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的六次恋爱与原生家庭的防御机制:案例分析及优化

我的六次恋爱与原生家庭的防御机制:案例分析及优化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01我的六次恋爱过程初中的一次“暗恋”。高中的第三、第四次“恋爱”,我开始学习爱。大学的第五、第六次“恋爱”,我变得更加现实和自尊。对此,我沟通过,也不经意地用过“被动攻击”的防御机制。最后采用“理智化”防御机制,冷静地离开。02我的心理防御机制来自家庭的影响我常用的防御机制是“内摄”与“理智化”。我母亲习惯的防御机制是攻击、自骗性。

我的六次恋爱与原生家庭的防御机制:案例分析及优化

01 我的六次恋爱过程

初中的一次“暗恋”。同桌是一个可爱、单纯又好看的小姑娘。她平时安静有教养,和她聊天时总是非常愉快。当时很多幼稚的男孩都喜欢她,我也是。但那时我完全不知道喜欢一个人需要做什么,我只是把感情放在心里,当然就没有任何发展。面对这种传达不到的爱恋,幼小的我只能“压抑”,并采用“幻想”这种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脱离现实地做“白日梦”,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高中一次成功的“单恋”。我就读的高中比较特殊,在我们那一届有四个全部由男生组成的班,还有四个男女都有的普通班。高二走班学习小科目时,一个非常优秀的女孩进入了我的视线,她成绩好,长得漂亮,又是班长。再看看自己,成绩不行,外表也不行。我觉得像我这样的人并不会和优秀的女孩产生交集,但又有些不甘心。这时我采取了“内摄”与“补偿”的防御机制,努力学习,在成绩上突飞猛进,从中下游一直进步到了年级第一。但在这之后,我突然发现她不再吸引我。她的成绩并没有像我一样特别好,她的审美我也不太认同。后来她主动找我聊天,我并没有非常高兴,反而有一些奇怪的感觉

高中的第三、第四次“恋爱”,我开始学习爱。高三,我和一个之前初中一个班,后来又同一所高中的女孩建立了联系。我们总能聊得很投机,每天一起打游戏,一起分享生活手机消息几乎一刻不停,渐渐产生了感情。我慢慢懂得如何和女孩子聊天,如何进行情绪沟通。我们成了非常好的朋友。

高中毕业的暑假,我和很久没联系的另一位初中女同学取得了联系,突然发现我们聊得也很投机。我们和另一个同学成了非常好的朋友,总是一起出去,每年都有好几次共同的旅行。在交往过程中,我终于学会了去照顾女生,而不再仅仅做一个男孩。

这两段经历中,我总是在“内摄”,甚至是“内化”,我从她们身上学到了为人处世的方法。我还用了“升华”的防御机制,学习音乐乐器,将压力与攻击性释放出来。因此,面对自己总是不会恋爱的事实,我的“压抑”机制减弱了,整个人也变得活力了许多。

大学的第五、第六次“恋爱”,我变得更加现实和自尊。大一时,我帮一个女同学装路由器,由此结识了她。她虽然看上去有些叛逆,但实际上人非常好,对我也特别好。当时我们两人都没有恋爱经历,不知道该怎么再进一步,于是不了了之。

大二我终于接收到一个女生的暗示,迈出了一步,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恋爱关系。这段感情比较热烈,有约会,有礼物,但矛盾冲突也同样多。开始时我们对彼此并没有足够的了解,用了“理想化”的防御机制,对彼此的缺点视而不见。她表面上是一个乖女孩,品学兼优,能和身边每个人都处好关系,但实际上比较顽固和自我,甚至有一些“爱无能”。我们的感情总是不能深入,对各种矛盾彼此也都不愿主动改变或退让。对此,我沟通过,也不经意地用过“被动攻击”的防御机制。后来我逐渐意识到了自己的自尊与边界。最后采用“理智化”防御机制,冷静地离开。

02 我的心理防御机制来自家庭的影响

我常用的防御机制是“内摄”与“理智化”。我一直在改变自己,面对困难的感情并不伤心,而是想着又学到了经验。我曾经习惯了“压抑”,但现在并不喜欢“压抑”的感觉,用“升华”排解许多,且更倾向于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www.xing528.com)

我母亲习惯的防御机制是攻击、自骗性。她总是在“投射”,以己度人。比如,每天烧过多的菜,因为营养好,所以我们要全部吃掉。如果我和父亲吃不掉,劝说她少烧点,她就开始生气,还强调自己非常辛苦,又开始说是为我们好,“合理化”地认为这是应该的。母亲总认为自己是极好的妻子和母亲,但实际上我们一家的关系并没有那么好。她的一些付出实际上是在感动自己。我父亲采用逃避型的防御机制。他“压抑”了对母亲的不满,在家里总是没话,有时“被动攻击”地挑起矛盾,用吸烟来“补偿”工作与家庭的压力,在母亲过分地关照下“退行”,在家干脆不承担什么责任。

我对父母产生了“反向认同”的机制。面对母亲,我不喜欢她那样主观自骗,而是希望自己客观理智,形成了“理智化”的防御机制。面对父亲的逃避型机制,我越长大越讨厌“压抑”的感觉,更愿意直率。童年时,我对家人并不认同,性格懦弱也有些自卑,因此总是想改变自己,在人际交往中进行“内摄”。此外,我幼年由奶奶带大,奶奶控制得太紧,我不得不“压抑”甚至“隔离”自己独立的思想,在长大后离开奶奶就马上改变了这种状况。

当然,我的父母也有许多值得认同的地方,他们在早年不断地冲突后,最近一两年他们终于磨合得越来越好,爱情也逐渐美满。母亲出身农场,长辈都没什么文化,有自卑感,这反而刺激她,并带给她事业上的成功。我不喜欢我的软弱,“反向形成”了过度的自信,某种程度上也是对母亲形成了“认同”。父亲学历很高,他们认识时父亲在研究所工作,这很吸引母亲。在父亲的成长中单亲的奶奶过分强势、顽固、自恋,而且有些孤僻,认为父亲的成绩都是她的功劳。父亲只好“压抑”自己,并转而“认同”奶奶,也形成了固执的个性,还有一些“妈宝”。

如今我已成年,上了大学,他们的防御机制也逐渐有了改变。母亲越来越能理解家人,“投射”变少了,父亲也不再那么“压抑”,会和母亲聊更多心里话。

在长辈与长辈、长辈与孩子之间的互动中,长辈身上不成熟的防御机制会导致矛盾出现,有时也会让孩子形成不成熟的防御机制来应对。其中存在着因果关系,代代相传。幼年的孩子并不能意识到这些,他们会保留儿时行之有效的那些防御机制,直到在社会生活中遇到了矛盾冲突,会激发新的更加有效成熟的防御机制。但最初形成的防御机制总是根深蒂固,是一个人为人处世、面对困难时采取措施的基础与根源。

爱情中会产生矛盾冲突,个人的心理防御机制会在其中清晰地体现出来。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能使人更好地面对冲突,不论是双方间的冲突,还是自己内心的冲突。因此,意识到自己的防御机制,并且了解其形成的过程与逻辑,找出那些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向着成熟做出改变,才能让爱情和谐甜蜜。我在以往的感情经历中或多或少应用了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需要进一步反思和总结,才能和未来的恋人共同努力营造一段真正相亲相爱的关系。

点 评

作者所说的六次“恋爱”,前五次也许更多的算是对女孩的好感或者友谊,只有第六次进入了实质性的恋爱,但面对“感情总是不能深入,对于各种矛盾彼此总是不愿主动改变或退让”等问题,作者很难有效地去化解。对于个性形成和恋爱中的问题,作者通过追溯原生家庭中父母及长辈的心理防御机制,似乎找到了一些原因。在未来的情感生活中,怎样使用更合适、有效的防御机制,是其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努力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