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局部美化:为自我吹嘘自豪

局部美化:为自我吹嘘自豪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开始美化真实,教给学生管用的局部美化的方法。实际上,没有对整篇文章进行调整、重构,只是在局部做技巧性的“美容手术”。然而,《老人与海》之所以成为世界级名著,就在于故事中的桑提亚哥,是大众心中的一种图腾,是一个具有顽强精神意念,坚不可摧的形象代表。因此,桑提亚哥并不会随着故事的老旧而消弭,相反,这个“老人”将在文学中得到永生。

局部美化:为自我吹嘘自豪

说心里话,我们也害怕就这样简单写下来的文字不好看,没有艺术效果。瞧。关键时候,艺术成了触发我们觉醒的按键。而回避艺术时,又成为避之不及的瘟疫病毒。

我们开始美化真实,教给学生管用的局部美化的方法。例如,写对话如何添加提示语,叠加一个不够,再来两个;提示语在前不够,在中间,跟在最后,不断变化位置。我们总以为做到这些文章就好看了,的确,看起来好看了。实际上,没有对整篇文章进行调整、重构,只是在局部做技巧性的“美容手术”。

可我们,却沾沾自喜,认为这就是得到了写作之道。道虽是一条道,却将文章推向了荒芜的孤岛。岛上没有文学,没有创作,没有鉴赏,有的只是一个个奇怪、孤立的样本。其实,是一个个离奇扭曲的怪胎。无怪,这样学习写作,长大后,极少问津,因为从小就败坏了写作的胃口。

抛出问题简单,解决问题困难。我们提出让“好看的故事”驱逐“简单的真事”,让写出好故事,成为作文教学必然的追求,至少,应给学生三类必要的指导,让他们具有“写出好看故事”的体验。

第一:人物的标志性建设

故事,都有基本的创作模板。曾有人将所有好莱坞的电影剧本,归为九个类型,这就是故事的九个模板。故事看起来千奇百怪,但从更高的角度俯瞰,会发现结构都可以合并,都具有规律。特别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真事,相对都是平淡的。这也正是“平平淡淡才是真”的深刻含义。

但写作不能屈服于平淡,可以在平淡的故事中,努力建设标志性的人物图腾。例如,让故事中的人物爱说标志性的话,爱做标志性的动作,具备标志性的思想,产生标志性的效应等。而这一切的根源,依然是思维——人的思维,决定了他说什么话,做什么事,选择穿什么样的衣服……

我们对故事中人物进行标志性的建设,可以让学生精心设计人物说话的内容,而不是提示语;精心的去描写人物的外貌,而不是套用“水汪汪的大眼睛”一类的美颜写作法;精心地去设计人物的言行,努力与其思想相吻合,实现“心、口、手”三者合一。例如一个人很谨慎,很保守,可以描写留着三七分的发型,梳得一丝不苟;穿着紧身的小西装,扣子必定严丝合缝地合拢着。瞧,这样一来,就建设着标志性的人物。

希望你不要在这一方面较真——哎呀,我看到他的时候,穿的是运动衫。这一偶然且微观的真实,要服从于宏观且恒定的标志性建设,要以思维为帅,主导这一建构过程。

举个例子,特别容易让人明白——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著作《老人与海》。老渔夫桑提亚哥连续84天捕不到鱼,在第85天时终于捕到了一条1000磅重的马林鱼。在这个捕鱼过程中,他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表现出了非凡的毅力和坚韧的决心,而就在他把鱼拖回的过程中,和前来觅食的鲨鱼又进行着搏斗。结局是——只剩一个鱼骨架。

单看这个故事,确实有一点烦。84天的境遇,文字中也看不出有多少审美的气象。故事不断重复着桑提亚哥相似的经历。然而,《老人与海》之所以成为世界级名著,就在于故事中的桑提亚哥,是大众心中的一种图腾,是一个具有顽强精神意念,坚不可摧的形象代表。因此,桑提亚哥并不会随着故事的老旧而消弭,相反,这个“老人”将在文学中得到永生。

人物标志性的建设一旦成功,就将成为经典,成为永恒。

第二:故事情节上的谋划

按照事情发展顺序,线性写,固然能保有真实性。但这不代表经由思维融入后,变序写就摧毁了真实性。真实,如果可贵的话,是可以经受住考验与淬炼的。(www.xing528.com)

而好看的故事,更主张基于真实,融入思维,进行更为高级的变序,让情节与故事的表现力进行合谋。我们主张因循需要,借助思考来组织材料,部署篇章结构,让“真实的事”变成“好看的故事”。具体说,可以思考三个要点:

要点一:故事的表现实力。即用什么方式去表现,故事更有张力,对读者构成影响,例如故事开篇,我们可以用“中部横切”的思维,敞开向读者展开一个最高潮的场面,就好像直接拦腰切开一棵千年古树,让您看中间不曾公开的年轮奥秘一样,我们会惊叹,哇,这棵树的中间,有这么多圈圈啊;哇,这棵树这么苍老啊……

要点二:读者的阅读心态。故事写给读者看,读者的阅读心态就成了关注的焦点。在故事框架不变的前提下,读者爱看什么,可以先写什么,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进来,之后再让其不离不弃地阅读。例如之前讲到的“流水账”,同样写自己一天的经历,当我们发现在这一天中,作者和陌生人对话了,这可能是读者关注的,因为这是不同于其他日子的遭遇。于是,不妨先写着这个场景,借助读者的惊奇引发后续阅读。

要点三:作者特长的支撑。作者应该大张旗鼓地优先展示写作的特长,先发制人。例如,擅长细节描写的,可以先描写一个细节场景;擅长动作描述的,你就可以先描述一个正在进行的动作;擅长什么,就优先描写什么,让文章在最开始就博得关注,受到读者欢迎。

有一篇作文很特别,写的是《掰手腕》。作文没有从班会课的开始写起,没有提到老师的活动宣布,活动组织等,而是直接从掰手腕的“僵持阶段”写起——甲方的手臂已经扭曲到变形,而乙方还在不断地用力。双方牙根紧咬,进入了殊死角力的僵持状态。四周的呐喊声如雷鸣一般,整个教室都好像在颤抖。

瞧这一段描写,你说不真实吗?你说没有序列吗?你说它凌乱吗?不!相反,它带有极大的表现力,也满足了读者的需要,想必作者是特别擅长场面描写的。融入思维,经过加工,让情节经过谋划之后,更具有感染力。这才是真正的写作高峰体验。

第三:打好环境描写的重要补丁

我们几乎忘记了教学生写环境。在我们的作文教学系统中,很少看到专门针对环境描写的教学。环境是整个作品的语境,环境营造出了人物的生存空间。这就是对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更为深邃的体悟。

例如统编教科书中选编的《穷人》。开篇就是一段绵长的环境描写,展示了渔夫的妻子桑娜勤俭持家,温柔善良的品质。看吧,在那样贫穷的环境中,如果没有善良作为支撑,怎么能够这样的去料理家庭,去耐心等待渔夫归来?环境就是语境,就是人的心境,也是故事的情境。而我们的写作教学呢,几乎很少涉及。

现在,我们慎重地提起:找回这丢失的一环,作为故事的补丁,必须严密铆定。

以上的三个方面,综合起来就是写出一个好故事的基本模板。当我们拥有写好故事的理想时,能很自然地比对得出——简陋的真实并不值得我们高举在头顶,成为写作教学的圭臬。粗暴而又毫无辅助举措地要求学生写真实的事,是多么的可笑。

真实,是一种高贵的创作态度,但不是写作教学的救命稻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