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个体差异与人才发展的创新路径

个体差异与人才发展的创新路径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一个经过教育和培养的人,完全有可能成为具有某种特长或专长的人,从而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或创造出生存的价值。并不断研究个体差异,发展个体特长,为各种人才的成长提供条件,打好基础,使受基础教育的群体呈现绚丽多彩的统一。那种追求完全趋同、整齐划一的观念和做法,不符合人与人之间千差万别的实际,也有悖于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强求划一,往往压抑人的主体性的发展和增强,甚至导致天才被扼杀。

个体差异与人才发展的创新路径

此处所讲的个性,特指人的主体性而非人的一般本性,也即人的天赋、后天培养和增强的人的主体意识及素质。人的主体性是人在与客体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在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充分发展每个学生的主体性,使未来的人才具备更多更强的开放性、创新性和进取心,这是未来知识经济对人才开拓精神、竞争意识、信息观念、时间观念等基本素质的要求。一个人正是由于确立了主体性,才能有开放性;有了开放性,才能拓展视野,寻求发展和接受挑战,才能产生竞争观念;为了竞争,就需要不断审视自己,就必须进一步学习掌握新的知识和信息。唯有如此,人将变得更加愿意接受新事物、新经验、新变化以及新的知识和信息,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树立尊重他人、团队精神等观念。如果从理论和实践上再作探讨,我们同样可以发现,每个人都不可能和他人相同,只能是众多人中的这一个,而且所有的人也不可能都成为专家和学者。但一个经过教育和培养的人,完全有可能成为具有某种特长或专长的人,从而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或创造出生存的价值。这一认识既有利于计划经济条件下人们选择从事职业时“从一而终”观念的转变,也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丰富的、多层次需求的实际。

要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基础教育就应承认差异(并非否定基础教育应有统一目标和要求)。并不断研究个体差异,发展个体特长,为各种人才的成长提供条件,打好基础,使受基础教育的群体呈现绚丽多彩的统一。那种追求完全趋同、整齐划一的观念和做法,不符合人与人之间千差万别的实际,也有悖于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每个人不可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客观虽尽力如此),不可能用同样的速度,沿着唯一的途径,达到相同的终点。强求划一,往往压抑人的主体性的发展和增强,甚至导致天才被扼杀。一个出色的教育工作者,应真正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使每个人的潜能都得到长足发展。知识经济的主体是掌握高新技术和具备创新意识的人,人的主体意识、素质的培养和增强又需要通过教育来实现,那么基础教育还应——(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