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计划经济对执行力的长期影响

计划经济对执行力的长期影响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计划经济本身的不可执行养成了中国人吃大锅饭、偏计划性分配、轻绩效的文化等,这些都对中国人的执行力文化构成了相当大的影响。无疑,这种社会风气对今天的很多组织、个人提升执行力是致命的打击。

计划经济对执行力的长期影响

计划经济是通过指令性和指导性计划来进行管理和调节的国民经济。它将政府这一“有形的手”对经济的干预作用作为核心的资源配置方式,作为主流经济模式,在我国实行了几十年。时至今日,中国仍有相当领域实行着实质性的计划经济。可以说,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国民经济、社会形态,也深刻地影响了每一个组织,甚至是每一个人。

1.计划经济本身存在执行上的缺陷

不可否认的是,计划的力量是强大的。“一双有形的手”,在一定范围和一定时期内可以适应社会生产的要求,尤其在战时、重大灾害等特殊时期。但随着国民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经济联系日益复杂,这种经济体制的负面影响就逐渐暴露出来了。

在经济运作过程中,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资源的配置建立在这样两个前提上:一是中央计划部门对社会的一切经济活动拥有全部信息;二是全社会利益一体化,不存在相互分离的利益主体。但是两个前提目前都无法成立。

从信息方面来说,在当今经济发展阶段,人们的需求极其复杂,变化极快,由此产生海量信息。要把在社会各个角落里分散的海量信息收集起来,及时传输到中央计划机关去,是不可能的。即使中央计划机关掌握了所有信息,而要在以日、月计的时间内求解一个含有无数个变量的均衡方程组,将计算结果变成各个部分间相互衔接的统一计划,并把它层层分解下达,直到基层执行单位,更不可能。

从利益方面来说,要求社会的一切经济组织摒弃自己的特殊利益和要求去执行计划也是不可能的。这点违反了组织的本性、人的本性,至少是现阶段的本性。因此,至少在现今物质生活尚未极大丰富之前,利益的绝对统一是不现实的假设前提。

计划经济的两个假设前提在现阶段无法实现,所以计划经济本身存在执行上的缺陷。

2.长期计划经济对中国企业缺乏执行力的深刻影响(www.xing528.com)

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混杂、过渡、交叉等不可避免。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有着本质区别。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残酷的竞争,以业绩目标为导向。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体,都必须在所谓的企业市场和人才市场上进行打拼,只有具备极强的目标执行力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生存下来。计划经济本身的不可执行养成了中国人吃大锅饭、偏计划性分配、轻绩效的文化等,这些都对中国人的执行力文化构成了相当大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潜规则”已经很多了,而长期计划经济又给“潜规则”添砖加瓦。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从社会主体之间的关系来看,个人与国家、个人与集体、集体与国家之间是“无限责任”的关系,并被衍化为“无责任”关系。我国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公民基本上都成了公有制的国营或集体单位的职工(在农村则是公社社员)。

在生产资料面前大家处于平等地位,每个人都对所在的单位或集体承担无限责任,同时,单位和集体也对每个成员承担无限责任。在这种体制下,理论上个人有义务发挥最大的能动性,对国家和集体应毫无保留地贡献一切力量。在这听似神圣但却难以执行的无限责任体系下,最终结果却相反,问责的淡漠导致了实质上的“无责任”。“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成为社会的主流现象,个人与组织之间实际上已经是“无责任关系”了,人们总是希望别人能够承担更多的责任。如果未达成而无须承担责任,达到目标也没有相应的激励,那么执行就成了无根之木。今天为数不少的中国人对组织、目标的低责任心,很大程度上是受长期计划经济“无责任关系”的惯性影响。

计划经济不仅在客观上消灭了责任,也在极大程度上弱化了压力。计划经济时代缺乏生存的压力,而市场经济是残酷的竞争,甚至比我们想象得更残酷、更激烈。一个组织、一个个体,如果缺乏压力,必然走向安逸享受,那将无法实现超越与突破,无法实现强执行力。现在很多中国人觉得压力大,那是和过去比;与西方市场经济培养出来的职业经理相比,我们要舒服得多。更何况,以目前中国企业所处的环境来看,我们还远远落后,必须奋起直追,必须付出更大的代价,否则未来的发展堪忧。长期计划经济给中国人塑造了一个无压力的氛围与习惯,这对中国企业的发展来讲都是需要克服的现实障碍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各级干部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监督机制,政绩工程、虚假业绩、浮夸风等都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峰,形式主义大行其道。计划经济下的指令性计划,几乎不可能做到符合实际情况而不犯主观错误。在这种情况下,执行计划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但是,这种运行体制却运行了几十年,深入分析下来,就是因为形式主义的盛行,欺上瞒下。计划经济其实也是强调“执行”的,但是,无论是计划,还是执行,在这种经济体制下都是一种形式主义,看似在执行,实际上却没有实际价值。形式主义、应付、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浮夸等风气在长期计划经济的培育下影响了数以亿计的国人。这些习惯甚至已经深深地植入他们的思想,并且向下传播给他们的徒弟、下属、后辈。无疑,这种社会风气对今天的很多组织、个人提升执行力是致命的打击。

经历了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人已经认识到市场经济的重要意义,开始融入到全球的市场竞争中,政府也正在朝着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方向努力;但是,国内仍有不少未突破计划经济思维束缚的国有企业以及具有此类特征的企业领导。更为严峻的是,长期计划经济对人们思维、观念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即使在非国有企业里,无责任、无压力、形式主义等仍然是一种相当普遍的风气与潜意识。长期计划经济的负面影响不可能轻易就能消除,但是如果我们对此能有清醒的认识,那么就能有充分的准备对症下药,并最终改变这个习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