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以学为本,解决问题

教学:以学为本,解决问题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布鲁纳认为,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并且,根据学生的问题确定教学重难点,课堂教学就有了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在学生现有阅读水平基础上的“真问题”的讨论是课堂增量的前提。

教学:以学为本,解决问题

新课程课堂流行的教学方法是提问和讨论。提问,本来是为了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思维进步的。布鲁纳认为,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然而,不少老师课堂提问的内容有的过于浅白,学生忙活半天毫无收益,等于浪费时间;有的看似有创意,实为无稽之谈;更有甚者满堂问,或始终用“是不是”发问,学生们有口无心地应付,以致逐渐对老师的课堂提问失去兴趣。那么怎样的提问才是有效的呢?笔者曾做过以下的尝试。例如,我在上《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篇课文时,预先设计了一份课前作业:(1)熟读课文。(2)你喜欢梁实秋笔下的梁启超先生吗?为什么?(3)你最喜欢的语段是哪一段?为什么?(4)你在阅读《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时有感到不理解或有疑义的问题吗?请都写下来。于是,我将这份课前作业分发给全班同学来完成,然后再收上来好好研究,带着同学们的阅读感悟和问题去研究课文,设计课堂教学。最终,我整理出来了20 个问题。但我明白这么多问题当然不可能在课堂上一一解决,有的可以成为主问题带动全文的阅读,比如牵涉到写作目的和写作手法的;有的可以在课文研讨中穿插解决,比如一些字词句的疑问;有的问题不用在课堂上研讨,可以留待课后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课堂学习本身或许已经给学生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个别学生的问题可以由同学们讨论解决,等等。于是,我便对这些问题进行挑选,去粗取精后,将它们归纳成了一个主要问题:文章结尾说梁任公是一位“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梁任公的“有学问,有文采”在行文叙述中很容易找到相对应的内容,但对“热心肠”这一特点,在文中又是如何体现的呢?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思考的价值与深度,既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又统摄了整篇课文。同学们在积极的思考讨论中,不仅完成了“初步感知文本,把握内容”这一基本阅读任务,还锻炼了思辨能力,更体会到作者的写作意图,即对梁启超先生对人对事的悲悯情怀和对国事前途的真切担忧与爱国情怀的赞颂。

这次尝试让我深深地感到以学定教的重要性,课前让学生自读文本,提出问题,既是对学生自主体验、质疑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又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教学资源,使学生的阅读期待得到了重视和尊重,凸显了学生课堂“主人”的地位,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且,根据学生的问题确定教学重难点,课堂教学就有了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在学生现有阅读水平基础上的“真问题”的讨论是课堂增量的前提。上课前学生自己已懂了的内容,课堂里就不必再为此浪费时间了;学生似懂非懂的内容,或者他们容易疏忽却极有意味的地方便是教师要特别关注的地方。让学生在自主体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有发现,有提炼,有反思,从而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人格上的变化,当他们离开教室时,会有一种从未有过的体验和收获。这才能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