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奋斗者为本的团队文化

以奋斗者为本的团队文化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华为任正非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我们近期轻课的战略,可以用这句话来描述:我们是一家数据驱动的教育公司:以用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以奋斗者为本”,是华为内部非常响亮的一句口号。我认为“以奋斗者为本”,是“以人为本”更为“市场化”的一个表现。因此,在这一点上,轻课将会坚持“以奋斗者为本”。针对这两个问题,我认为,一个一流、优秀的骨干奋斗者,应该需要具备这样的特质。

以奋斗者为本的团队文化

华为任正非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

一个是客户,一个是团队,这总结得太精辟。

如何打造更好的团队,如何激励更好的团队,这两个问题,一直都是我当时日常思考的细节。

各位轻课同事:

连续写了三次月报,都是跟“元思考”相关。今天这次月报跟大家聊聊我们轻课,我们的团队和业务。

近期我个人的学习中,对杨国安的“持续成功=战略×组织能力”这样一个概念非常认可。我们近期轻课的战略,可以用这句话来描述:

我们是一家数据驱动的教育公司:以用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我们致力于打造“英语+Platform”的产品和团队矩阵,成为最具价值的教育公司。

上面这句话我在年会的时候跟大家说过。接下来,我用两篇周报,跟大家来讲三个问题:

提前预警:本次月报的话题很尖锐,可能会让一些人不开心。但北上广不相信眼泪,我们是一支军队,我们的目标是使命必达。

2012年,我刚刚参加工作,是在一家政策性银行总行。当时工作的第一项任务,就是给华为做“授信”。“授信”的意思,就是一些优质的企业客户,在银行拥有的“信用额度”,而这些企业可以在这个“额度”之下去贷款,有点类似信用卡的“信用额度”。当时我研究完财务报表,提交上会给评委讨论的时候,有一个评委就说“像华为这样优质的公司,给一年的授信期限太短了,可以直接给三年”。我当时还挺震撼的,因为其他公司上会时都是被评委各种挑剔,减少额度或者减少授信时间,第一次碰到评委主动提出放宽条件的公司。后来随着社会阅历的增加,我发现华为和任正非,的确是非常值得尊敬的。

“以奋斗者为本”,是华为内部非常响亮的一句口号。华为经历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通信领域当之无愧的老大,营收比BAT之和还多,也是非常罕见能够在TO B和TO C端都获得成功的公司。

有些企业提倡“以人为本”,希望给所有人都提供高福利。我认为“以奋斗者为本”,是“以人为本”更为“市场化”的一个表现。在市场化的环境中,一家公司能够脱颖而出的前提,就在于这家公司能不能通过一个有效的机制和环境,让奋斗者心甘情愿地做出贡献,创造价值。

轻课现在还是一家小公司。轻课的成功,一定是业务上的成功,而不是融资上的成功,一定是轻课的奋斗者创造的结果,而不是来自只会说不会干的人到处吹嘘。因此,在这一点上,轻课将会坚持“以奋斗者为本”。我很重要的一个责任,就是发现奋斗者,激发奋斗者,同时为奋斗者提供一个合适的组织环境,让有能力的奋斗者可以发挥自己的才干,带领团队闯出一番天地。

一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有两个现象非常值得思考:“套娃”和“垄断”。

先说说“套娃”。俄罗斯套娃是一种特殊的木制玩具,由多个图案的空心木娃娃组成。在管理上,有一个“套娃现象”,是指因为不安全感和追求掌控而产生的一种现象,管理者倾向于找“不如自己的下属”,从而导致组织一代不如一代,最终走向衰弱。

如果问大家一个问题,个人利益是不是应该服从集体利益,相信大家的普遍共识,都是应该服从的。但,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真的做到了吗?一个组织,如果招募的人一直都不如自己,那么也就意味着一个组织衰败的开始。

对于个人而言,一直招比自己“弱”的人,是“个人利益”的“短期最大化”,因为这意味着,我可以很轻松地掌控,这个人也不会对我产生太大的威胁,不可能成为我的上级(不得不承认,以前是下属,几年后成为自己的上级,这是一件很打击人的事情),我也可以因为目前下属的能力差,不用逼迫自己学习成长,就可以轻松把控下属。

但对一个组织而言,没有“厉害”的人加入,就意味着这个组织失去了成长可能性。如果每个人都过得很“安全”,那么大家也就没有“精进创新”的意愿和压力。组织竞争力不强,人才密度不够,也终将被市场淘汰。

再说“垄断”。首先,垄断不是一件坏事儿,因为人类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专业化分工”,一个人在一个组织一定有分工协作,并且出于统一管理、管控的需要,一些岗位在内部就是应该“绝对垄断”,譬如,统一的视觉风格、财务、资产管理等。但如果公司的条件合适,在内部应该拥有一定的环境,允许特定的岗位、职能甚至产品层面适度“竞争”。

大家熟知的微信,当年在腾讯内部同时有多个团队在做,广州QQ邮箱团队率先做出,并获得可观的用户量,最后脱颖而出。同样在阿里,聚划算这个团队也是在阿里五个团队的厮杀中战胜他人,最后承担了阿里的主要团购业务。在与一些关停掉项目的创业者交流时,我经常听到一句话:“我们公司当年其他方面都不错,就是××太弱了,但负责这个职能的人吧,也是很早加入我们团队,就是一直没有探索出来。”我非常理解这个创业者的心境,也明白在早期的格局下,专业化分工和垄断很有可能是一回事,而因为一个人能力不足,最后搭上的是整个公司整个团队的命运。

针对这两个问题,我认为,一个一流、优秀的骨干奋斗者,应该需要具备这样的特质。(www.xing528.com)

第一,胸怀。

有句古话是“宰相肚里能撑船”。一个人的成就,除了能力之外,还要看这个人的胸怀。这个人是不是一个斤斤计较的人,能不能抓大放小,对小事“容忍”,对大事“坚持原则”。能不能在大是大非中,不计较个人得失而以大局为重。国民党相比共产党,最后失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国民党内部各个部队都以“自身利益”为重,而共产党的各个骨干将领,都能够服从战略布局和决策,对国民党军队分开打击,各个击破(对的,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因此,胸怀,决定了你能否容忍。

现在能力不如你,但凭借学习能力,未来在职级上超过你。

现在收入不如你,但凭借对公司的贡献,未来在收入上超过你。

现在权力不如你,但有条件跟你做同样的事情与你竞争,未来在业绩表现上超过你。以及当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发生冲突时,能否在大是大非前坚决服从决策,而不是拥兵自重只追求自己安全。

这几个问题很尖锐。但一流的人才,都善于给自己“挖坑”而不是“守成”。一流的人才面对竞争都有着彪悍的战斗风格和规则意识,反向激发出自身的危机感从而更好地战斗,最后凭借战绩让自己成为“奋斗者”。一流的人才,都能认识到“覆巢之下无完卵”,从而更好地理解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

第二,学习。

理性程度决定了一个人的胸怀。但人无完人,包括我自己在内,都也有感性的成分。一家完全不考虑个人利益的公司,也不是好公司。我认为,最好的保持自己职场竞争力的行为,就是不断学习。

经常听到一句话:“CEO是一家公司的天花板。”每次我就在想,自己是不是一个合格的CEO,个人在过去的时间里,是否保持着学习的状态。另外,我有没有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团队中爱学习的小伙伴,通过轻课学习到什么。轻课就是一家做教育的公司,我们自己是离学习最近的用户,如果我们自己都不能保持学习,那还有什么理由来苛求学员保持学习状态呢。

互联网金融,是两个非常吸引人的高薪行业。相对而言,金融行业还有“牌照”的限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从事的。互联网行业的高薪,就在于它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随时代变化的行业,需要一直保持学习的状态。三年前的知识技能经验,很可能在三年后就更新换代。三年前的市场,在三年后也不再一样。而也正是这样的环境,给任何能够把握时代机遇的人以成功的可能。在美国,很典型的一个变化就是话语权华尔街转移到了硅谷。一个人一辈子改变命运的机会不多,当机会来临时,你过往的积累,能够让你脱颖而出吗,还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呢?

第三,命强。

我非常喜欢的一篇文章,是关于“势能命运”的。大家有时间可以先看一下,里面有作者对“命”的定义:

简单的一句话:“命”是在给定认知的前提下,人会如何行动,如何下注,如何取舍。

我信奉风险与收益成正比。在投资领域,“命”代表你会下注下多少钱。而对大部分人而言,“命”代表为一件事情你会付出比别人多多少的精力,也就是“多拼”。

“拼”包括很多,如时间、专注、上心程度、主动程度、资源投入程度等。我大学时经常带团队刷夜,得了一个绰号“拼命三郎”,因此我自己在看人才的时候也偏好“拼”的人,因为这意味着更高的成功概率,以及更高的回报。

以上三点是我认为优秀奋斗者需要有的几个特质。我在接下来提拔干部、职级晋升的时候,也会考虑这些因素,让拥有这种特质的人在轻课发挥自身的价值。我相信,越来越多这种特质的人在一起,一定能够“核聚变”,产生很强的能量,让轻课走得更远。

最后一个问题,关于轻课目前是怎么样以奋斗者为本,我将在下一篇月报中展开。以上就是我对“以奋斗者为本”的一些初步想法,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收获。共勉。

2019年2月
北京·紫光发展大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