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行之三:我国食品安全政策的长期执行力

行之三:我国食品安全政策的长期执行力

时间:2023-06-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食品安全政策执行力调整的长期性,直接反映在食品安全在一个较长时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性解决的客观事实上。其次,从食品安全问题的全面爆发到政府的食品安全政策制定与执行之间存在时间差。食品安全及其政策执行力始终是一个历史进程的动态存在,其最终的走向和结果取决于历史发展本身。

行之三:我国食品安全政策的长期执行力

2012年发布的一项针对食品和药品安全的统计调查数据显示[5],当前公众对我国食品安全现状总体持不乐观态度,45.60%的受访者认为“不太安全”,还有27.76%的受访者认为“很不安全”,这意味着73.36%的人对当前中国食品安全状况不放心。同时,该项调查还认为,中国食品药品的行业发展及其监管政策的“转型”将会是一个渐进而相对漫长的过程。这项调查所反映的数据以及结论,支持了中国食品安全政策执行力调整的长期性的判断。

食品安全政策执行力调整的长期性,直接反映在食品安全在一个较长时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性解决的客观事实上。这是由食品安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所决定的。关于食品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可以通过建立一个简单的数据对应模型来加以对比和说明。

关于美国食品安全与GDP的对应关系,为了更好地揭示食品安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关联,通过将美国历史上的重要食品安全年份与该年份美国人均GDP相对照,形成一个事件与人均GDP的对照关系模型,即表3-1。表3-2则对应罗列了中国自2003—2013年人均GDP及相应年份中的主要食品安全事件。

表3-1 美国食品安全重要年份的GDP对应关系

续表

表3-2 中国2003—2009年度经济数据及相应年份中发生的主要食品安全事件

续表

(www.xing528.com)

从上述对应关系中,可以提取几个重要的事件/GDP关系。首先是食品安全事件集中爆发时的社会人均GDP水平。从美国的食品安全历程看,1853年媒体揭露“泔水奶”事件时,美国的人均GDP为2707美元,而中国人均GDP达到相应水平的是2007年,为2652美元。在这一年,中国开展了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专项整治,这是一项由国务院牵头组织的全国性的食品专项整治行动。如果就此做一简单的归纳,可以认为人均GDP 3000美元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食品安全来讲,应该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标志。当经济发展达到这样一个水平时,食品安全问题有可能成为一个全局性的社会问题而集中爆发。这体现了经济发展水平对于食品安全形势的影响和促动。

其次,从食品安全问题的全面爆发到政府的食品安全政策制定与执行之间存在时间差。以美国为例,“泔水奶”事件的揭露是在1853年,而第一部联邦法规的颁布是1906年,相距53年;而若以1938年颁布的更为成熟的联邦法为时间点的话,则相距长达85年。这种时间差,是法制滞后的客观体现。同样的时间差也存在于英国的发展历史中。1820年阿库姆的《论食品掺假和厨房毒物》与此后1860年英国的《反掺假法案》相距40年,与1875年的《食品与药品销售法》相距55年。从英美两国的食品安全历史发展的轨迹来看,从事件的爆发到相关食品政策制定出台,再到食品政策执行的效果体现,大体上都要经历七八十年的时间。

当然,这个时间段的存在绝不是一种机械式的时间差异论。在这个时间差的背景后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因为,每个事件或阶段都对应着十分显著的经济发展水平。1853年“泔水奶”事件爆发时,美国人均GDP为2707美元;1906年颁布第一部食品法规时,人均GDP为6416美元;1938年食品法案颁布时,人均GDP为8285美元;1952年美国进入“食品加工黄金期”时,人均GDP为15195美元;而美国进入所谓的“新型食品应对期”是在1969年,当时的人均GDP为22337美元。这样一个经济发展的背景,为解读中国食品安全形势提供了有益的借鉴。2008年,中国爆发“三聚氰胺”事件时,人均GDP是3414美元;2009年,《食品安全法》颁布时,人均GDP是3748美元。在食品安全背后的经济发展水平,对于食品安全政策执行力的影响和制约程度是可想而知的。仅从经济发展水平的时间轴上看,中国面对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时需要有长期性的思想准备。

食品安全的历史性以及由此产生的政策执行力的限度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客观事实。只有准确把握食品安全的历史性和政策执行力的限度,才能对食品安全的现状做出客观准确的判断,才能正确地把握好政策执行力的走向和评价。对于政策执行力而言,任何超出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要求和努力,无论是在认识论范畴还是方法论范畴,都只能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食品安全政策执行力同样如此,在面对复杂而严峻的食品安全现状时,必须清醒把握问题的症结和社会所处的历史大环境,而不能过于依赖所谓的行政权威和强制力、忽视社会现实的承受力,凭主观甚至是理想化的愿意来制定、引导和执行相关食品安全政策。实践证明,脱离了历史限度的食品安全政策,其执行力在满足政策预期与效果的契合程度方面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食品安全及其政策执行力始终是一个历史进程的动态存在,其最终的走向和结果取决于历史发展本身。

【注释】

[1]《崔永元获两会好声音:我哪知道1%不合格奶粉在哪里》,http://ent.ifeng.com/idolnews/special/2013lianghui/content-3/detail_2013_03/05/22727708_0.shtml。

[2]《玺乐美素停产曝洋奶粉乱象》,《南方日报》2013年4月8日。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29页。

[4][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第154页。

[5]唐民皓:《食品药品安全与监管政策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1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