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臣子靠投其所好术巧契帝王

臣子靠投其所好术巧契帝王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帝王也是人,兴趣爱好各不相同,那些怀有不同动机的臣子,投其所好,一拍即合。“金帛之赐,日至其家”,人称“神鸡童”。明宣宗朱瞻基好斗蟋蟀,一时间衙役有因进蟋蟀而升官发财,百姓则有捕不到好蟋蟀而家破人亡。运用投其所好进谏术必须动机纯正,将健康的兴趣爱好作为激浊扬清的契机,切不可趋炎附势,曲意讨好。话不投机半句多,两人不欢而散。投其所好谏诤术,实质上就是说话技巧和心理因素的技法。

臣子靠投其所好术巧契帝王

  韩非子说:谏诤之难,不在于自己要有足可进言的见识也不在于把自己的意见表达清楚,更不在于要有足够的胆量、勇气把话说完,而在于如何看透对方喜恶心理,然后根据其需要,提出自己的意见。

  宋代吴曾也说过:“人喜则言语易人,怒则言语难入”。帝王也是人,兴趣爱好各不相同,那些怀有不同动机的臣子,投其所好,一拍即合。

  越王勾践最欣赏英勇的人,于是,国民多半表现得勇敢无畏,视死如归。

  楚灵王喜欢细腰美女,于是,宫中美女纷纷“减肥”,结果饿死不少。即有“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之说。

  齐桓公好色且妒心颇重,于是就有竖刁这种人把自己阉割了以后,跑去管理后宫;他嗜好美味,易牙把自己的长子蒸了端给桓公品尝;一时间他喜穿紫色衣服,所以国人都赶时髦,也穿起紫衣,于是市面上的紫色布料价格高涨,为素布色料的五倍。

  燕王哙喜欢才子,他装着一副贤明的样子,向臣下子之示意要禅让王位给他。他以为这样做,子之必会拒绝,自己可保王位不丢,且能换来美誉。子之了解到哙喜欢虚名的特点,便故意装着不愿意接受王位,燕王很高兴,然而不久,子之便将王位篡夺了。

  齐宣王喜好众多乐人合吹竽,于是有了南郭滥竽充数之人。

  汉武帝喜欢神仙,于是朝廷屡屡招募方士去海岛、深山采集长生不老之药。

  南朝宋武帝刘裕爱整洁,于是吏部何敬容为迎合皇上,经常用胶水梳理鬓发;衣服不平整,就光着身子用体温熨压,盛夏时节,脊背都晒成桔红色了。

  唐玄宗晚年喜爱斗鸡之戏,召长安宜阳里人、七岁贾昌人宫,为五百斗鸡小儿之长,给予特别的宠幸。“金帛之赐,日至其家”,人称“神鸡童”。

  明宣宗朱瞻基好斗蟋蟀,一时间衙役有因进蟋蟀而升官发财,百姓则有捕不到好蟋蟀而家破人亡。民谣讥讽明宣宗:“促织翟翟叫,宣德皇帝要”。

  人的兴趣各有不同,有好的喜好,也有坏的恶习,它们都来于一定欲望的可能给予的满足。运用投其所好进谏术必须动机纯正,将健康的兴趣爱好作为激浊扬清的契机,切不可趋炎附势,曲意讨好。

  孟子起初谏齐宣王施行仁政,齐宣王一点儿不感兴趣。话不投机半句多,两人不欢而散。孟子再次谒见齐宣王时,换了话题,问:“大王您曾告诉庄暴,说您爱好音乐,有这么回事吗?”

  齐宣王好色、好乐、好货、好勇,见孟子提及音乐的事儿,来了精神:“我并不是爱好古典音乐,只是爱好一般流行的音乐罢了”。

  孟子说:“只要您非常喜好音乐,那齐国便会很不错了。无论是现在流行的音乐,还是古典的音乐都是一样的”。齐宣王说:“这个道理可以说给我听听吗?”

  孟子说:“一个人单独欣赏音乐快乐,跟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究竟哪一种更快乐呢?”

  齐宣王不假思索地说:“当然跟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

  善谏的孟子接过宣王感兴趣的话题,由音乐巧妙地过渡到政治,劝谏宣王与民同乐,君民休戚,以达到治理社稷的目的。

  《以致为谏》一章中说道,春秋时,晋灵公贪图享乐,建造九层之台,天下人怨声载道,晋公却拈弓搭箭,大臣若来劝谏就射死。荀息来见君王,说是表演个小魔术让灵公开心。晋灵公便笑逐颜开。当他看到荀息把十二个棋子垒起来,然盾又加鸡蛋,紧张地喊出:“危险,危险呀!”荀息就势进谏,眼下情势危如垒卵。灵公心领神会,于是停下了工程。

  《以陷为谏》中的淳,抓住楚庄王喜好猜谜的特点,将规劝言辞编成谜语,让君王猜测,既迎合了庄王的兴趣,又陈述了政见,可谓是一箭双雕,两全其美。

  另据史书记载,邹忌闻知齐威王:“淫乐”(喜爱音乐),便乘机以“琴理”进谏,结果一拍即合,大受赏识,第二天,齐威王便沐浴而召之,拜邹忌为国相。(www.xing528.com)

  心理学表明,人的心理现象包括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和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心理,这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是社会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它调节着人的一切言行。

  情感引导行动。积极的情感,比如喜欢、愉悦、兴奋往往产生理解,缩短心理距离,进而扩展和延伸话题;而消极的情感,比如讨厌、憎恶、气愤等则带来排斥、拒绝,要使别人对你的规劝,由漠然处之转为兴趣盎然,就要最大限度地引导,发现对方闪光点,激发对方兴奋点,寻找对方兴趣点,在双方之间架起感情的桥梁

  投其所好谏诤术,实质上就是说话技巧和心理因素的技法。它利用语言条件,对现实生活中丑恶的、不合理的、可笑可鄙的现象,在欢悦的娱乐里,予以揭露和鞭笞,把善和恶的力量推向激烈的较量旋涡。

  《列子·黄帝》载:春秋时期,一天,惠盎去规劝宋康王,宋康工很是冷淡。一边很不耐烦地顿着脚,一边声色俱厉地对惠盎说道:“我所欣赏的人,应该是既勇猛又力大无穷的壮士,而不是那些想要施行仁义的人。先生你来这里有何指教?”惠盎回答:“我有这样的本事:可以让那些壮士虽然勇猛,但他的刀剑却刺不进别人的身体;虽然力气大,但脚却打不倒别人。大王,您对此事感兴趣吗?”

  宋康王高兴地点了点头:“非常有兴趣,我就是爱听这类事。”

  惠盎侃侃而谈:“‘刺之不入,击之不中’这种本领,对我来说简直不算什么,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耻辱。我另有一种本领,使人虽勇猛却不敢刺别人,虽有力气却不敢打别人。不过,虽然不敢刺、不敢打,但说明他不曾有刺人、打人的想法。我还有一种本领,可以使人连这种想法都不会产生。

  “一般来说,没有刺人、打人、伤害人的想法,就是因为没有爱利之心。我更有这样的一种本领,能使天下所有的男人、女人莫不欢欣和睦,且都有爱利之心。这不比那些勇猛多力的壮士更有本事吗?有这种本事的人应比卿、大夫、士、民四类人都强,其地位应在卿之上。大王难道对这种人不感兴趣吗?”

  宋王一拍大腿:“这正是我想得到的人啊!”

  惠盎这才亮出劝谏的底牌:“孔子墨子就是这种人。孔子、墨子没有疆土,却是君王;没有爵位,却为百姓之长。天下丈夫、女子莫不伸长脖子、踮起脚跟盼望孔子、墨子给他们带来安定、和平和利益。

  “如今,大王是拥有万乘的君主,如果真能成为孔、墨这类贤人的话,那么宋国四境之内,都蒙受您的恩典了。大王甚至比孔、墨还要贤明得多”。

  宋王默然良久,无话回答。

  惠盎劝说宋康王施行孔、墨的仁义之道,宋康王知道他的来意,开始便关闭了纳谏的大门,并表现出不友好的举动。惠盎攻破宋王的心理防线,就是从宋王感兴趣,最欣赏的勇猛力大的壮士聊起,投其所好,借题发挥,达到了自己的预期目的。激发兴趣,撩拨趣味,谏言易纳,有过易改。

  女皇武则天笃信“吉兆”,喜听好话。有一天,关押在大理寺的三百多个犯人惟恐秋分过后受大刑,便用计在监狱的围墙角边,假做一个足有五尺长的大脚印,待半夜时分,一齐叫起来。宫内侍卫追问下来,犯人们说:昨夜有神仙出现,高三丈余,满面金光,对我们说:“你们都是冤枉的人,不要害怕,当今皇帝能活万年,准会对你们开恩,释放你们。”侍卫们听后,再看地上果然有一巨大的脚印,回宫即禀奏武后,女皇当即大赦天下,为纪念神仙的大足,改年号“大足元年”。

  鬼谷子曾说:别人不喜欢你的时候,要想纠正他,是很难的。劝说行不通,论理不听从,那是你辩论的道理不清楚;道理已经明辩却仍行不通,那是因为你没有切合他心中的喜好。明辩道理,说理清楚,坚持它、巩固它,又能适合那人的喜好,你的言辞就会神奇而珍贵,清楚而分明,就能进入对方的心中。像这样还游说不成功的,天下未曾听说过。这样的游说就叫善说。

  如果投其所好术也按照这一理论去施行,可谓是善谏。大书法家柳公权就是这样的善谏者。

  唐穆宗李恒是一个十分荒唐的皇帝。他即位不久,就宣诏歌舞艺伎到丹风门内表演杂戏。生日那天,与宫中嫔妃尽情嬉戏,花前月下做出许多风流之事。监察御史杨虞卿很感忧虑,书谏穆宗道:“社稷尚未平静,百姓还多疾苦,皇上不能高枕无忧。”唐穆宗依然日夜淫乐。

  御史大夫柳公倬的弟弟柳公权,因写得一手好字,爱好书法的穆宗诏他为翰林侍书,让他教自己写字。元和十五年三月的一天,穆宗见柳公权正在练书法,书体遵劲而有风骨,便问道:“你的字怎么写得这样好呢?”柳公权不咸不淡地回答:“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穆宗听后,知道柳公权是借机劝谏,脸色变得很不自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