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今丝路文明探究

古今丝路文明探究

时间:2023-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26 年山西夏县西阴村的仰韶文化遗址出土了半个蚕茧,经检测,这半个蚕茧距今已有5600~6000年,被认为是中国茧丝绸史上最为重要的实物证据。于1984 年出土于陕西省石泉县的鎏金铜蚕,则是见证古丝绸之路的重要文物,可以说证实了丝绸之路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纽带作用,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养蚕缫丝技术与丝织品贸易在汉代中西贸易交流中的重要地位。图3-12鎏金铜蚕图3-13龙蚕形玉

古今丝路文明探究

中国是最早发现与使用蚕丝的国家,大量的考古发现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1926 年山西夏县西阴村的仰韶文化遗址出土了半个蚕茧,经检测,这半个蚕茧距今已有5600~6000年,被认为是中国茧丝绸史上最为重要的实物证据。这半个蚕茧的发现使黄帝及元妃嫘祖“育蚕、取丝、造机杼作衣”等传说得到了实物佐证,更是证明了中国是世界蚕桑的发源地。钱山漾遗址于1956年和1958 年出土的绢片、丝带、丝线等一批尚未碳化的丝麻织物,距今已有4200~4400年,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家蚕丝织品。

河南省荥阳青台遗址的瓮棺葬内出土了距今约5500 年的纺织物残片。棺内葬一呈蹲坐姿势的婴幼儿,出土时骨骼保存完整,在婴幼儿头骨与肢骨上粘附有灰白色碳化丝织物。

在我国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纺轮(图3-11),其中以陶纺轮居多,陶纺轮上有的刻着简单的纹样,还有的绘制着彩色的图案,当纺轮旋转时,这些图案就会产生各种视觉效果,除了美观,还给人神秘的感觉。纺轮是最原始的纺绩工具,也是证明原始纺织业存在的实物。纺轮的形状一般呈扁圆形或扁矮的馒头形,中间穿一孔,直径约0.5~0.6厘米,用料有陶、石、骨之分。

1956年在成都出土了战国时期金属嵌错宴乐、采桑、攻战图像的铜壶,在壶身第一层右面一组为采桑图像,表现了当时广泛种植农桑的生活景象。

图3-11 根据出土纺轮所绘示意图(郑亚辉绘制)

蚕纹象牙杖首饰,于1977年在宁波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是距今7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遗存。其制作精细,外壁雕刻有编织纹和四条两两相对、像是蠕动的虫纹,虫头圆,两眼突出,体屈曲状,其身上的环节数均与家蚕相似,疑似野蚕。(www.xing528.com)

于1984 年出土于陕西省石泉县的鎏金铜蚕(图3-12),则是见证古丝绸之路的重要文物,可以说证实了丝绸之路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纽带作用,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养蚕缫丝技术与丝织品贸易在汉代中西贸易交流中的重要地位。

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虢仲墓出土的龙蚕形玉是蚕桑神话的最佳考古实证(图3-13)。龙蚕形玉的躯身为蚕,首尾共8个腹节,蚕背上有一立鸟,或为象征太阳的金乌鸟。玉、蚕、龙在中国墓葬文化中发挥的作用有沟通天地、引导墓主或墓主灵魂升天等。这件龙蚕形玉是目前已知的最早代表蚕、龙关系的实物,也是说明中华民族的玉文化、龙文化、蚕桑文化的传播与交融的最佳考古实例。

图3-12 鎏金铜蚕(郑亚辉、冯路绘制)

图3-13 龙蚕形玉(郑亚辉、冯路绘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