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堂讨论的有效性: 热烈争议

课堂讨论的有效性: 热烈争议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听青年教师执教统编五年级下册二十一课《杨氏之子》时,遇到一个问题,需要学生进行讨论。问题是“到底杨氏之子的语言,能算是风趣吗?够不够幽默呢?”然而,阅读《杨氏之子》却发现,他的语言,似乎并不好笑。课堂上,学生的讨论确实很热闹。针对讨论,可以有三个追问:第一,有必要吗?也就是未经讨论和讨论之后,说的话,想的事,一样吗?

课堂讨论的有效性: 热烈争议

听青年教师执教统编五年级下册二十一课《杨氏之子》时,遇到一个问题,需要学生进行讨论。

问题是“到底杨氏之子的语言,能算是风趣吗?够不够幽默呢?”之所以有这样的疑问,源于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本单元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在单元导语中还引用了莎士比亚的话——幽默和风趣是智慧的闪现。然而,阅读《杨氏之子》却发现,他的语言,似乎并不好笑。

的确如此,看起来是这样——就在孔君平说“此是君家果”时,杨氏之子应声答曰,一点都不留情面,当场怼回了一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点都不客气,也不留有余地。而且,此言一出,犹如“倚天剑”,再无人与其争锋。孔君平也没有做什么辩解。试想一下,当时的气氛非常尴尬,这算是幽默吗?

“这算是风趣、幽默吗?”课堂上,学生的讨论确实很热闹。他们把头凑在一起,大声地说了一会儿话,然后就各自汇报发言。我突然想:如果不讨论呢?他们能得出这样的结果吗?想一想,似乎可以。表示结果的话,无非就是“我觉得……”“我认为……”“在我看来……”这样的结果,和讨论究竟有多大的关联呢?

真正的问题浮出水面:讨论在学习中,起到作用了吗?

仔细回想我们听到的课,不少都带有讨论的环节。针对讨论,可以有三个追问:(www.xing528.com)

第一,有必要吗?很多问题没有讨论的必要,却组织了讨论,可能是因为有讨论的课堂,更容易得到好评吧。

第二,有交流吗?别看学生们很兴奋,四人一小组,同桌互相头碰头,但是真正的交流发生了吗?争论存在吗?可能很少,因为时间那么短,几乎没有给每个人表达的机会,也许依然是小组中“最爱说”的那位唱着独角戏。特别是公开课上,这样的交流很可能是给听课教师看的。

第三,有结果吗?也就是未经讨论和讨论之后,说的话,想的事,一样吗?能够融入别人的思想吗?能够采纳别人的建议吗?能够反思自己的观点吗?

一切都在思考中,但答案确实不那么乐观,讨论在走形式,没有实际效果。于是,问题又转向“如何让讨论真正落到实处?产生效果?”结合教学实践,针对发现的问题,我们也给出三个建议,让讨论落到实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