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内基于证据意识的学生学习方式研究进展

国内基于证据意识的学生学习方式研究进展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纵观目前国内外对学习方式及证据意识的研究,可以发现具有一些共同点。然而,关于证据意识的研究现在还没有专门的论著问世,将化学学科学习方式与证据意识结合起来研究的更是鲜有报道。本书尽量以较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来研究中学化学中基于证据意识的学生学习方式。

国内基于证据意识的学生学习方式研究进展

新课程改革的大趋势是,教师不是大量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思考。学生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创造性的活动。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在探究中解决问题。我国学者在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国内关于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习方式现状、学习方式与学习结果的关系、学习方式的影响因素及学习方式的变革等几个方面。对学习方式的特点的探索,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见解。钟祖荣教授指出学习方式的四个特点:第一,社会历史性(最本质特点);第二,整体性、抽象性和概括性;第三,价值判断性;第四,多样性(内在特点)、差异性和可选择性。孔企平教授则通过分析有关文献概括出学习方式的特点:学习方式是教学过程中的基本变量;学习方式是一个组合概念;学习方式反映了学生完成认知任务时的思维水平。孔企平教授认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当前在课堂中存在的单一、他主与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推广研究性学习、动手做的活动、在计算机环境中学习、小课题与长作业等,强调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余文森教授则提出发现学习、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共同的本质特征,即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在以上基础上,王振平在其硕士论文中提到,现代学习方式还具有主动性、独特性、独立性和体验性的特点。

国内开始关注教学中的证据意识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侧重介绍西方教学情况,如首都师范大学叶小兵教授翻译的英国学者蒂姆·洛马斯(Tim Lomas)所著《历史理解的教学与评价》一书中的“证据”一章、陈新民的《英国历史教学中的史料研习》、《英国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经验及启示》等。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受到当时高考教育制度的影响,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问题越来越引起历史教师与专家的关注。然而针对化学教学中证据意识的研究相对较少,相关的研究成果也不多。

近年来,世界各国在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领域积极推进改革,出现了一些新的教与学的方式和方法。其中,基于证据的学习为其中之一。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杨明全、吴娟指出,基于证据的学习的基本特征是:学习目标具有发展性;学习内容具有问题指向性;学习活动具有综合性。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方式中,学生要综合运用信息解决问题,他们在学习上更加积极并能够发展各种技能,因此它要比阅读或听讲更加有效。

纵观目前国内外对学习方式及证据意识的研究,可以发现具有一些共同点。在理论方面目前研究较多的是:对学习方式的含义进行界定;探讨学习方式划分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将学习方式进行分类;探究学习方式的特点;对各类型的学习方式的含义进行界定,分析其特点和实施方法等。在学习方式的变革方面研究较多的是:探讨学习方式变革的原因;提出学习方式变革的方向和原则;探索学习方式转变的策略。现有较多相关的证据意识的研究集中在历史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是证据意识的培养,提出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对其价值和意义也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论述,这体现出了学术界对中学历史教学中证据意识培养问题的关注。然而,关于证据意识的研究现在还没有专门的论著问世,将化学学科学习方式与证据意识结合起来研究的更是鲜有报道。(www.xing528.com)

本书尽量以较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来研究中学化学中基于证据意识的学生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下,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先进的教育手段与方法,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做出相应的转变,让学习者经历一种主动参与、合作交往、创新实践的学习过程。

在学习方式多样化的环境下,手持技术开始进入课堂教学。我国将手持技术仪器引进中学教学只有不到20年的时间,且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于数学物理与化学等学科教学领域。其中化学领域的研究多侧重于手持技术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而在新课程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将手持技术整合于化学常规教学中,作为培养学生证据意识的一种方法。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大数据时代学校教育教学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和改进学习行为、变革传统课堂,构建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的智慧学习模式,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