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西南原生音乐研究:仪式音乐的特点与案例分析

中国西南原生音乐研究:仪式音乐的特点与案例分析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学者对仪式音乐的研究十分引人注目。在上述专著中,《中国传统民间仪式音乐研究·西南卷》与本书论域相同。上篇是亚地域民间信仰仪式音乐专题研究,具有中观与微观层次的特点。下篇是微观层次的仪式音乐的个案研究,文本具有音乐民族志和分析研究的双重性质。

中国西南原生音乐研究:仪式音乐的特点与案例分析

毕摩与苏尼仪式音乐的研究涉及仪式音乐研究领域,仪式音乐研究是在仪式学(Ritology)和民族音乐学(Ethnomusicology)两门学科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1977年美国宗教学术年会中举行的首届“仪式研讨会”上,“仪式研究”(Ritual Studies)一词被首次提出。此后,以仪式音乐为专题的研究从此在中外民族音乐界逐渐发展起来。中国学者对仪式音乐的研究十分引人注目。[11]

1993年,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设立了“中国传统仪式音乐研究计划”,它是“一个由中国本土学者执行的长远性、系统性的研究工程,课题对象是中国汉族及少数民族信仰体系中的音乐传统,以务实、按部就班的研究态度(微观性个案研究、宏观性比较研究),全方位地分析研究仪式音乐与其所处生态环境(仪式、信仰体系及其文化环境)的互动关系,从而达到对中国传统仪式音乐的结构规法及其在中国信仰体系中意义和内涵的宏观认知”[12]。10多年来,以香港学者曹本冶教授为核心、两岸三地学者共同参与的仪式音乐研究团队,先后完成了3个阶段的研究工作。

第一阶段:1993—1998年,研究项目为“中国大陆、香港及台湾主要道教宫观传统仪式音乐的地域性及跨地域性比较研究”,编辑出版《中国传统仪式音乐研究丛书》21本(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5—2000年出版)。

第二阶段:1999—2001年,研究项目为“中国民间信仰仪式音乐的曲目、风格及传统研究——西南/西北地区”,编辑出版《中国传统民间仪式音乐研究·西南卷》《中国传统民间仪式音乐研究·西北卷》(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

第三阶段:2003—2006年,研究项目为“中国民间信仰仪式音乐的曲目、风格及传统研究——华东/华南地区”,编辑出版《中国传统民间仪式音乐研究·华东卷》《中国传统民间仪式音乐研究·华南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年出版)。

除此之外,还有一批经典的仪式音乐研究专著相继问世:《贝叶礼赞——傣族南传佛教节庆仪式音乐研究》(杨民康,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出版)、《神圣的娱乐——中国民间祭祀仪式及其音乐的人类学研究》(薛艺兵,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出版)、《鄂西土家族丧葬仪式音乐的文化研究》(齐柏平,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本土化与现代化——云南少数民族基督教仪式音乐研究》(杨民康,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出版)等。

在上述专著中,《中国传统民间仪式音乐研究·西南卷》与本书论域相同。该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亚地域民间信仰仪式音乐专题研究,具有中观与微观层次的特点。篇目如下:

《西南彝语支民族传统仪式音乐》(周楷模)一文从彝语支民族的文化背景、民间信仰仪式种类和语支民族仪式音乐特点3个方面进行论述,总结了彝语支民族仪式音乐“组曲性”“戏剧性”“史诗性”的特征。《纳西族民间仪式音乐的若干调查与研究》(桑德诺瓦)一文简述了纳西族的民族文化背景与较为繁杂的民间信仰体系,叙述了宗教信仰体系中的若干仪式音乐和民俗信仰体系中的若干仪式音乐,论及纳西族民间信仰仪式“几乎都拥有一系列相对固定的音乐和舞蹈程序,几乎都将这些音乐或舞蹈程序作为该项仪式内容的重要体裁或表达方式”。《四川汉族民间祭祀音乐》(罗明辉)一文包含“四川的地理与文化环境”“四川汉族民间祭祀”“四川汉族民间祭祀的仪式与音乐进行过程”“四川汉族民间祭祀音乐的形态特征”4个部分,论述了四川汉族民间阴斋法事和阳醮法事两类祭祀仪式音乐内部的旋律、曲式等结构特征和乐器、乐队组合等相关内容。《土家族傩坛信仰及其仪式音乐研究》(邓均)一文包含“中国古代傩文化的历史变迁”“多元一体的土家族傩文化”“傩坛崇拜及其行为方式”“傩仪音乐分析”4个部分,得出傩坛信仰及其行为方式涉及的3个核心和线索。《藏族民间信仰仪式音乐》(边多)一文包含“文化生态环境”“礼仪与信仰”“民间信仰体系与仪式音乐”3个部分,具体研究分析藏族民间婚礼仪式音乐、民间丰收祭神仪式音乐“百谐”、打鬼仪式歌舞“吉达”、嘎尔羌姆仪式音乐“固多尔”、藏族民间盛典仪式音乐“谐青”5类典型仪式音乐。

下篇是微观层次的仪式音乐的个案研究,文本具有音乐民族志和分析研究的双重性质。篇目如下:(www.xing528.com)

西双版纳傣族泼水节仪式音乐》(曹本冶、杨民康)一文在“绪论”中论述傣族、佛教、南传佛教等与泼水节相关的文化概念,在“仪式与仪式音乐活动实录”中翔实地记录了州一级层面的泼水节仪式和庆典、村寨层面的泼水节仪式和庆典活动,讨论若干仪式音乐与佛教文化的关系问题。《大理白族端午节祭本主仪式”音乐叙事》(曹本冶、周楷模)一文从“白族本主崇拜仪式的人文背景”“‘端午节祭本主仪式’考察实录”“仪式音声中的音乐”“仪式音乐的人类学解释”4个方面论述论题。《月亮山地区苗族“吃鼓藏”个案研究》(邓均)一文包括“相关背景描述”“月亮山地区苗族‘吃鼓藏’仪式过程的两次真实记录”“苗族‘吃鼓藏’仪式所展现的音乐民俗文化内涵”“‘吃鼓藏’所展现的宗教与社会内涵”“结语”5个部分。《云南怒江傈僳族圣诞节仪式音乐及其本土化过程》(杨民康)一文包括“民族概况”“傈僳族基督教音乐的传入、适融和本土化过程”“傈僳族赞美诗及其本土化过程”“怒江傈僳族基督教节日仪式和仪式音乐”“架科乡圣诞节仪式和仪式音乐实录”“结语”6个部分。

除了上述专著,通过中国知网搜索,从1989年到2008年4月,共计有62篇题名含“仪式音乐”的文章在国内期刊上发表。这些文章有的涉及仪式音乐研究方法论,如《思想行为音声:中国仪式音乐民族志研究视域——试论仪式音乐研究会的学术宗旨》(刘红,2008)、《思想~行为:仪式中音声的研究》(曹本冶,2006)等。有的为仪式音乐研究个案,如《关氏家族萨满祭祖仪式音乐研究》(关杰,2007)、《土家族丧葬仪式音乐的模式研究》(齐柏平、黄钟,2006)等。有的则为书评,如《以“仪式”的眼光和观念——杨民康〈贝叶礼赞——傣族南传佛教节庆仪式音乐研究〉评介(1)》(李延红,2006)、《伸向西南民族音乐的文化触角——〈贝叶礼赞——傣族南传佛教节庆仪式音乐研究〉一书读后》(胡天虹,2006)等。

在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搜索到涉及“仪式音乐”的博士论文2篇,篇目及内容简介如下:

《鄂西土家族丧葬仪式音乐的文化研究》(齐柏平,2003)一文从考察鄂西土家族丧葬仪式音乐入手,对土家族丧葬仪式中的宗教观念、仪式行为、音乐形态加以分析总结,对土家族丧葬仪式音乐文化的特点、模式及其分布规律进行理论研究。

《假面真情》(孟凡玉,2007)一文选取安徽贵池地区的荡里姚作为研究对象,在宏观背景下展开微观研究。文章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一个中心”“三个支点”和“两条脉络”。文章归纳了9点总体结论,并揭示了“假”与“真”、虚与实、神圣与凡俗在傩文化中的对立统一,提出“假面真情”这一关于荡里姚以及所有傩文化的核心命题。

在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搜索出8篇有关“仪式音乐”的论文,分别是:

长沙开福寺比丘尼焰口仪式及音乐研究》(吴中蓓,2005)以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寺比丘尼的焰口仪式及其音乐为研究对象,描述仪式过程,整理、记录、分析仪式音乐,研究仪式功能及特点,同时将研究目光延伸到焰口仪式的主要参与者——开福寺比丘尼的身上,对她们的生活和思想给予关注,特别探讨了她们的音乐生活和她们在焰口仪式中的性别感受。《灌溪镇丧葬仪式音乐及其乐班的调查与研究》(曾娜妮,2006)一文由湖南常德灌溪镇民间丧葬仪式音乐本体分析、仪式记录以及由此引发的文化人类学追问3部分组成。《归元禅寺分院景德寺“水陆法会”仪式及其音乐分析》(陈华丽,2006)一文运用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归元禅寺分院景德寺的水陆法会仪式做了较为详尽的考察报告,对外坛梁皇宝忏和内坛告赦仪式及音乐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记谱,并从仪式功能的角度对外坛梁皇宝忏和内坛告赦仪式音乐进行了分析,得出归元禅寺下属分院景德寺外坛梁皇宝忏仪式音乐属于仪式表面层次的佛教音乐,而内坛的告赦仪式音乐则属于仪式核心层次的佛教音乐。《湖北“堂祭”仪式音乐研究》(王霄潇,2007)以湖北汉族民间丧礼祭祀仪式音乐为研究对象,立足于“文化中的音乐”的研究理念,通过田野调查,运用音乐形态学、文化人类学、地理学民俗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对堂祭仪式及其音乐的结构、形态特征进行分析,对其文化渊源进行阐释,并归纳其功能与意义,力求客观地揭示堂祭仪式音乐在仪式中的展现和运用,以及其信仰体系、仪式和仪式音乐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还愿仪式音乐研究》(林乐飞,2007)利用作者通过田野考查获得的第一手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著作,对还愿仪式中所用音乐的种类及其本体做了客观和具体的描述,并通过这些音乐形式在还愿仪式中的实施和应用,对其中折射出的民间信仰和艺术形式的关系问题、功能性问题做部分探索和研究,作者希望对中国传统音乐形式能在当下民间社会广泛流行并生生不息、代代传承的原因做些尝试性的考察分析。《松木塘丧葬仪式音乐考述》(赵凌,2007)一文从对湖南桃江松木塘地区民间丧葬仪式活动过程的研究入手,以丧葬仪式音乐作为研究重点,围绕其进行定向的微观实地考察,阐述了松木塘丧葬仪式音乐得以流传下来的地理文化背景,松木塘丧葬仪式音乐的类型操作、本体形态,并探究了其中蕴含的文化意义。《大理“白族绕三灵节祭仪式”中的音乐叙事》(范雪,2007)一文叙述了白族“绕三灵”本主主义祭祀活动中的音声活动,以此发掘其宗教色彩,找出其本主宗教仪式音声中的音乐特色,试图从音乐行为中理解大理白族的宗教本主信仰模式。《安代仪式及其音乐形态初探》(贾晓嵩,2007)一文以蒙古族文化传统中的一种驱鬼、治病仪式——安代为研究对象,分析安代的仪式结构、音乐结构及人物角色等,对安代的文化内涵、艺术特点进行深刻的剖析。

上述的各类文献表现出了这个时期仪式音乐研究的基本特征:数量多、论域宽。在民族音乐学理论与方法的支撑下,多民族的仪式音乐文化得以展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