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复杂电路的分析方法简介

复杂电路的分析方法简介

时间:2023-06-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解决复杂电路问题的基本方法有支路电流法、回路电流法和节点电压法,这里只介绍支路电流法和节点电压法。下面以图1-24电路为例说明支路电流法的解题方法及步骤。

复杂电路的分析方法简介

1.5 复杂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在物理学中,能够用电阻串、并联将电路化简,并用欧姆定律直接求解的电路,那是简单电路。在本节中,我们将介绍复杂电路的分析与计算,其主要内容是给定电路的结构及元件的参数,要求计算出电路中各支路的电流或电压,有时还要求计算元件的功率等。

不论实际电路如何复杂,它都是由支路和节点组成。因此,各支路电流和各部分电压必定遵循基尔霍夫的两个定律及欧姆定律。所以它们是分析与计算电路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工具。解决复杂电路问题的基本方法有支路电流法、回路电流法和节点电压法,这里只介绍支路电流法和节点电压法。

1.5.1 支路电流法

支路电流法是以支路电流为变量,根据KCL和KVL及欧姆定律,直接列出电路中的节点电流方程和回路电压方程,然后联立求解,求出各支路电流。

在电路中如果有b条支路,应用支路电流法计算各支路电流时,就必须列写出b个独立的方程。网络拓扑学理论指出:若电路中有b条支路、n个节点时,将有(n-1)个独立的节点电流方程和[b-(n-1)]个独立的回路电压力程。

下面以图1-24电路为例说明支路电流法的解题方法及步骤。图中电压源E1、E2和电阻R1、R2、R3均是已知的。

支路电流法分析计算电路的一般步骤如下:

(1)找出电路中的支路数(b条)、节点数(n个),给各支路设定电流并给出各支路电流参考方向,如图1-24所示。

(2)根据KCL,对(n-1)个节点列节点电流方程。

(3)根据KVL,对b-(n-1)个回路分别列出回路的电压方程。

(4)将(2)、(3)两步列出的方程联立求解,即可求得各支路电流的值。

【例1-5】在图1-24中,若E1=120V,E2=72V,R1=2Ω,R2=3Ω,R3=6Ω,求各支路电流。

解:该电路有3条支路,2个节点,即b=3,n=2。各支路电流及其参考方向如图中所示。应用KCL,对节点A有

I1+I2-I3=0

应用KVL,对其中的ABCDA回路、AEFBA回路分别可列出其回路方程,将已知数据代入,即得

2I1+6I3=120

3I2+6I3=72

联合各式解得I1=18A,I2=-4A,I3=14A。

【例1-6】在图1-25所示的桥式电路中,设US=12V,R1=R2=5Ω,R3=10Ω,R4=5Ω。中间支路是一个检流计,其内阻RG=10Ω。试求该检流计中的电流IG

解:此桥式电路的支路数b=6,节点数n=4,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如图1-25所示。应用KCL和KVL可列出以下六个方程:

节点A    I1-I2-IG=0

节点B    I3+IG-I4=0

节点C    I2+I4-I=0

回路ABDA   I1R1+IGRG-I3R3=0

回路ACBA I2R2-I4R4-IGRG=0

回路ABCD I3R3+I4R4-US=0

解得

将已知数值代入得

IG=0.126A

当R2R3=R1R4时,IG=0,这时电桥平衡。

电桥平衡时,除IG=0外,还满足UAB=0,故可视AB对角线为短路或开路或接入任意阻值电阻,都不会影响整个电路的计算。因此,在遇到桥式电路时,应首先判断其是否满足电桥平衡的条件。若电桥平衡,电路的分析计算就简单了。

由例1-6可知,当支路数较多而只求一条支路的电流时,用支路电流法计算,步骤极为繁杂。

1.5.2 节点电压法

节点电压法是以电路中的节点电压为未知量的电路分析法。所谓节点电压,就是节点对参考点的电位。因此,在应用节点电压法解题时,应在电路中先选一个参考点,其参考点的电位为0。n个节点的电路,有n-1个节点电压,利用欧姆定律或KVL即可由各节点电压求出各支路电流。这种方法用于多支路少节点的电路分析,由于方程数的减少而较为方便。尤其对有多条支路仅有2个节点电路的计算更为方便。

下面以图1-26所示电路为例,导出节点电压方程组,并指出其特点,以便掌握列写节点电压方程组的系统化方法。

电路中有4个节点,以D点为参考点,即UD=0,须求得A节点电压UA,B节点电压UB,C节点电压UC

按图1-26中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由欧姆定律和KVL可得各支路的电流为

由KCL得

节点A的电流方程:    I1+I2+I4+IS=0

节点B的电流方程:    I2-I3-I5=0

节点C的电流方程:    I3+I4+IS-I6=0

将I1~I6分别代入上述的3个电流方程,并联合求解方程组,就可求出各节点的电位,然后再求出各支路电流。

本章小结(www.xing528.com)

1.电路是电流的通路。电路由电源、负载和中间环节3部分组成。电路的作用是:①实现电能的传输和转换。②实现信号的传递和处理。

2.电路中的基本物理量有电流、电压(电位、电动势)、电功率等。任何电路都是在电动势、电压或电流的作用下进行工作的,对于电路的分析和计算就是要讨论电压、电动势和电流状态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在分析电路时,应先标出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参考方向是人为假定的方向,它是分析计算电路的依据。为了方便起见,常将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选择为关联参考方向。

4.电路的基本元件包括电阻、电感、电容及电压源和电流源。其中,电阻、电感和电容属于负载类元件;电压源和电流源是电源的两种表达形式,在一定条件下,电压源和电流源可以等效变换,而恒压源和恒流源是不能互相变换的。

5.电阻串联时,流过每个电阻上的电流相等;电阻并联时,每个电阻上的电压相同。两个电阻串联时的等效电阻为R=R1+R2,分压公式为

两个电阻并联时的等效电阻为R=figure_0025_0066,分流公式为

6.电路有3种状态,即有载工作状态、断路状态和短路状态。电路断路时电路中的电流等于零;电路短路时电路中的电流急剧增大,短路是一种电路故障。

7.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是反映电路中,对任一节点相关联的所有支路电流之间的相互约束关系;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是反映电路中,对组成任一回路的所有支路电压之间的相互约束关系。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用于节点时,其表达式为

∑I=0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用于回路时,其表达式为

∑U=0

8.支路电流法的出发点是以电路中各支路的电流I为未知变量,然后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列方程组并求解计算。其步骤如下:

(1)找出电路中的支路数(b条)、节点数(n个),给各支路设定电流并给出各支路电流参考方向。

(2)根据KCL,对(n-1)个节点列节点电流方程。

(3)根据KVL,对b-(n-1)个回路分别列出回路的电压方程。

(4)将(2)、(3)两步列出的方程联立求解,即可求得各支路电流的值。

9.节点电压法是以节点电压为未知数,应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列出(n-1)个方程求解节点电压,继而求出各支路电流的解题方法。

练习题

1.对一个已设出电流、电压参考方向的二端电路,如何识别是关联参考方向还是非关联参考方向?

2.下列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1)所谓线性电阻,是指该电阻的阻值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2)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与施加电压的极性无关,即它是双向性的。

(3)电阻元件在电路中总是消耗电能的,与电流的参考方向无关。

(4)根据式P=U2/R可知,当输电电压一定时,输电线电阻越大,则输电线损耗功率越小。

(5)电感元件两端的电压与电流的变化成正比,而与电流的大小无关。

(6)当电容两端电压为零时,其电流必为零。

(7)电路元件两端短路时,其电压必为零,电流不一定为零;电路元件开路时,其电流必为零,电压不一定为零。

(8)在稳定的直流电路中,电感元件相当于短路,电容元件相当于断路。

3.有110V、15W及110V、40W的白炽灯灯泡各一个,能否将它们串联接到220V电源上使用?

4.将两只额定电压都为110V,额定功率分别为60W与25W的灯泡串联接到220V的电源上,灯泡能否正常发光?为什么?若将两只相同的灯泡串联接到220V电源上又如何呢?

5.有一个220V、1000W的电阻炉,如将其电阻丝长度减少一半再按入电源,问此时该电炉的电阻、电流及功率是多少?

6.已知节日彩灯的电阻为20Ω,额定电流为0.1A,问应有多少只这样的灯泡串联,才能把它们接到220V的电源上?

7.一直流负载,额定电压5V,电阻为200Ω,问应串联多大电阻才能把它接到9V的电源上使用,并求串联电阻的功率。

8.某电阻负载接到220V的电源上时,电流为2.2A,问应串联多大电阻才能使电流为1A?这个串联电阻至少应有多大功率?

9.在一蓄电电池的两端先接一电阻R1=10Ω,测得其输出电流I1=0.5A,再换接一电阻R2=20Ω,其输出电流变为I2=0.3A,试求此蓄电电池的开路电压及内阻。

10.电路如图1-27所示,试求开关Q打开及闭合时,A、B和C、D间的等效电阻(图中各电阻的单位为欧姆)。

11.已知某复杂电路的一部分电路如图1-28所示,各电流表A0、A1、A2的读数分别为4A、2A、2A,R1=200Ω、R2=100Ω、R3=50Ω。求电流表A3及A4的读数。

12.用支路电流法求图1-29中的电流I1、I2、I3

13.用支路电流法求图1-30中的电流I1、I2、I3

14.已知电路如图1-31所示,试求各支路电流。

15.已知电路如图1-32所示,R1=5Ω,R2=3Ω,R3=20Ω,R4=42Ω,R5=2Ω,US1=45V,US2=48V,试求各支路电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