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0世纪50年代的流行色:男女服装的蓝黑灰主色调

20世纪50年代的流行色:男女服装的蓝黑灰主色调

时间:2023-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到了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全国开始了“大跃进”运动,中国人在穿着上更趋向实用、结实、朴素,逐渐形成了蓝、灰、黑的时代。服装便首当其冲。70年代中后期,有一种服装款式在领导时尚的潮流,那就是军用服装。这种洗旧的军装成为当时最时髦的服装样式。图104蓝制服样式源于中山装,是20世纪60年代最常见的男子服饰图105绿军装是“文革”时期青年人特有的时装

20世纪50年代的流行色:男女服装的蓝黑灰主色调

1949年后,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社会成功地营造了一种独特的价值系统,在这个系统里,朴素成为普遍崇尚的形象价值。强大的社会舆论制造了这样一种政治逻辑:爱美是资产阶级的本性,而朴素乃无产阶级的本色。所以,人们竞相比赛朴素,以朴素为荣耀。

然而,这种朴素不是人们自身的,而是社会要求的,并赋予了强烈的政治意义。人们不得不以“朴素”来装饰自己,否则可能会引“祸”上身,一不小心就可能被贴上某种阶级的标签。也就是说,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是一种扭曲人性的朴素。

除了政治因素的干扰之外,这一时期中国人的衣着消费也受经济发展的客观限制。越来越纯粹的计划经济使生产失去了活力,造成了产品的单调划一和短缺。生产不足,消费也就无从谈起。当时的口号是“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经济发展不起来,供给自然无从保障。另一方面,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片面追求重工业产值产量的增长,造成了轻工业的不发达,衣着材料或服装生产根本就没有被列入“大计划”。

到了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全国开始了“大跃进”运动,中国人在穿着上更趋向实用、结实、朴素,逐渐形成了蓝、灰、黑的时代。无论是工厂、农村,还是机关、学校农场,人们穿着的款式与颜色渐渐趋同,进而形成整齐划一的局面:男子都以旧中山服、旧军服等为主,女子多数穿蓝、黑、灰的两用衫。如果说男女服装有所区别的话,就是一些女性在无性别特征的外套下内搭了小花的两用衫,把花领子翻在外衣领子的外面,这也算是一种对服装款式和色彩的调剂变化了。

中国进入60年代,连续三年困难时期,不仅使粮食大幅度减产,棉花也连年歉收,纺织品、针织品生产都比往年有所下降。这个时期又受计划供应的限制,因为布票的数量比较少,棉布、服装、日用纺织品都要收布票,因此人们在购买纺织品的时候,都要考虑充分利用,买布时考虑布面要宽、要结实,衣服做好以后要能多穿几年,所以在色彩上也只能是选用中性的、比较朴素的颜色,例如黑色、灰色、蓝色或一些比较耐脏、耐洗的颜色。从这时开始,原来的蓝、黑、灰服装的地位更进一步巩固了。

1966年开始了为期十年的动乱,在极“左”的路线指引下,进行了一系列的“破四旧”活动。所谓“破四旧”,就是除旧文化、旧思想、旧风俗、旧习惯。服装便首当其冲。“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就把人们的生活习惯给改变了,高跟鞋改为平底鞋,不准留长发,不准穿长衫马甲(封建的东西)、西装(崇洋媚外)、旗袍小资产阶级情调),服装色调也只有绿色或黄色、灰色、蓝色了,衣装简单而单调。男剪平头(叫工人头),女剪短发(叫革命头)。一时间穿解放鞋、平底鞋、军装、中山装、工人服就成了中国人统一的服饰格调。谁也不敢奇装异服,为穿衣打扮去冒天下大不韪之事。很多受人们欢迎的服装面料和服装款式被莫名其妙地戴上了“四旧”的帽子,本来是一些正常的穿着,只是稍稍鲜艳一点,就被指责为“追求资产阶级生活方式”。这时,服装款式与颜色更加单调起来。

当时人们对着装有个“老三样、老三色”的说法。“老三样”就是干部装、中山装、人民装;“老三色”就是蓝色、灰色、黑色。足见在那个时代灰暗统一的服装背后,人们的精神气质单调、压抑到何种程度。(www.xing528.com)

虽然在“老三样”和“老三色”统治下,人们的穿着打扮朴素、单一,但人们还是想尽办法在此基础上穿得鲜亮一些。如中年妇女穿灰色条纹、叠门襟的两用衫;男子穿灰、蓝色的中山服,穿方口布鞋,戴草绿色的解放帽。小学生也不例外,当时的小学生都要参加红小兵,也穿起了绿军装。但孩子们是爱美的,家长们也不愿让孩子穿得太单调,不少家长在面料上想办法。例如用咖啡色的灯芯绒,做成立领的罩衣穿在小军装的外面,上面绣一点小花显得稚气。女青年的穿着也受到影响,除去两用衫、对襟棉袄之外,到了夏天也只有穿一些浅色的衬衫。

70年代中后期,有一种服装款式在领导时尚的潮流,那就是军用服装。当时的年轻人要是穿上一身草绿色的军装,那是无限风光的一件事。这种洗旧的军装成为当时最时髦的服装样式。在“全国人民学习解放军”的口号下,军装已经成为一种身份的标志,是一种纯政治色彩的服饰。军装还需要军帽、军鞋和军用挎包的配合,一般以“的确良”和棉布为面料,“文革”期间几乎所有人的衣服都仿军装式样。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盛行绿军装,尤其是青少年,都以穿军装为荣,以至于连草绿色的廉价布匹也成了当时最为畅销的商品。对于弄不到军装的人来说,有顶军帽戴着也是好的,由此还曾在部分地区引发了一股抢军帽、抢军用挎包的现象。

图104 蓝制服样式源于中山装,是20世纪60年代最常见的男子服饰

图105 绿军装是“文革”时期青年人特有的时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