱,还决定了其画面形象视觉冲击力的强弱。如黑白影视画面中,黑与白对比,就比黑、白与灰对比强烈;彩色影视画面中,原色对比、补色对比就比同类色、邻色对比视觉冲击力强。

对比的规律简单明了,但是在实际拍摄中,对比的方法却是多种多样,具体问题要具体对待,要根据不同的主题、不同的拍摄对象,创造性地运用不同的方法。

背景的处理一定要注意简洁,“舍”去与主题无关的景物。在前面讲到的“评价画面优劣的标准”中有一条就是“画面要简洁”。实际上,画面简洁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背景简洁与否。在简化背景的过程中,我们应完全排除或者弱化掉对主题表现没有作用的背景景物。

一般来说,简化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拍摄角度

仰角度拍摄、俯角度拍摄相对于平角度拍摄有利于简化背景。

图4-4-14 仰角度拍摄

平角度拍摄的最大问题是会形成前后景物的重叠,容易显得杂乱,不利于简化背景。而仰角度拍摄则往往可以以比较干净的天空、大楼、高山、树林等作背景,俯角度拍摄则往往可以找到干净的地面、路面、水面等作背景,仰角度拍摄和俯角度拍摄还可以避开背景当中的地平线、地平线上杂乱的事物。

尽管仰角度拍摄和俯角度拍摄具有简化背景的作用,但是由于俯仰角度会对被摄物体的外形表现带来较大影响,而且俯仰角度具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所以在拍摄实践中只有当画面主题与俯仰角度特点契合时才可以运用。

(二)光线

利用逆光、侧逆光拍摄相对于利用顺光、斜侧光、侧光拍摄有利于简化背景。

图4-4-15 逆光仰角度拍摄

顺光拍摄的最大问题是主体与背景光照强度一致,背景细节尽显,与主体相杂、相混、相争,难以简化背景。这一点在自然光照明的情况下,非常明显。在人工光顺光照明时,背景景物与主体的光比随着距离的远近成反比,背景景物越近越不容易简化。而斜侧光、侧光都会在被摄物体表面带来较明显的明暗分布,形成较繁杂的受光面、阴影面和投影,对于背景景物也会产生较多的光影,背景不易简化。利用逆光、侧逆光拍摄,往往需要以暗背景衬托轮廓光,所以背景会隐没于黑暗阴影中,主体轮廓光很亮,使主体轮廓线清晰,形状分明。如果再给主体景物一定的辅助光,按主体景物的亮度确定曝光,那么背景会显得更加深暗,也可以更加简化。如拍摄人像画面的时候,以较暗的景物作背景,给人脸加了辅助光,再按人脸的亮度确定曝光,这样人物周围形成了轮廓光,背景变得很暗,背景的细节全都隐没于黑暗之中,从而使背景得以简化。

在中国电影电视摄影中,存在着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即拍摄电视纪实节目(新闻片、专题片、纪录片)时,很多摄像师非常偏爱运用顺光拍摄,而比较忌讳运用逆光拍摄;拍摄影视剧作品时,摄影师非常忌讳运用顺光拍摄,而比较偏爱使用逆光、侧逆光拍摄。这种现象一方面体现出影视艺术作品和电视纪实节目不同的创作条件、设备投入状况,一方面也体现出影视艺术作品的摄影师和电视纪实节目的摄像师对光线的运用、把握能力的差别。通常情况下,电视纪实节目的拍摄投入的资金、摄影器材以及摄影辅助工具较少,对影像质量、造型效果的要求标准也相对较低,因此在拍摄过程中,运用顺光拍摄,可以较方便地使用摄像机自动光圈、自动白平衡、自动对焦等功能,为节目拍摄提供方便。影视艺术节目的拍摄,资金投入比较大,设备配备比较全,强调画面造型效果和影像品质,摄影师一般都受过严格系统的摄影专业训练,他们往往因为顺光造型效果平淡,而且容易在操作过程中造成摄影师、录音师等摄制组成员的光影穿帮,所以较少采用顺光拍摄。逆光、侧逆光则因为其造型效果好,而受到他们的青睐。

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我的父亲母亲》可以看做一个运用逆光照明拍摄的影视艺术作品的范例,其中大量镜头都运用了逆光或侧逆光拍摄。在该片中,最经典的一场戏——招娣在学生放学的路边等待男教师送孩子回家一段,就大量使用了逆光、侧逆光拍摄,并且导演和摄影师在这里使用了假定性光效,对招娣和放学队伍在不同地点进行分切拍摄,然后通过蒙太奇剪辑使其并置,在银幕上营造了一个现实世界根本不存在的“银幕空间”。

图4-4-16 电影《我的父亲母亲》截图

(三)镜头焦距(www.xing528.com)

镜头焦距不同会带来不同的视场角和不同的景深范围。使用长焦距镜头相对于短焦距镜头有利于简化背景。

使用长焦距镜头,视角窄,可以缩小进入画面的背景范围;并且长焦距镜头景深较浅,主体前后的清晰范围较小,前景和背景被虚化的程度较高,这样可以把繁杂的背景置于景深范围之外,使它虚化成某种朦胧的色块。

此外,长焦距镜头在使用中往往结合高快门速度和大光圈,造成景深变小,背景虚化,线条柔化,色调浑然一体,使背景简化。

如果使用广角镜头,则视角宽,进入画面的背景景物多,容易杂乱。广角镜头的景深往往较大,画面中主体前后的清晰范围较大,这些都使广角镜头不利于简化背景。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长焦距镜头谋求小景深的同时,也会带来纵向空间的压缩,造成前后景物显得距离被拉近,这一点有时是不利于背景简化的。而如果主体和背景之间有一定的空间距离,采用广角镜头近距离贴近主体事物拍摄,则会进一步强化主体与背景景物的大小对比,强化主体与背景景物之间的距离感,有时反而起到了简化背景的作用。此外,使用长焦距镜头拍摄,需要更高的稳定性,往往需要使用高快门速度、三脚架等支撑设备,否则画面影像容易发虚。

(四)光圈

在镜头焦距相同、拍摄距离相同的情况下,使用大光圈相对于使用小光圈有利于简化背景。

光圈越大,则景深越小,背景的虚化程度越高;而光圈越小,景深越大,画面中前后清晰范围越大,则不利于简化背景。

在电视摄像中,为了自如地调整光圈、控制景深,我们往往采用以下方法:一是在调整白平衡时加灰片。在目前常用的摄像机中,有的摄像机灰片是和色片在一起的(如某些摄像机色片的标识5600K+1/4ND等),有的摄像机灰片是和色片分开的(如BETACAIVI600P型摄像机,色片用1、2、3、4号标示,灰片用A、B、C、D标示。DVW707、DVW 700等型号的摄像机色片和灰片的设置与此基本相同)。在同一档色片的基础上可以换用不同的灰片,灰片的遮光能力越强,镜头的光圈就可以开得越大,这样在保持画面曝光量不变的情况下,画面景深就会变小,有利于简化背景。二是利用电子快门。调快一档电子快门速度,就可以相应地开大一档光圈,这样也可以保持原有曝光量不变,而使画面景深变小。

(五)利用天气变化

在天气变化的情况下,空气当中的介质会增加,这有助于简化背景。如雨天,烟雨濠濠,背景景物会随着距离远去而隐没;雪天,大地银装素裹,一切都统一在一片洁白之中;雾天,景物若隐若现,只保留下大的轮廓,细部全部隐没。

图4-4-17 电影《金刚骷髅岛》截图

在摄影创作中,越是天气变化的时候,越是容易出优秀摄影作品的时候,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首先,天气变化会带来光线效果的变化,光线效果变化会赋予景物不同一般的外部状态。其次,天气变化会引起人们心理的变化,在摄影中,风、霜、雨、雪、雾等天气变化带来的景物,往往被人们称为“抒情性元素”,它们很容易被赋予人们的主观感情出现在画面创作中。

(六)空白

画面中除了实体对象以外的、起衬托实体作用的其他部分就是空白。空白不一定是纯白或纯黑,只要是画面中色调相近、影调单一从属于衬托画面实体形象的部分,都可称为空白,如天空、水面、地面草地、墙壁、长焦距虚化的背景景物等。

空白可以起到营造意境的作用,空白与实体景物的面积比例关系是画面布局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一幅画面中,实体对象面积大,画面趋于写实,空白面积大,画面则长于抒情写意。画面中的空白往往不是真空和死白,而恰恰是意韵生发的空间。古人在绘画构图中非常讲究空白的作用,要求“虚实相济,疏能跑马,密不透风”,还讲“妙在空白”、“难得空白”、“空白是画”。如果一幅画面没有空白,就好像房屋没有窗户,气韵难以流通。中国画讲“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画留三分空,生气随之发”,空白可以给想象留下自由翱翔的空间。

在事物众多的大景别画面中,主体周围空白面积的大小往往会影响到主体的突出程度。主体事物周围空白较大,则主体比较容易突出,主体事物周围空白较小,则不利于主体突出。这一点在许多方面都可以找到例证,如北京的天安门北海公园白塔颐和园的佛香阁的周围都保留了足够的空白,这使得这些传统、经典的建筑在如今高楼林立的北京仍然能够保持突出醒目、高大雄伟的感觉

空白还可以使画面语言精练,因为空白的存在,画面中实体部分减少,使画面显得比较简单,一目了然,也易使画面显得空灵。

在处理空白时,首先我们要注意被摄事物的方位与朝向。“人有向背,物有朝揖”,日常生活中,事物往往是有方位和朝向的。在一般情况下,处理有方向性的物体时,在其前方留较多的空白。如在人的视线前方留较多的空白,在运动体的趋向方留较多的空白,同一物体往往在光线入射方留比较多的空白。注意空白的方位与朝向,要避免“闭门思过”式的画面构图。但也有例外,有时可以在物体后方留较多的空白,或在运动体的后方留比较多的空白,这都是为了追求特殊的效果。

在影视摄影中,处理画面空白还要考虑到影视前期分切拍摄、后期组接叙述的特点。影视中屏幕空间和屏幕运动均具有假定性,如果违反拍摄、剪接规律,就会难以真实地反映被摄场景、被摄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交流关系。一般来说,应该在相互联系的事物相向的方向留比较多的空白,而在相互联系的事物相背的方向留较小的空白。

影视空间可以分为画内空间和画外空间,单幅画面的空间失衡可以通过上下镜头的组接来恢复平衡。声音虽然不能以具象形式占据画面幅面,但是声音的远近、大小、方位却能实实在在地影响观众对影视空间的心理感受。因此,空白的处理必须考虑画画组接和声音的作用。

其次,我们要注意处理空白与实体的比例,不能太空,也不能太散。一般要注意两者之比最大不能大于1∶9,最小不能小于6∶4,不能造成均分画面的分割感。

画面中的空白并非真空,大面积空白,往往需要一些细小的变化,需要有一些细部的层次点缀,起到“破”的作用。空白不能成为一片死白,成为视线的禁区。如拍大面积天空,就要有一些云点缀或有鸟飞翔;拍大面积水面,就要有小舟、波纹、浮萍等来点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