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谏臣晏子的归谬正误术:以幽默讽刺打动君王

谏臣晏子的归谬正误术:以幽默讽刺打动君王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谏臣运用归谬正误法,抓住君王理论上的错谬,加以引申发挥推到极至,可使劝谏和风细雨,不伤感情,遇窘呈泰,且富幽默感。归谬正误,是根据引申结果的荒谬去证明对方论点的荒谬,因此,引申的过程,必须严密,必须使引申出来的结果与错误论点间有很强的逻辑关系,不能强加硬凑。晏子这样一归谬引申,能产生幽默讽刺的意味,言辞显得犀利、泼辣。

谏臣晏子的归谬正误术:以幽默讽刺打动君王

  有些谬论单独地看,谬误尚不明显,但如果将其谬论由点到面,由此及彼地推导出的结果,其荒谬就显而易见了。谏臣运用归谬正误法,抓住君王理论上的错谬,加以引申发挥推到极至,可使劝谏和风细雨,不伤感情,遇窘呈泰,且富幽默感。秦宜太后死了夫君后十分宠爱魏丑夫,太后病得要死时,传下命令说:替我办丧事时,必须用魏丑夫陪葬。魏丑夫听到之后很害怕,便找庸丙说情。庸丙问太后:“老人家认为死人有知觉吗?”太后随口回答:“没知觉。”庸丙说:“像太后这样灵慧,明明知道死人是无知觉的,为什么还要白白地把先前所喜欢的人葬在无知觉的死人身旁呢?如果死人有知觉,那么已故先生积压的怒气已经很久了,太后补救过失还来不及,哪有闲功夫和魏丑夫私会呢?”秦宜太后觉得庸丙说得在理,便把陪葬的事儿放下了。

  君王有时受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局限,往往执拗于某一错误道理或荒唐念头,因此,谏臣劝说君王时,本身必须具备更高更阔的视野才能洞察对方的逻辑矛盾和混乱,并予以纠正。

  《晏子春秋·内篇谏上》载:齐景公得了疥疮,又发疟疾,一年都不痊愈。把会谴、梁丘据和晏子召来,问他们说:“我的病,越来越重了,派史固和祝佗二人接连到各名山大川、祖宗祭所祷告,祭礼时的供品礼器,无不全备,数量比祖先醒公祭礼还多,醒公用一个,我就用两个。病还不好,反而越来越重了。我想杀了这两个人使上天高兴,你们看行吗?”会谴,梁丘据说:“行。”晏子没回答。公问:“晏子是什么意见呢?”晏子说:“国君你真认为祝祷有好处吗?”景公说:“当然。”晏子说:“如果认为祝祷有好处,那么诅咒也应该有损害了。您疏远真正能辅佐您的大臣,使得忠臣被阻塞,想进谏也没有机会说出。我听说,您的近臣沉默不语,远臣欲言不能。众口铄金,如今从聊、摄以东,姑水、尤水以西,这片地方百姓多了,他们怨愤诽谤,向上天诅咒您的人多极了。一国的人诅咒您,两个人替您祈祷,即使是再能干的祝祷者也不能战功!再说祝祷的人把实情直言说出,那就等于说您的坏话;要替您遮掩过错的话,等于是欺骗上天。上天如果神明,那就不可能欺骗;上天如果不神明,祝祷也没有用处。希望您仔细考虑这事。不然的话,处罚无罪的人,这是夏商两代灭亡的原因。”齐景公听罢,说:“真是善于解除我的迷惑,加封官爵。”

  齐景公患病,久治不愈,迁怒于主管祭祀的两名官吏,欲杀之。晏子从“祝有益”自然地推出“诅咒有损害”,再推出一国诅咒而两人祝祷,即使再好的祝祷人也没有用处。再说祝吏的难处,他们说实话,等于说国君的坏处;他们替国君遮掩等于欺骗上天。再指出上天如果神明,就不可能欺骗,上天如果不神明,祝祷也没有用处。两次使用二维推理,得出目前齐国政治如此腐败,君病不愈,祝吏二人没有责任的结论,使得齐景公不得不认输。

  战国时,有人向楚王献长生不老药,臣仆拿着药走向宫中,有一名守宫弓箭手看见后,问臣仆说:“可以吃吗?”臣仆应道:“可以。”于是弓箭手抢过药来吃了下去。这件事让楚王知道了,大发雷霆,命人杀掉这名弓箭手。弓箭手向楚王申辩说:“我问臣仆这药可不可以吃,臣仆说可以,因此我把药吃了,这事我没有罪,罪过在于传递人。再说乡人献的长生不老药,因为我吃药大王就杀我,岂不成了丧命药?大王如果杀死无罪的臣子,只能表明有人在欺骗大王。”楚王听了便没有杀他。

  冯梦龙在《古今谈概》中讲到一个类似的故事。有人向武帝献上一坛酒,说是喝了能长生不老。东方朔瞅了个空子,偷偷地把这坛酒喝光了。武帝一听大怒,下令要杀掉东方朔。可是东方朔一儿点不惊慌,他镇定自若地答道:“微臣所喝的是能够长生不死的酒,如果陛下杀了微臣,照理是不会死的,但如果臣不幸真的死了,那么说明那酒不能保证饮者长生不死。欺骗您陛下并且该杀的就是那位进酒的先生了。”汉武帝听了他的劝谏言之有理,也就免于一死。

  据《清言》载:汉武帝和群臣议论《相书》,说:“鼻下人中穴位,长一寸,年百岁。”东方朔在侧大笑。汉武帝满不高兴。东方朔免冠谢罪,说:“臣不敢笑陛下,实笑彭祖(传说活八百年长寿者)脸一定很长喽!”(www.xing528.com)

  东方朔按照汉武帝的说法,推导出荒唐的结论,使提出这种论调的人也出了一身冷汗,认真地去思索评判自己原持的观点。

  归谬正误,是根据引申结果的荒谬去证明对方论点的荒谬,因此,引申的过程,必须严密,必须使引申出来的结果与错误论点间有很强的逻辑关系,不能强加硬凑。

  《晏子春秋·杂下》记下这个脍炙人口的轶闻。有一次,齐王派晏子出使楚国。因他身村矮小,楚人想戏弄他,便在大门旁另开了一个小门,让晏子从小门里进出。晏子见状,笑着对楚人说:“请你们转告楚王,既然让我从狗洞进城,那进的也是狗国。既然把我当作无能的来使,那么要见的一定是位无能的君王了。”楚人无奈,只好让晏子从大门进入。

  晏子这样一归谬引申,能产生幽默讽刺的意味,言辞显得犀利、泼辣。使听者不但在理性上认识荒谬,而且在感情上也自然加抛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