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荷兰水资源管理的历史发展

荷兰水资源管理的历史发展

时间:2023-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荷兰的水资源管理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这期间荷兰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地排水设施建设。目前,荷兰约50%的土地埋设地下排水管,每隔10m开挖排水沟。荷兰1976年颁布控制地表水污染法时,全国仅15%的废水经过处理后排放。目前,荷兰97%的家庭和工业废污水都经过污水处理厂的生物处理后达标排放。目前,荷兰的水资源管理已成为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性学科。

荷兰水资源管理的历史发展

荷兰的水资源管理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880年前,主要是解决洪水和海潮的威胁问题。通过修建必要的堤防、大坝等工程,建立起必要的防洪体系。

第二阶段是1880~1950年,主要是解决排水和供水问题。由于海平面的上升和土壤板结、地下水开采等原因,引起了地面持续沉降,(大约200年左右,土地沉降1m)。特别是围海造田地区土地低洼,土壤含盐量高,必须修建完善的排水系统,才能满足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这期间荷兰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地排水设施建设。目前,荷兰约50%的土地埋设地下排水管,每隔10m开挖排水沟。通过地下排水管、排水沟、干渠最终将水排入运河,送入大海,使地下水位得以降低。荷兰的风车曾经作为荷兰排水的主要动力,为荷兰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地保障。目前,排水设施已改为电排,抽水站由计算机根据水位控制,控制运河水位误差不超过4cm。纵横交织的排水设施,保障了荷兰各方面的正常运转。

第三阶段是1950~1985年,主要是解决水资源保护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洲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大量未经处理的废水排入河中,使流经荷兰的三条主要河流污染日益严重。荷兰1976年颁布控制地表水污染法时,全国仅15%的废水经过处理后排放。同时,莱茵河沿岸国家也面临类似的情况。1971年秋天,莱茵河水质降至有史以来最低水平,中下游水生动物全然绝迹。为了解决水污染问题,5个莱茵河沿岸国家作出共同治理河流污染的决定,增加整治费用,使河流水质逐步得到了改善。目前,荷兰97%的家庭和工业废污水都经过污水处理厂的生物处理后达标排放。在大力加强水资源保护的同时,荷兰非常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www.xing528.com)

第四阶段是1985年至今,主要是加强水资源综合管理和促进可持续发展。荷兰的水资源综合管理主要考虑三个方面:一是将水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管理各种水体(如地表水与地下水)和水的各要素(如水量与水质),管理的重点是供水、废水排放和废污水处理。二是充分考虑水、土地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管理的重点是洪泛区管理、侵蚀控制、非点源污染、湿地和鱼类环境保护、农业排水系统管理、保障生态和旅游用水等。三是根据水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管理,充分研究水对经济发展促进和制约作用,使水资源管理和供用水能够促进和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总之,对资源综合管理就是系统地考虑水资源与其他自然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等的关系,对水资源持续、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管理等进行统筹规划,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公众广泛参与,建立起合理的体制、政策、法规、经营机制,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

目前,荷兰的水资源管理已成为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性学科。在荷兰水利总局的人员结构中,土木工程师的比例正在逐步下降,目前已不超过50%,而从事环境、经济、生态以及心理学等方面专业人才所占的比例,却在逐步上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